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都市 > 赌石:财色双收! > 第567章 大家慢点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男孩在桥栏上系了串竹铃铛,风一吹“叮铃”响,他这是“报警铃”,提醒大家慢点走。

桥快完工时,村里的壮劳力都来帮忙抬桥板。王大爷摸着桥板直点头:“这竹子选得好,老竹根的料,能顶十年不烂。”

“等干了再刷层清油,”扎羊角辫的姑娘指挥着大家对齐桥板,“保准比石头桥还经用。”

哑女往桥板缝隙里塞干草,是防着冬积雪冻裂竹缝,手指冻得通红也没停。

新桥落成那,村里人提着红布来挂,像办喜事一样热闹。竹桥上挤满了人,孩在桥栏边追着竹铃铛跑,大人坐在桥板上唠家常。

李奶奶拄着拐杖走了个来回,笑得合不拢嘴:“我年轻时过这溪,得脱鞋蹚水,现在踩着竹桥走,比城里的水泥桥舒坦。”

结巴的孩子站在桥中间,看着大家笑,突然大声:“以……以后这桥就疆竹满堂桥’,跟……跟咱的亭子配一对!”

底下立马响起叫好声,男孩还在桥栏上刻了三个字,歪歪扭扭的,却看得清清楚楚。

冬第一场雪落时,竹桥上积了层白,像盖了层糖霜。结巴的孩子和男孩扛着竹扫帚去扫雪,竹扫帚划过桥板“簌簌”响。

“得扫快点,不然结冰滑人,”男孩边扫边,竹扫帚上沾了雪,变得沉甸甸的,“李奶奶今早上桥,差点摔着。”

哑女拎着竹桶跟在后头,往桥上撒草木灰:“我妈这个防滑,比撒沙子干净。”

扎羊角辫的姑娘站在桥头,给过桥的容竹制的拐杖:“慢点走,扶手抓牢点。”

雪停后,竹桥边的梅花开了,粉嘟嘟的花映着白雪,好看得让人舍不得挪脚。哑女编了个竹制的篮子,摘了些梅花插在里面,摆在竹亭的桌上。

“这花看着就暖和,”扎羊角辫的姑娘闻了闻,“比插在瓷瓶里有灵气。”

结巴的孩子蹲在竹亭里编竹制的雪铲,刃口磨得飞快:“明……明再下雪,咱……咱去扫桥,别……别让雪积太厚。”

男孩举着竹制的风车,在竹桥上跑来跑去,风车转得飞快,惊起几只躲在梅花丛里的麻雀。

傍晚的竹亭亮疗,竹桥的影子投在溪面上,像条会发光的带子。结巴的孩子在火塘边烤手,哑女给他缝的护腕还戴着,蓝花布在火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明编几个竹制的筐,装梅花送李奶奶,”扎羊角辫的姑娘往火塘里添柴,“她总闻着花香睡得香。”

男孩趴在竹桌上,看着窗外的雪:“我还想编个竹制的雪橇,在桥上滑肯定好玩。”

哑女笑着点头,拿起竹篾开始比划,竹条在她手里弯出个雪橇的形状,仿佛下一秒就能滑起来。

火塘里的竹枝“噼啪”响,映得每个人脸上都红扑颇。溪水流过竹桥,发出“哗哗”的声,像在和竹铃铛的“叮铃”声唱和。

这日子啊,就像这竹满堂桥,看着简简单单,却一步一个脚印,踩得稳稳当当,通向热热闹闹的明。

竹满堂桥的竹铃铛还没响够三,就被一场大雪埋了半截。男孩揣着刚编好的雪橇跑上桥,雪没到膝盖,走一步陷一步,气得直跺脚:“早知道雪下这么大,昨就该把铃铛摘下来!”

结巴的孩子扛着大竹扫帚跟在后头,扫帚往雪地里一插,没了大半截:“先……先清出条道,别……别管铃铛了。”他抡起扫帚左右扫,雪沫子溅了满身,活像个移动的雪堆。

哑女拎着竹簸箕来撒草木灰,见桥栏上的梅花被雪压弯了枝,赶紧伸手去扶。手指刚碰到花瓣,“咔嚓”一声,细枝断了,她捧着断枝蹲在雪地里,眼圈红得像要掉泪。

“哭啥,”扎羊角辫的姑娘从兜里掏出块手帕,给她擦手,“等开春这树准能冒出新枝,到时候咱编个竹架子给它支着,保准比现在长得旺。”她着捡起断枝,往竹簸箕里一插,“你看,这样插着像不像盆景?摆在竹亭桌上,比直挺挺的好看。”

四个人在桥上忙到日头偏西,才清出条能下脚的道。结巴的孩子靠在桥柱上喘气,护腕上的蓝花布湿了大半,冻得硬邦邦的。哑女解开自己的围巾,往他手腕上缠,毛线蹭着皮肤有点痒,他却没好意思摘。

“回亭子里烤烤火,”扎羊角辫的姑娘跺着冻麻的脚,“我带了红薯,埋在火塘里准熟了。”

竹亭里的火塘烧得正旺,埋在炭里的红薯“噗噗”冒热气。男孩扒开炭灰掏出一个,烫得左右手倒腾,嘴里直吸溜:“比蒸的甜!皮焦焦的,像裹了层糖。”

结巴的孩子咬了口红薯,突然指着窗外:“雪……雪停了,月……月亮出来了。”

果然,上的云散了,月亮把竹桥照得发白,雪地里的脚印像串歪歪扭扭的珠子。哑女突然往外跑,回来时手里捧着个雪团,往火塘边一放,开始往上面插竹枝——她想堆个迷你雪娃娃,就用竹枝当胳膊,还把断聊梅花枝插在头顶当装饰。

“给它戴个帽子,”男孩找出自己编的竹制斗笠,往雪娃娃头上一扣,“这样就不冷了。”

扎羊角辫的姑娘看着雪娃娃,突然笑了:“明儿好,咱去后山砍些粗竹子,给竹亭加个顶篷,省得雪总往亭子里飘。”

“我……我去砍,”结巴的孩子抢着,“后……后山的竹子够粗,做……做顶篷结实。”

哑女使劲点头,往雪娃娃手里塞了个竹制的扫帚,好像怕它闲得慌。

第二太阳把雪晒得“滴答”响,竹满堂桥的栏杆上淌着水,像在流泪。结巴的孩子扛着斧头往后山走,哑女拎着竹水壶跟在后头,走几步就往他手里塞颗冻红果,酸得他直咧嘴。

“慢点吃,”扎羊角辫的姑娘在竹亭里编顶篷的竹篾,“酸倒了牙,看你还咋劈竹子。”

男孩蹲在旁边学编竹篾,手指被竹刺扎了下,疼得龇牙咧嘴。哑女见了,赶紧从兜里掏出个竹盒,里面装着胶布,心翼翼给他贴上——这盒子还是上次装草药的,她洗干净留着,总装些零碎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