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悬疑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299章 孟婆漏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州城外有个绣娘阿巧,生得细眉杏眼,一双手能把苏绣的针脚绣得比春蚕吐丝还匀。可怪的是,她从到大总做同一个梦——雨落得跟盆泼似的,青石板路滑得像涂了油,她攥着块湖蓝帕子站在桥边,桥底下浪头翻卷,有个穿青衫的书生在喊她名字,声音被雨声撕得碎碎的。

\"阿巧!\"

这日晌午,阿巧在绣坊里绣并蒂莲,针尾突然扎进指腹,血珠渗出来,在素绢上晕开个红点。她猛一抬头,窗外的雨丝正斜斜飘着,檐角铜铃叮咚响,竟和梦里那的声响分毫不差。

\"许是要变。\"隔壁张婶端着茶盏过来,瞥见她手里的帕子,\"这并蒂莲绣得真齐整,前儿李员外家的少奶奶还要订十幅呢。\"

阿巧勉强笑了笑。她哪里是想绣并蒂莲?这花样在她梦里出现过百回——前世她就是捧着这样的帕子,在断虹桥边等断了气的情郎。

那是顺治八年的事。阿巧十五岁,跟着爹在苏州山塘街卖绣品。有晌午,雨下得急,有个穿青衫的书生抱着个蓝布包袱躲进她的绣棚,发梢滴着水,倒先笑了:\"姑娘这帕子上的鸳鸯,比我家后塘的还活泛。\"

阿巧抬头,正撞进他眼里的光。后来她才知道,这书生叫周承昭,是吴江来的举子,要去金陵考进士。从那起,他的包袱总搁在她的绣绷旁,有时是带两块桂花糕,有时是送半本《牡丹亭》,等中了举,要娶她做正房娘子。

\"等我秋闱过了,就来接你。\"他摸着她绣的并蒂莲,\"这帕子我收着,等你上轿那,我要当着全苏州的面,给你别在鬓边。\"

可秋闱过了,没等来他的喜信。腊月里下了场大雪,张婶慌慌张张跑来:\"河边上捞起个青衫男子,怀里还抱着个包袱......\"

阿巧赶到河边时,雪已经停了。尸体脸都冻得发紫,怀里的包袱倒是软乎的——打开来,是她前几日新绣的并蒂莲,帕角还留着她绣坏的一线红。

\"他是去金陵的路上遇了水盗......\"有人,\"那伙人抢了盘缠,怕他报官,就......\"

阿巧只觉耳朵嗡嗡响。她想起三日前,承昭要提前启程,怕大雪封路。她给他煮了碗酒酿圆子,他喝得急,嘴角沾着糯米粒,笑着:\"等我中了,定要带你去看秦淮河的灯船。\"

原来他根本没走水路。他走的是旱路,可还是没躲过劫数。

那夜里,阿巧抱着他的包袱坐在绣棚里。包袱最底下有封信,是他半月前写的:\"若我有个好歹,你莫要等。找个踏实人家,好好过日子。\"

可她怎么能好好过?她想起他替她理歪聊发簪,想起他\"你绣的莲比真的还水灵\",想起他\"等来年春,我们就在院里种满莲\"。

第二日,阿巧捧着那方并蒂莲帕子,往断虹桥走去。桥下的河水涨了,拍着桥墩哗哗响。她站在桥中央,望着黑沉沉的水,忽然笑了:\"昭哥,你要带我看灯船,可这灯船,我怕是等不到了。\"

话音未落,脚底一滑。冰凉的河水灌进衣领时,她听见自己的声音飘起来:\"我不怪你......我只是......舍不得。\"

\"阿巧!\"

绣坊的门帘被风掀开,冷雨扑进来。阿巧猛地惊醒,手里的针掉在地上,扎得脚面生疼。门口站着个穿青布棉袍的男人,四十来岁,模样周正,手里提着个油纸包:\"姑娘,我是隔壁米行的孙掌柜,你前日订的糯米到了。\"

阿巧盯着他看。他眉骨处有道浅疤,像道淡墨,和记忆里承昭二十岁那年摔碎茶盏留下的印子,分毫不差。

\"谢......谢孙掌柜。\"她低头捡针,指尖直颤。

那之后,孙掌柜常来绣坊。是买绣品,实则总多留些东西——新腌的糖蒜,晒干的桂饼,甚至还有回捧来盆水仙,:\"看你总对着窗绣,摆盆花解闷。\"

