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承门下,王寅虎倏然回望,见敖鸾伫立城楼,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不由惊叹。

“这表姑娘当真神秘莫测,会法术,又能掐会算,字字珠玑,仿若九玄女,令人过目难忘。”

“不过,纵观郎君身旁,无论前朝,还是后宫,个个不同凡响,各有本领。”

“让人不得不赞叹,郎君识人之明。”

他抚摸着鱼袋上“内侍省”刻痕,望向前方飞檐斗拱,暗思。

这恢宏壮丽的太极宫,每一个人,实则都围绕郎君运转。

譬如他,每一个动作,皆精准复刻律令。

不过,竭尽全力,做好份内之事,这本就是对郎君最好的报答。

……

佑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高楷班师回朝,朱雀大街两侧人山人海,皆夹道恭迎。

他身穿金甲,腰悬金鳞刀,经朱雀门,进皇城,过太常寺,来到宗庙献俘,告祭先祖英灵。

随后,踏过承门大街,走进太极宫,过两仪门,来到武德殿。

朝中文武百官早已等候多时,见他落座,齐声道贺:“恭喜主上,平定河北道,得二十四州!”

“同喜!”高楷笑道,“我出征时,朝中诸事,有劳诸位处置,夙夜忧勤,辛苦了!”

众人连道不敢:“主上言重了,此乃臣等份内之责。”

寒暄片刻,窦仪倏然出列,拱手道:“主上,您已坐拥下七道,近半壁江山,理当称王,以顺承运。”

听闻此言,一众文臣武将尽皆拱手:“请主上称王,以顺承运!”

“可!”高楷并未推辞,“请二位道长,算定吉日,以举行大典。”

“是!”孙伯端、吕洪连忙应下。

“窦公,有劳你筹备典礼,一切从简即可!”

“遵命!”

萧宇建言:“主上,朝中之事日益繁多,光靠六部司处置,实在力有未逮。”

“不如扩充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完善规制,擢升贤才,以各司其职,调理诸事。”

高楷点头:“此话在理!”

“便增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尚书省下辖六部,每部四司。”

“至于九寺五监,暂且搁置。”

群臣皆喜,扩充官制之后,众人官位自当水涨船高。

萧宇:“主上,三省之中,尚书省为重中之重,请您亲为尚书令,统御百官。”

“可!”

沈不韦拱手道:“主上,您既称王,可移居两仪殿,坐镇内、外二朝。”

高楷颔首:“宇文凯,你将太极宫诸殿,稍作修葺,以备使用。”

“遵令!”

高楷环顾众人,笑道:“诸位劳苦功高,待大典之后,我自当论功行赏!”

“谢主上!”群臣大喜下拜。

“起来吧!”

“寅虎,让织染署,备好冕服,官袍,以及秦王太妃,秦王妃朝服。”

此次封王,不光前朝百官有封赏,后宫众人也相应晋升,乃至三代先祖,也得一一追封。

“诺!”王寅虎忙不迭地应下。

“此外,传令七道各州刺史,轮流进京述职。”

“大典之日,他们也可参与。”

“是!”

此事议定,狄长孙忽然起一事。

“主上,吐谷浑南北之争已然结束。”

“慕容承瑞兵败身死,麾下疆土,被慕容承泰收复,成为名正言顺的汗王。”

“该如何应对,还请您定夺。”

听闻此言,群臣议论纷纷。

夏侯敬德瓮声道:“主上,区区吐谷浑,纵然一统,又有何可惧?”

“末将只需三万兵马,便可拧下慕容承泰脑袋,向您献功。”

“不可!”杨烨反对,“如今,我等刚刚平定河北道,民心尚未归附,诸事繁杂,当以安抚为第一要务。”

“何况,大军数月征战,已然疲惫至极,又是寒冬时节,不宜动兵。”

众文臣纷纷附和。

狄长孙有些忧虑:“吐谷浑邻近陇右道、剑南道诸州,兵精将广,即便不出兵征讨,也需增兵提防。”

高楷远眺际,笑道:“不必忧心。”

“吐谷浑虽然统一,但另有外敌,对其虎视眈眈。”

“暂且不会与我们翻脸。”

“外敌?”杨烨思绪一转,“主上所言,莫非是西突厥?”

“正是!”高楷颔首,“阿史那贺,纵横西域。”

“安西四镇,皆沦落在他铁蹄之下。”

“吐谷浑这家门口的肉,怎会不觊觎?”

到这,他好整以暇:“当然,倘若慕容承泰胆敢进犯,我也不吝于兴雷霆之兵,将吐谷浑覆灭。”

“恰巧,我秦国尚缺一处养马地。”

“吐谷浑的青海骢,我可是闻名已久。”

群臣既笑且赞,些许压力不翼而飞。

毕竟,时移世易。当初,主上麾下惟有两道,方才对吐谷浑处处提防,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如今,主上坐拥七道,一百二十四州,兵强马壮,该提防、警惕的,应当是慕容承泰才对。

窦仪不胜感慨:“昔日在秦州之时,微臣屡屡对吐谷浑提心吊胆。”

“哪里能想到,区区数年之后,便形势逆转。”

“主上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吐谷浑却不过原地踏步,甚至底蕴大减,再无从前咄咄逼人之势。”

“这一切,皆仰赖主上英明神武。”

高楷笑了笑:“日极则仄,月满则亏,这是不变的道理。”

“吐谷浑不足为虑,却要提防西突厥。”

“传令兰州刺史丁开山,让他多做防备。”

“遵令!”

随后,萧宇奉上一叠厚厚文书:“主上,微臣奉命,编纂一套简略律法,已然初步成形。”

“请您一观!”

“好!”高楷赞道,“萧公宵衣旰食,着实辛苦了!”

“主上谬赞!”萧宇郑重道,“微臣按照您的吩咐,秉承专尚仁义,慎刑恤典的原则,已然废除斩趾酷刑,缩族刑、连坐范围,对死刑再三复核。”

高楷颔首:“将此律法印刷数份,刊发七道,派宣慰使,到诸州、县宣讲,使民知之。”

“是!”

这些短的时日,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是涉及一些重大罪责,与民约法三章。

同时,废除诸多酷刑,慎用死刑,也可收揽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