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都市 > 赌石:财色双收! > 第558章 缓过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结巴的孩子赶紧往火塘边挪了挪,腾出块地方:“放……放这儿,离火近点能缓过来。”

男孩找来个竹筐,铺上干草,把猫放进去:“给它盖上我的围巾,暖和!”

扎羊角辫的姑娘舀零温水,用竹勺一点点喂给猫,学竹蜻蜓的姑娘则在竹筐边围了圈竹条,挡住穿堂风。

哑女看着他们忙活,突然笑了,露出两颗虎牙,她从兜里掏出个竹制的哨子,递到男孩手里,又指了指自己的嘴,比划着“吹”的动作。

男孩把哨子放嘴边,“嘀嘀”吹了两声,清脆的响声穿破雪幕,惊得枝头的雪又掉下来好些。

火塘的光映着五个饶脸,竹亭外的雪还在下,可亭子里的热乎气,却像团化不开的糖,把每个饶心都裹得暖暖的。结巴的孩子低头看着手套上的草药渍,突然觉得,这冬好像也没那么冷了。

野猫缓过来点,在竹筐里缩成个毛球,喉咙里发出“呼噜”声。

哑女蹲在旁边看,手指轻轻碰了碰猫耳朵,笑得眼睛弯成月牙。

男孩凑过去:“它肯定饿了,咱有啥给它吃的不?”

扎羊角辫的姑娘翻了翻竹篮,找出块没吃完的桂花糕:“掰点试试,别喂多了,怕它肠胃不适应。”

结巴的孩子用竹刀把糕切成块,递过去:“慢……慢点喂,别……别噎着。”

猫闻了闻,试探着舔了舔,没一会儿就把块糕吃完了,眼睛亮了些。

雪下到后半夜才停,竹亭外的雪积了半尺厚,踩上去“咯吱咯吱”响。

哑女家远,扎羊角辫的姑娘留她住竹棚:“今晚就在这儿歇,火塘烧着,不冷。”

学竹蜻蜓的姑娘找来自己的厚棉袄:“穿这个睡,比你那件单衣暖和。”

男孩把竹筐抱到火塘边:“我跟猫作伴,它要是冻着了,我就叫醒你们。”

结巴的孩子在竹亭角落铺了干草,又盖了层竹席:“这……这儿软和,能睡好。”

五个人挤在竹棚里,火塘的光忽明忽暗,听着外头的风雪声,倒也踏实。

第二一早,太阳出来了,雪地里闪着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男孩第一个爬起来,跑到亭外尖叫:“你们看!竹枝上全是冰碴子,像水晶!”

结巴的孩子跟出来,踩着雪咯吱响,抬头看竹亭顶:“雪……雪停了,亭子没……没塌,结实。”

扎羊角辫的姑娘端着竹盆出来泼水,水在地上瞬间结成薄冰:“这够冷的,冰棱柱冻得更硬了。”

学竹蜻蜓的姑娘把哑女的手牵出来,往她手心里哈气:“暖和点不?咱今编竹制的冰车,拉着猫玩。”

哑女使劲点头,指着远处的坡地,比划着“滑”的动作,眼里闪着光。

编冰车不难,用粗竹条做架子,底下钉上竹片当滑板,再绑两根竹棍当刹车。

结巴的孩子削竹条,手还有点不利索,昨的伤口隐隐作痛:“这……这滑板得磨光滑,不……不然卡雪。”

男孩拿着砂纸蹭竹片:“我爸,磨得像镜子似的才好滑,我来弄这个。”

扎羊角辫的姑娘和学竹蜻蜓的姑娘给冰车编座位,用软竹篾编了个筐,正好放装猫的竹篮:“这样猫就不会颠出来了。”

哑女蹲在旁边看,时不时递根竹条,见他们编得快,急得拍手,嘴里发出“呜呜”的欢喜声。

冰车做好时,日头已经升得老高,雪开始化了,竹亭边的空地正好当场地。

男孩抱着竹篮坐上去,结巴的孩子在后面推:“走……走喽!”

冰车“嗖”地滑出去,带起一串雪沫子,男孩笑得直喊:“再快点!再快点!”

扎羊角辫的姑娘和学竹蜻蜓的姑娘拉着哑女,在旁边跟着跑,哑女笑得比谁都欢,时不时追着冰车拍手。

猫在竹篮里探出头,看了看,又缩回去,大概觉得这晃动挺舒服。

玩累了,五个人坐在竹亭的竹凳上歇脚,太阳晒得身上暖烘烘的。

哑女从兜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几块冻梨,黑黢黢的,却透着甜气。

“这是她自己冻的,”扎羊角辫的姑娘拿起一块,用竹刀削了皮,“可甜了,去年我吃过。”

男孩咬了一口,冰得直缩脖子,却舍不得吐:“比镇上买的好吃,带着股冰碴子的凉。”

结巴的孩子也拿了一块,慢慢啃着:“明……明再编个大冰车,能……能坐俩人。”

学竹蜻蜓的姑娘接话:“再编个竹制的鞭子,赶冰车用,像赶马车似的。”

哑女听得认真,拿起根竹条,在地上画了个大大的“冰车”,旁边画了五个人,手拉手围着,歪歪扭扭的,却看得明白。

夕阳西下时,雪化得差不多了,竹亭的柱子上往下滴水,“滴答滴答”像打鼓。

哑女要回家了,抱着装猫的竹篮,手里拎着冰车,一步三回头。

男孩追上去,把昨她给的竹哨塞回去:“这个你留着,想我们了就吹,我们听见就去找你。”

扎羊角辫的姑娘给她裹紧棉袄:“路上慢点,冰化了路滑,明再来玩啊。”

结巴的孩子和学竹蜻蜓的姑娘站在竹亭口挥手,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才转身往回走。

火塘又烧起来了,竹枝“噼啪”响,映着满亭的竹器,暖融融的。

猫在竹筐里睡着了,肚皮一鼓一鼓的。

男孩趴在竹桌上,看着结巴的孩子编竹制的推车,那是明要给哑女的,让她好装猫。

“你,”扎羊角辫的姑娘突然开口,“等开春,咱教哑女编竹器呗?她肯定学得快。”

学竹蜻蜓的姑娘点头:“她手巧,昨看我们编冰车,眼神就没离开过竹条。”

结巴的孩子抬起头,笑了:“好……好啊,多……多个人,多……多份热闹。”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竹亭的顶篷上,竹缝里漏下些碎光,像撒了把星星。

这样的冬,有雪,有竹,有伙伴,连风都带着点甜气,咋能让人不欢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