阿巧的心跳得越来越快。她想起承昭从前也爱送这些,\"绣娘的手该沾香,不该沾俗气\"。

腊月廿三,雪下得紧。孙掌柜又来了,手里提着个红漆木盒:\"今日是年,我娘子蒸了枣花馍,让我给你送些。\"他揭开盒盖,热气裹着枣香涌出来,\"你尝尝,可对味?\"

阿巧捏起个馍,指尖触到温热。她忽然想起承昭最后一次给她送的桂花糕,也是这样的温热,他:\"凉了就不甜了。\"

\"孙掌柜。\"她轻声,\"你......可曾有过忘不掉的人?\"

孙掌柜的手顿了顿,抬头时眼里蒙了层雾:\"我娘子,十年前染了时疫。那下着雪,她拉着我的手,'昭哥,我不疼了,就是舍不得你'......\"他喉结动了动,\"后来我才知道,她给我留了封信,藏在妆匣最底下。\"

阿巧的心跳得要撞破胸膛。她想起自己藏在绣绷底下的信,是承昭走前塞在她枕头下的,\"若我死了,你把这帕子烧了,莫要留个念想\"。

\"她信里写什么?\"她问。

孙掌柜笑了,从怀里摸出个褪色的帕子,边角绣着并蒂莲,和阿巧手里那方几乎一模一样:\"她,'昭哥,我前世欠你的,今生还你。若有来生,换我等你'。\"

阿巧的眼泪\"啪嗒\"掉在帕子上。她终于看清了——这帕子上的针脚,和她梦里那方分毫不差;这帕角的破洞,正是她当年绣坏的那线红。

\"你是......\"

\"周承昭。\"他轻声,\"我本名周昭,后来为避嫌改了名字。那年在河边,我没死。水盗抢了盘缠,可我没死。我让人把我放进棺材,漂到下游,为的是......\"他抓住她的手,\"为的是让你以为我死了,能好好活。\"

可阿巧怎么会好好活?她把帕子烧了,把信藏了,却把他的模样刻进了骨头里。她绣了一辈子并蒂莲,其实是绣自己的执念;她总在雨梦见断虹桥,其实是等一个永远不会来的人。

\"可孟婆汤......\"她喃喃道,\"我明明喝了汤的。\"

\"孟婆汤能忘前尘,忘不掉的是执念。\"门外忽然响起个苍老的声音。两人转头,见个白胡子老头拄着拐杖站在檐下,\"我是守桥的,专给亡魂熬汤。那日你投河时,执念太重,汤碗翻了,漏了几滴。所以你这一世,总记着前尘。\"

孙掌柜愣住了:\"您是......\"

\"我是孟九。\"老头笑,\"你娘子等了你十年,你倒好,转世成了米商,偏要再来招惹她。\"

阿巧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孙掌柜就是承昭,承昭就是周昭。她扑进他怀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昭哥,我等得好苦......\"

\"我知道。\"他拍着她的背,\"我在奈何桥边等了三年,看你转世成娃娃,看你学话,看你学绣花......\"他抹去她脸上的泪,\"可我不能认你,孟婆汤的规矩不能破。直到今日,你主动提起前尘,执念才算断了。\"

孟九捋着胡子笑:\"如今债清了,缘也尽了。两口好好过,莫要再辜负这辈子。\"

雪停了。阿巧抬头,看见屋檐下挂着冰棱,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极了前世断虹桥边的星子。她摸出怀里那方并蒂莲帕子,和孙掌柜手里的那方拼在一起,正好是个完整的圆。

后来苏州城里传着个故事:有个绣娘和米行掌柜,从年到除夕,在绣坊里绣并蒂莲。有人问起,他们就笑:\"我们前世欠了彼此一场婚礼,今生要补上。\"

再后来,有人在山塘街的断虹桥边,看见个白胡子老头煮汤。他面前的铜锅腾着热气,锅底沉着几片莲瓣——据是孟婆嫌他多嘴,罚他在桥边守汤,直到汤里没了人间痴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