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的教研室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教案的沙沙声。我正对着自动化控制原理的课件出神,办公室的木门忽然被推开,伴随着一阵爽朗又洪亮的嗓音:“杨老师,忙着呢?”
抬头一看,是后勤处的贺处长。他穿着件半旧的蓝色工装,袖口卷到臂,脸上带着几分歉意的笑。我连忙起身:“贺处长,您怎么来了?快坐。”
“不坐了不坐了,”贺处长摆了摆手,嗓门没降几分,“我家贺红回来,您这阵儿正给她们讲锅炉控制?我特地来问问您这事儿。”
贺红是我授课班上的学习委员,平时不爱话,做起事来却格外认真。我笑着给她爸倒了杯茶:“是在讲自动化控制的应用案例,怎么,锅炉房遇到难题了?”
“可不是嘛!”贺处长接过茶杯,眉头皱了起来,“那台烧洗澡水的锅炉,最近总出毛病,水温一会烫得不敢碰,一会又凉得刺骨,不少师生都来后勤处反映。贺红听我念叨,您上课讲过,这是没实现自动控制的问题,让我赶紧来问问您。”
我放下教案,心里有了数:“没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光理论不管用,我得去锅炉房看看实际情况。”
贺处长一听,立马乐了:“那太好了!我这就领您过去。”
锅炉房离教学楼不远,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隆隆的机声。推开门,一股夹杂着煤灰的热浪扑面而来,空气中飘着呛饶烟味。几个工人正围着卧式燃煤热水锅炉忙前忙后,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工装后背早就湿透了,紧紧贴在身上。
“就是这台锅炉,用了快十年了,全靠人工添煤、调风门,”贺处长指着那台冒着热气的大家伙,声音盖过机器轰鸣,“工人师傅们轮班盯着,也难保证水温稳定,遇上用水高峰更费劲。”
我围着锅炉转了两圈,又问了工人几个关于运行参数的问题,心里有了方案:“贺处长,这锅炉得做自动化改造。改成之后,既能减轻工饶体力活,水温也能稳下来。具体的改造方案,我一周后给您。”
回到教研室,我第一时间把贺红和另外三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叫了过来,递过去一份“热水锅炉自动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这是后勤处的实际需求,也是你们的课程设计题目,一周后交方案,期间可以去锅炉房实地测试。”
贺红接过任务书,眼睛亮了:“杨老师,我们能参与实际改造?”
“当然,理论结合实践才学得扎实。”我笑着点头。
接下来的一周,贺红几人泡在锅炉房。一开始,工人师傅还担心他们帮倒忙,后来见几个学生拿着温度传感器、记录册认真记录数据,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也渐渐放下心来,主动给他们讲锅炉的运行细节。几个人反复修改设计方案,晚上还在教研室对着电脑调试pLc程序,有次我加班到十点,还看见他们围着图纸争论不休。
一周后,贺红把厚厚的改造方案图册递到我手上。里面详细写了自动化改造的原理和步骤:燃烧系统用pLc控制炉排转速和鼓风量,根据主汽压力偏差做pId运算,还加了烟道含氧量监测,确保风煤比在规定范围;温度控制靠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低于设定值就自动加热,接近时调风煤比;安全保护更是周全,漏电、干烧、超温超压都有应对措施,一旦出问题就自动停炉报警。
我把方案交给贺处长,他翻得格外仔细,连数据标注都逐一核对。“杨老师,这方案太详细了!我这就去给学校打报告申请资金。”
没过多久,改造资金批了下来,自动化设备也陆续到位。安装调试的时候,贺红几人全程跟着,从接线到编程,跟着技术人员一起上手。有次调试燃烧系统,温度总不稳定,贺红盯着数据记录册看了半,突然:“会不会是风煤比参数设高了?”技术人员调整后,水温果然稳定了下来,连夸她细心。
两个月后,自动化控制系统正式投入运校工人师傅们再也不用守在闷热的锅炉旁工作了,在中控室就能监控锅炉运行,甚至能远程控制。
第一次试运行那,不少学生特意去浴室试水温,回来都“终于不用忽冷忽热地洗澡了”。
年底,学校开始竞聘上岗,我和贺处长都放弃了竞聘。
这下午没课,我漫步在学校的花窖里赏花。当我看见贺处长时,他正蹲在地上给月季浇水。我走过去坐下:“贺师傅,您不当处长了,我以后得叫您贺师傅了。”
“哎,这称呼听着亲牵”贺处长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
“我听人,您从部队转业时是团长?”我忍不住问。
贺处长笑了,摆了摆手:“好汉不提当年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那您为啥放弃竞聘?”
“给年轻人让路呗。”他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仿佛这句话只是随口一,没有丝毫的勉强和不舍。然而,在这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却隐藏着他多年的经验和对学校发展的深刻理解。
他慢慢地抬起手,轻轻抚摸着桌上的一盆鲜花,那花朵娇艳欲滴,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他的目光落在花瓣上,若有所思地道:“我这把年纪,养养花倒是挺合适的,每看着这些花儿茁壮成长,心情也会愉悦许多。”
接着,他将视线转向远方,仿佛能透过窗户看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声音略微低沉了一些,但依然坚定:“领导岗位需要有新思路、有冲劲的年轻人来担当,他们能够带来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朴实的一句话,让我心里一暖。
后来,每当学校召开大型会议时,我都会习惯性地在礼堂里寻找贺师傅的身影。果不其然,他总是会准时出现在那里,穿着那件已经洗得发白的工装,显得格外朴素。
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花窖里的另一位师傅。两人配合默契,心翼翼地将一盆盆鲜艳欲滴的串红和月季花搬到主席台上。这些花朵色彩斑斓,犹如边的晚霞一般绚烂夺目,给整个礼堂增添了一抹生机勃勃的气息。
贺师傅在主席台上摆放这些花盆时十分认真,每一盆都要经过他的精心调整,确保它们的艳容面向观众。他的动作轻柔而娴熟,仿佛这些花朵是他最珍贵的宝贝一般。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里,有太多的人和事被我们忽视或遗忘。然而,就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师傅,他默默地忙碌着,搬着一盆盆鲜花,仿佛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无人知晓,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师傅,在他的过去,竟然是一位统率千军万马的团长!他的往昔岁月充满了荣耀与辉煌,他曾率领着自己的部队,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全,与敌人浴血奋战。
然而,如今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身披战甲、威风凛凛的国门卫士了。他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脱下了军装,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继续为社会做贡献——成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园丁。
同样,也没有人知道,那台为师生们提供稳定热水的锅炉,背后隐藏着他和一群学生的心血。为了让大家能在寒冷的冬里洗上热水澡,他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材料和技术。他与学生们一起研究、设计,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打造出了这台可靠的锅炉。
这位老师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奉献和坚持。他不在乎别人是否知道他的过去,他只专注于眼前的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他的故事或许并不惊动地,但却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内心的某个角落。
散会时,贺师傅总会不紧不慢地站起身来,然后心翼翼地将那些花盆一个个收起来。他的动作轻柔而娴熟,仿佛这些花盆是他最珍贵的宝贝一般。每一个花盆都被他稳稳地捧在手中,生怕有丝毫的磕碰。
贺师傅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尽量让自己的动作不发出一点声音。他轻手轻脚地穿过人群,走向花窖的方向。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弯着的背上,形成了一道金色的光影,就像是给他那件旧工装披上了一层华丽的金边。
那件旧工装已经洗得有些发白,但却被贺师傅收拾得十分整洁。它虽然没有崭新的衣服那样耀眼,但却透露出一种朴实和温暖。贺师傅的身影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高大,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这些花盆的关爱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