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都市 > 赌石:财色双收! > 第569章 磨了个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墙上的照片还没粘牢,就被来竹亭玩的孩抠掉了角。男孩急得直跺脚,扯着结巴的孩子去镇上买胶水:“得买最黏的那种,再抠不掉的!”

结巴的孩子拎着竹筐,里面装着两个刚编的竹制篮子,打算换点钱买胶水。哑女追出来,往他兜里塞了块桂花糕,又指了指他的鞋——鞋底磨了个洞,上次扫桥雪时蹭的。

“知道了,”结巴的孩子脸有点红,“买……买完胶水就……就买块补丁。”

扎羊角辫的姑娘在竹亭里补照片,用竹篾轻轻挑着翘起的边角:“这张合影可不能坏,你看哑女笑得多开心,眼睛弯得像月牙。”

哑女蹲在旁边,往照片旁边编竹制的花边,用细竹篾缠零红布条,看着像镶了圈红花。“这样就好看了,”扎羊角辫的姑娘拍了拍她的肩,“比光贴照片俏多了。”

中午结巴的孩子和男孩回来,手里攥着瓶胶水,还提了串糖葫芦。

“给,”男孩举着糖葫芦往哑女手里塞,“镇上老爷爷这个最甜,没核!”

结巴的孩子从兜里掏出块蓝布补丁,比了比自己的鞋底:“这……这布结实,能……能穿到开春。”

贴好照片,四个人坐在竹桌旁吃午饭,竹碗里盛着红薯稀饭,就着李奶奶送的萝卜条。

“校长的课桌,咱啥时候编?”男孩吸溜着稀饭,“我想去学校看看,那些书架摆在哪间教室。”

扎羊角辫的姑娘扒拉着碗里的红薯:“等收完地里的玉米就编,先把竹料备足了。”

哑女突然站起来,往竹棚里跑,回来时抱出个竹制的书包,上面编着只兔子,是她昨晚熬夜编的。

“给谁的?”男孩凑过去看,“真好看,比我那帆布书包强。”

哑女指着村西头的方向,比划着“给二丫”——二丫是村里最穷的孩子,总背着个破布袋子装书。

“你心思真细,”扎羊角辫的姑娘摸了摸书包,“明儿我再缝个布衬,装书更结实。”

收玉米那,刚蒙蒙亮,他们就跟着村里人去地里。结巴的孩子掰玉米掰得快,竹筐装得满满当当,额头上的汗顺着下巴滴进土里。哑女跟在后面捡掉落的玉米粒,装进竹制的口袋,是带回家喂鸡。

“歇会儿吧,”扎羊角辫的姑娘递过水壶,“太阳都晒头顶了,玉米杆烫得能烙饼。”

男孩却精力旺盛,举着竹筐在玉米地里跑,喊着要和结巴的孩子比赛,结果被玉米叶划了胳膊,疼得龇牙咧嘴也不吭声。

收完玉米,竹亭周围堆了好多玉米杆,扎羊角辫的姑娘:“劈点当柴烧,剩下的编玉米皮坐垫,比竹垫软和。”

哑女心灵手巧,把玉米皮泡软了,编出的坐垫带着花纹,像朵大向日葵。

“这个给李奶奶,”她比划着,“她腰不好,坐软的舒服。”

结巴的孩子用玉米杆编筐,装玉米棒子正合适:“编……编十个,分……分给邻居们。”

竹制课桌编到一半,学校的老师又来了,想加个抽屉,能让孩子们放文具。

“这容易,”扎羊角辫的姑娘拿起竹篾比划,“在桌肚子里编个匣子,安个竹制的拉环就校”

男孩自告奋勇编拉环,用细竹条弯成圆环状,还刻了圈花纹:“这样拉着顺手,还好看。”

哑女在课桌腿上缠了圈布条,怕孩子们碰着腿:“磨得再光溜,也不如包层布安全。”

课桌送过去那,教室里炸开了锅。孩子们摸着竹课桌直嚷嚷,有的往抽屉里塞橡皮,有的在桌面上画画,二丫背着新书包,坐在编着兔子的课桌前,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校长站在旁边,眼圈也有点红:“你们这哪是编课桌,是给孩子们编了个念想啊。”

结巴的孩子挠挠头,想点啥,却被男孩抢了话:“以后坏了咱来修,免费!”

回去的路上,夕阳把竹满堂桥的影子拉得老长。哑女走在最前面,竹筐里装着孩子们送的野菊花,一路走一路哼着不成调的歌。结巴的孩子跟在后面,手里攥着二丫塞的糖,糖纸都快被汗浸湿了。

扎羊角辫的姑娘看着他们,突然笑了:“咱这竹亭,怕是要成村里的宝贝了。”

男孩蹦蹦跳跳地接话:“本来就是!比城里的游乐场还好玩!”

竹亭的灯亮起来时,野菊花的香味混着桂花香飘满亭。结巴的孩子蹲在火塘边烤玉米,玉米粒“噼啪”炸开,甜香味钻得人鼻子痒。哑女坐在竹凳上,给新捡的野菊花编竹制的花盆,手指在竹篾间穿梭,快得像阵风。

这日子啊,就像这烤玉米,看着焦糊糊的,咬一口却甜得流蜜,藏着数不清的热乎气,让人舍不得咽。

野菊花在竹花盆里开得正旺,竹亭的墙面上又多了张新照片——是孩子们围着竹课桌笑的样子,二丫的新书包在照片里格外显眼。男孩踮着脚往照片旁边贴了张自己画的竹满堂桥,歪歪扭扭的桥栏上画满了铃铛。

“画得啥呀,”扎羊角辫的姑娘凑过去看,“桥栏都歪到上去了。”

“这叫艺术,”男孩梗着脖子犟,“我爸城里画展上的画都这样。”

结巴的孩子蹲在旁边编竹制的渔船,听见这话“噗嗤”笑出声:“你……你这画,像……像被风吹歪的桥。”

哑女捂着嘴笑,拿起竹笔在画上添了朵梅花,正好长在桥栏边,倒比原来顺眼多了。

竹渔船编到一半,村里的张叔来找帮忙,家里的竹箩筐漏了,想让补补。

“就这破筐,扔了算了,”张叔掂着筐底的洞,“我就是想着你们手艺好,试试能不能救。”

哑女接过竹筐,翻来覆去看了看,从竹堆里挑出几根软竹篾,手指头飞快地穿来穿去。没一会儿,漏洞就被补好,还在破口处编了朵兰花,看着比没坏时还俏。

“你这手艺,神了!”张叔举着竹筐看半,“我家那口子准喜欢,她就爱这些带花的。”

张叔走时,非要留下两斤新摘的柿子,橙红的柿子堆在竹盘里,像堆灯笼。扎羊角辫的姑娘洗了两个,用竹刀切成瓣:“尝尝,霜打的柿子最甜,核还。”

男孩抓起一瓣往嘴里塞,甜得眯起眼:“比糖块还甜!咱编些竹制的篮子,装柿子去镇上卖呗?”

“这主意好,”扎羊角辫的姑娘点头,“再编些竹制的果盘,一套一套地卖,准能多换点钱。”

结巴的孩子啃着柿子,含糊道:“我……我编果盘,边……边沿用竹节纹,好……好看。”

编果盘得用薄竹篾,哑女劈竹篾的手艺越来越精,竹刀在她手里像长了眼睛,劈出的竹篾薄得能透光。

“慢点,别割着手,”扎羊角辫的姑娘看着她飞快的动作,总有些担心,“咱不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