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N次元 > 重生农家老太,爆改不孝儿孙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都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都要

“村长大哥,村长大哥。”

秦芳慈一路喊到老村长跟前。

“啊?”老村长迷茫抬起头,“木根家的,你咋在这?有事?”

“村长大哥还没睡醒?”

老村长抹了一把嘴角不存在的口水,“睡醒了睡醒了。”

“我听村子里的人你给我划拉了很大一块地。”

“啊,是,这些嘴快的,我跟他们帮你们家整整地盖作坊,大家都很高兴,想着你盖了大作坊,能多请一些人干活。”

老李家目前的状况大家都能看见,有生意,没地盘。

“地就在竹园下头那一块,那块平,四面开阔,想要看清作坊里的得爬到双鞍山去。”

一秦芳慈就想到了,那块地的确够大。

“那块地就是石头多了些,要盖房子还得先把石头捡了,石头还好,大石头得请人敲,得费一些工钱。”老村长着去看秦芳慈脸色。

秦芳慈想了一下,“我们先过去看一下,村长大哥,你知道那片地有多少亩?”

“得有十几亩了。那边还有一个不好的是距离河远了一些,挑水会不太方便,但我想着你们作坊用水多的话,最好还是自己打一口井。”

老村长又看了秦芳慈一眼,“你现在手头紧的话,后头再打井,我认识打井的师傅,可以先把人叫来看看。那片地能不能打井,要是不能,咱们再往村口那边看,你看咋样。”

“行,老村长大哥费心了,咱们就先这样去看看。”秦芳慈很爽快,她主要想的是这片地够大。

现在住的这个院子其实不好再往旁边扩建。

秦芳慈想建的可不止是一个作坊,最好就是房子作坊和养殖场建在一片。

住房还是她之前想的,想要建成一个大院子,里头分成几个院,打开门就能通,关了门就是独门独户。

住房和作坊隔开一些,这样作坊吵闹时不会影响人休息,但也不要隔得太远不好照应。

下风口的位置建一个院子养牲口,牛和驴单独在一排,猪在一排,鸡鸭又关在另一边。

最好的就是住房作坊和牲口院呈三角形。

村口那边她都不用考虑就得划掉,她跑村口盖个房子养一堆牲口,风一吹,村子里的味道还能闻?

她自己就受不了,可干不了那种缺德事儿。

秦芳慈盘算着,要盖成她想要的模样,这三个大院子,没个几十上百两,根本不能够。

而她现在没有个作坊也不行了。

家里的灶就不够用,一到晚厨房都热烘烘的,两个大灶就没有闲的时候,煮豆浆煮卤肉,煮了卤肉就做肉干。

做饭只能在泥炉上将就。

再一个就是都在一个院里,太吵也太味儿了。

卤肉味你闻一两是香味,你一年两年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闻就不是香味了。

秦芳慈和老村长还有老村长的大孙子一块来到了老村长的地。

一眼看过去,好几块巨石。

老村长指着几处长得绿的,“那边那块地,何家的来种了豆子,不多,也就几分地。那一块是王老大家的……”

村长挨个指完,看着秦芳慈嘿嘿乐。

五家人有四家现在李家帮工,应该好,还有一家……

好吧,这又是一个问题。

“我想着这么大一片地,你们家就建个作坊,应该往这一半就够了,那边挨着的也没什么要紧,你是不是?”

胡大郎看一眼底气不足的爷爷,又去看看秦芳慈,想了想,好像没有他这个辈插嘴的地方,遂闭了嘴。

“现在荒地是什么价儿?”

“这一片石头难搬,你要的话,给你三百文一亩,你买个三亩,咱们也可以顺着石头这边,把最大的那两块石头避开。”

“全部都划给我吧,就是不盖房子,这片地我也先要了。”秦芳慈道。

五两左右买下来,这石头再花个五六两不知道能不能清理干净。

这样一算她手里的钱只够填一个角落。

好在买下这块地也不是全无坏处的,这些石头不盖房,拿来填路很不错。

做吃食的作坊,干净是个要素。

地面用石头铺住,下雨也不至于把泥带得到处都是。

老村长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什么?”

“全部我都要。”秦芳慈重复,看向老村长笑着揶揄道:“村长大哥,风声大一点就听不见声儿啦?耳朵如今这么背啦?”

老村长白了秦芳慈一眼,“你啊你,行,那几家我先给你问一问,看看他们怎么。”

“不对不对,我该先给你找打井师傅来看一看。”

秦芳慈笑起来,“村长大哥那可就太辛苦了,回头我作坊建起来,你这大管事得发工钱了。”

老村长也笑起来,这次没再和秦芳慈推辞,“好好好,我等着你给我发工钱。”

“黄土埋半截了,我棺材都看好了,嘿,现在还得好好多活两年。”

“村长大哥日后可莫要再这种话了。你得好好活着,我这作坊建起来,没有你帮我镇压着,三两个月倒了咋办?”

“呸呸呸,你快呸呸呸,啥话都往外。”

秦芳慈顺着呸呸呸,岔开话题,“村长大哥,打井的师傅来了,你记得叫孩子来家里喊上我一声。”

“那是肯定,”老村长背着手往回走,“回吧,你家里还一堆事儿等着。剩下的我给你跑,别在这儿混日子了。”

秦芳慈回到家时,杜氏已经把卤肉都卤上了,送来的一头猪,切了瘦肉,肥肉炼油,猪头内脏猪脚全都卤上。

排骨炖了一锅,就是今的肉菜了。

李老三两口子这两忙得很,稻子长势喜人,比以往撒的都要长得好。

以往的可能对比还没那么明显,和旁边田里一比,老李家的稻苗绿油油的,标兵一样株株一样高。

之前看着稀薄的苗儿,现在都是乖巧的好宝贝,李老三恨不能直接住在田里了,一株杂稻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被他揪着拔出来。

莲塘村人疑惑,老李家的秧田,那鸭子往里蹿,没把苗儿压死压趴,反而一比一长得好,你奇怪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