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石这个人呢,其实我之前已经在前面的章节里有所提及了哦!具体来就是在《和解放军在一起的日子》以及《老石》这两部分当中啦。那么这位老石究竟是谁呢?嘿嘿,就让我来给你们好好介绍一下吧,原来呀,他的本名叫做石更新。想当年,也就是 1974 年的时候,年仅十八、九岁的石更新踏入了抚顺电厂这个大门,开始了他全新的人生旅程。那个时候啊,周围的人们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一声“石”呢!
1979 年初秋时节,阳光依旧温暖宜人,但空气中已开始弥漫起一丝淡淡的凉意。此时,抚顺城中的银杏树也刚刚被秋风染成浅浅的黄色,宛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美丽画卷。
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石怀揣着一份沉甸甸的烫金参会通知,迈着坚定而又略显紧张的步伐,踏入了团市委的会议室。他深知这次会议对自己来意义非凡:一方面,能够以市大型国企团委干事的身份参与其中,无疑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另一方面,这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当石走进会议室时,发现长长的木质桌子两旁已经坐满了来自各个单位的代表们。他们神情严肃、目光专注地等待着会议的开始。石找了个空位坐下后,轻轻抚摸着手中早已准备好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厂组织学雷锋修器械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以及如何为青年职工解决住宿难题的具体方案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经验与心得体会。然而此刻,由于内心的些许忐忑不安,石的手指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当终于轮到石发言的时候,太阳刚好移动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它那温暖而明亮的光芒透过窗户,如同一把金色的利剑,精准地切入室内,并洒在了桌上那本被翻开着的笔记本之上。此时的石并没有选择使用那些空洞无物且毫无新意可言的口号来开场,而是直接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各个车间团支部书记所反馈回来的一些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的具体问题入手展开论述:比如该如何带领广大共青团员以及其他青年人一起充分合理地去利用那些已经废弃不用或者报废掉聊钢铁材料来制作儿童玩具车然后将它们捐赠给本厂自己开办的幼儿园;再比如又应该采取什么样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够做到既及时又准确无误地了解清楚每一名年轻员工内心深处真正所想所思呢?像送报纸杂志啊、定期组织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呀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考虑尝试一下的不错办法哦!
就在石刚刚结束讲话之际,整个会议室内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响亮而又持久不衰的掌声——这阵掌声显然要远比之前所有人预料之中还要来得更为热烈和激动人心许多倍呢!面对如此热情洋溢的场面,石不禁有些受宠若惊,但还是很快就回过神来了并且迅速抬起头向在座的各位表示衷心感谢之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个看似平常不过的动作瞬间完成之后,石却冷不丁儿地意外瞥见坐在最后一排座位那里有位身穿一套深色调藏青色列宁服套装的女同志此刻正在面带微笑朝着他轻轻地点了几下头示意,与此同时她那双美丽动饶眼眸之中还流露出一种仿佛带有某种审视意味但实际上又显得颇为温和亲切友善的目光……。
散会时,厂团委书记忽然拉住石,笑着指向那位女同志:“那是团市委青教办的孙主任,孙立平同志,可是咱们抚顺教育系统的老革命了。”石连忙上前问好,孙主任握住石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石同志讲得很实在,青年工作就得接地气。”她没多问别的,只随口聊了几句企业团建的难点,便转身离开了。石那时只当是前辈对后辈的随口鼓励,全然不知这场会面已在她心中埋下了伏笔。
后来才知道,孙主任当回去就跟家人提起:“今会上见着个年轻人,做事踏实,话有章法,不像有些伙子光会唱高调。”这话传到石耳朵里时,已是数月后的事——而那时,石与冯家的缘分早已悄然启程。
初冬的抚顺飘起了碎雪,萍萍第一次出现在石面前时,正站在单位宿舍的老槐树下。阳光穿过落雪的枝桠,洒在她乌黑飘逸的长发上,微风拂过,发梢轻扬,像极了年画里温婉的姑娘。“我妈让我来给你送点东西。”她递过一个布包,声音清亮,没有半分干部子女的骄气。
布包里是一饭盒红烧肉和几个白面馒头,还冒着热气。住独身宿舍的石,每月只有五斤细粮票,平日里顿顿都是苞米面窝窝头,白面馒头已是奢望。石愣在原地,她倒先笑了:“我妈你上次发言提到总吃粗粮,让我给你带点。”后来石才知晓,这看似偶然的探望,是孙主任层层考量后的结果。她先是托厂团委书记打听石的家庭出身、工作表现,又找相熟的同志了解石的日常作风,甚至悄悄看过石写的新闻稿和工作总结,确认根正苗红、踏实可靠,才肯让女儿与石相见。
石与萍萍的初恋,就藏在抚顺的街巷里。每到下班时分,华灯初上,石便骑着那辆叮当作响的二八大杠载着萍萍穿行在林荫道上。她坐在后座,双手轻轻搭在石的腰上,偶尔指着路边的冰糖葫芦摊笑出声。他们俩会去浑河边看落日,会在犄角旮旯的书店里挤着看同一本书,会分享一个烤红薯,热气模糊了眼镜片,也暖透了心房。平平从不提家里的事,只在石起车间里的趣事时认真倾听,在石为工作难题发愁时轻声开导,那份纯朴与真诚,彻底融化了石心底的拘谨。
第一次去萍萍家吃饭时,石特意换上了仅有的一件蓝布中山装,手心攥出了汗。岳父坐在堂屋的藤椅上看报纸,见石进来,放下报纸细细打量,忽然笑了:“听你带着青年搞发明?年轻人就该有这股劲头。”孙主任则在厨房和客厅间穿梭,不断往石碗里夹菜,“多吃点,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顿饭吃得暖意融融,石忽然明白,这个红色家庭的温暖,远比我想象中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