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一座安静的宅院中,只有清扫落叶的老仆,甚是空旷。
这时几只雀儿大胆的飞落书房廊前,低头吃着地上残留的米粒。
室内,有名厮将一盆刚刚经过修枝的绿萼梅放置在加湿器旁边,此盆景根盘很粗,底部有大爪盘根,虽然矮,却不失霸气,枝上几朵新长出的花苞又平添一抹温柔的烂漫。
一身月蓝白锦袍的年轻男子,身姿清瘦挺拔,单手握书,步履轻缓走至窗下,笑问:“遥夜,你我们在邺城能看到下雪吗?”
“今年邺城的冬还未下过一场雪,但看今日有些阴,也许这雪就快要来了,只是下了雪,外面那些雀儿就要遭殃了。”
“北方寒冬少不得会有些风雪,有人施舍食物给它们固然能多活几日,但死亡却是最为常见的。”
张珲很随意的出这些话,之前吩咐厮投喂那些雀儿的人却也是他。
他可以施舍,也可以随时拿走,弱者的生死不过在他一念之间。
初昼近前回禀道:“辛家郎君来了。”
张珲淡淡一笑,把书放置案上,又示意初昼去沏茶。
“早知你此行只带了这几名随从,我就多派些人过来了。”
话音刚落,廊前的雀儿便全都飞走了,年轻男子见此笑了两声,然后大步走进书房。
张珲道:“越前兄(辛歆字)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在这里住上两日便要走了,也就不必再麻烦了。”
这是辛家的别院,自辛家出事后,辛歆便离开了洛阳,闲居魏郡。
辛歆不似其他北方士族子弟那般排斥吴郡士族,因他与张珲都喜欢侍弄花草,彼此也算是谈得来的朋友。
在辛歆离开洛阳之时,往日好友都有所顾忌未前来送行,只有张珲在细雨中设宴为其饯行,后来张珲出任真定县令,辛歆也多次协助过他查案。
辛歆看他脸颊消瘦,便关心道:“就算如此,人总要好好吃饭,待会我们去菊下楼吧。”
“邺县令昨日派人请我过府一叙,我到现在还没有消化,就不和你去菊下楼用饭了。”
“你不该去的。”
张珲半开玩笑道:“我不去的话,难道你替我去赴那鸿门宴?”
辛歆沉声道:“那件事恐怕与乐高有关。”
张珲先前在真定县发现有劣币流通,经一番调查后得知魏郡内有人私铸劣币,故而张珲请辛歆调查此事。
“只是如此吗?”
“乐高已提前将跟私铸劣币有关热全部灭口,没留下任何痕迹,我看此事只能作罢了。”
张珲轻笑道:“一个将死之人,任其如何挣扎都是徒劳无益。”
辛歆心中一震:“你想杀了乐高?”
张珲低眸道:“若乐高畏罪自杀,乐令心中会如何想,邺县令又能否撇清干系?”
辛歆迟疑道:“这个时候卢志不可能杀乐高。”
“崔醒死于乐高之手,就算卢志不动手,崔家人也会动手杀了他。”
辛歆半晌不语。
张珲却继续道:“越前兄,眼看着邺城就快要下雪了,你还是早点起程离开这里为好。
虽然冬雪未至邺城,但此时的洛阳却被一场盛大的雪幕包裹着,洁白的雪花簌簌飘落,城郊一处庄子外,孩童们正欢笑着在雪地里嬉戏打闹。
这时一辆牛车缓缓停下,一位华服男子由美妾搀扶下车,突然一雪球扔过来,正好砸在他的狐氅上,他顿时面色不悦,其中有个抱着雪球的男孩好奇的瞧着他,笑嘻嘻问道:“你找谁?”
华服男子没有答话,只是拂了拂狐氅,美妾上前含笑问道:“阎先生可在庄子上?”
“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先生。”着就将雪球砸向流鼻涕的男孩。
那男孩气得脸圆鼓鼓的,用袖子擦了擦鼻涕,然后继续追赶他,由于跑得太快滑了一跤,那美妾上前扶他起身,又示意厮把带的食盒拿过来送给这些孩子。
当那扔雪球的男孩拿起一块糕饼咬了一口,华服男子不禁冷笑道:“你就不怕我给你的这糕饼上有毒?”
那男孩把糕饼早已咽下去,着急又吐不出来,样子甚是好笑。
美妾轻声道:“他还只是个孩童,敬则郎君何必吓唬他?”
此华服男子正是华恒,只见他抚了抚额头:“阎缵这个村塾先生当得悠闲自在,我倒有些羡慕他了。”着径自走进庄内。
厅上一中年男子站于窗下望着外面的雪景,案旁有名书童正在煮雪水烹茶。
华恒大步走进来,笑道:“没想到续伯兄在这庄上躲清静,真是让我好找啊。”
阎缵转过身,坐下道:“到处都乱糟糟的,哪里还有什么清静?”
华恒跪坐对面,道:“续伯兄(阎缵字)舆棺上书,理太子之冤,实在令敬则佩服。”
阎缵冷哼了一声:“太子被废之时,你却称病不上朝,而今再来这些又有何意?”
华恒神色依旧,一边看着书童斟茶,一边道:“续伯兄也知道太子谋逆已是事实,舆棺上书亦改变不了太子被废,可为何还要执意这么做呢?”
阎缵面色一沉:“枉你为太子宾友,竟出这等凉薄之言?”
“续伯兄之所以重新出仕,绝非河间王的引荐,而是因为太子看重你,忠直有大节。”
河间王司马颙曾引荐阎缵为西戎校尉司马,后因功封平乐乡侯。
华恒转而道:“太子虽亡,但皇太孙尚在,续伯兄念及前太子,也该为皇太孙做些事情才是。”
阎缵疑道:“难道是陛下命你来的?”
华恒轻叹道:“往日在东宫时未能给太子排忧解难,如今我只是想做些补偿罢了。”
阎缵凝视华恒良久,他有些看不懂眼前之人。
“五日一朝,于敬既简,于恩亦疏,易致构间,重蹈前太子之覆辙,我想阎兄应该明白其中道理。”
陛下已立司马臧为皇太孙,华恒此番前来就是想请阎缵再次上书,慎选正直之士为太孙之师,鉴于前太子被人构陷而亡,改革自汉高祖以来一直实行的太子五日一朝子之礼,父子可经常见面,不易为奸佞之臣进谗构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