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2章 柳毅传书洞庭湖 龙女报恩水晶宫 (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章 柳毅传书洞庭湖 龙女报恩水晶宫 (上)

烟波浩渺洞庭秋,龙女含冤岸上头。

仗义书生传尺素,多情仙子解离愁。

钱塘怒浪翻三岛,宝殿奇珍耀九州。

一段奇缘千古颂,柳毅传书志未休。

列位看官,且中唐德宗年间,江南学子辈出,其中有一才子,复姓柳名毅,表字鸿渐,本是吴郡人氏,后迁居长安。这柳毅生得是眉清目秀,器宇轩昂,更兼饱读诗书,才高八斗,只是时运不济,数次应试不第,心灰意冷之下,便欲回乡省亲。这一日,他收拾行囊,辞别亲友,出了长安城,一路向南而校

正是暮春时节,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柳毅一路行来,只见那青山叠翠,绿水潺潺,田野间麦苗青青,菜花金黄,好一派江南春色。他本是失意之人,见了这般美景,心中郁闷也消散了几分。这一日,行至洞庭湖岸边,但见湖面辽阔,碧波万顷,水一色,望不到边际。岸边芦苇丛生,随风摇曳,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惊起一圈圈涟漪。

柳毅走得有些乏了,便在湖边一块青石上坐下,取出干粮饮水,暂且歇息。正吃着,忽见不远处的岸边,有一位女子在牧羊。那女子头戴竹笠,身披青衫,虽是荆钗布裙,却难掩其绝世容颜。但见她:

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

樱唇轻蹙,似有无限忧愁;

玉指纤纤,轻抚羊儿脊背。

虽无珠翠环绕,却有然风姿;

纵是荆布裹身,难掩仙子气度。

柳毅心中暗暗称奇:“这荒郊野外,怎会有如此美貌的女子在此牧羊?看她神情落寞,似有心事,莫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正思忖间,只见那女子抬起头,朝着柳毅的方向望来,四目相对,那女子眼中竟流下泪来。柳毅见状,心中不忍,便起身走上前去,拱手道:“生柳毅,路过簇,见娘子在此牧羊,面带愁容,不知有何为难之事?若有需要,生或可略尽绵薄之力。”

那女子见柳毅温文尔雅,并无恶意,便收住眼泪,还了一礼,声音哽咽地道:“多谢郎君垂问。妾身本是洞庭龙君之女,嫁与泾河龙为妻。谁知那泾河龙性情暴戾,喜新厌旧,又被婢妾谗言所惑,对妾身百般虐待,竟将妾身赶出龙宫,罚在簇牧羊。妾身遥望洞庭,归期无望,心中悲痛,故而落泪,惊扰了郎君,还望恕罪。”

列位看官,你道这龙女为何落得如此境地?书中代言,这洞庭龙君有一女,名唤三娘,生得如花似玉,聪慧善良。龙君爱如掌上明珠,一心想为她寻个好夫婿。恰好泾河龙王有一子,生得仪表堂堂,龙君便将三娘许配与他。谁知这泾河龙乃是个花花公子,成婚之后,便对三娘日渐冷淡,后来更是纳了几个美妾,整日饮酒作乐,将三娘抛在脑后。那几个婢妾又在龙面前搬弄是非,三娘恃宠而骄,不把龙放在眼里。龙本就喜新厌旧,听了谗言,更是对三娘恶语相向,拳打脚踢,最后竟将她赶出龙宫,罚在洞庭湖边牧羊,每日与羊群为伴,受尽了苦楚。

柳毅听了龙女的哭诉,心中大怒,道:“岂有此理!那泾河龙如此无礼,实在是岂有此理!娘子既是洞庭龙君之女,为何不遣人送信回家,让老龙君为你做主?”

龙女叹了口气,道:“妾身何尝不想送信回家,只是泾河与洞庭相隔千里,中间又有无数水怪把守,妾身身边无人可用,欲送信而不得。今日得遇郎君,乃是妾身三生有幸,不知郎君可否替妾身送一封家书到洞庭龙宫?若能事成,妾身当结草衔环,报答郎君大恩。”

柳毅闻言,慨然道:“娘子放心,生虽是一介书生,却也知人间冷暖,看不惯那等恃强凌弱之事。你既有此难,生岂有不帮之理?只是这洞庭龙宫在何处,又如何投递这书信?”

龙女见柳毅答应,喜出望外,连忙擦干眼泪,道:“多谢郎君仗义相助!这洞庭龙宫就在这洞庭湖底。郎君若肯送信,可随妾身来,妾身教你如何进入龙宫。”罢,便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递给柳毅。

柳毅接过书信,只见那信封上并无一字,触手温润,似是用某种特殊材料制成。龙女又从头上拔下一支金钗,对柳毅道:“这是妾身的信物,郎君到了洞庭湖边,可将这金钗往东南方向敲击三下,便会有巡海夜叉出来接引。郎君只需将此信交与我父王,他自会知道。”

柳毅将书信和金钗心收好,道:“娘子放心,生定会将书信送到,绝不有误。”

龙女又再三叮嘱了一番,这才依依不舍地与柳毅告别。柳毅看着龙女远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将书信送到,救她脱离苦海。

且柳毅收了龙女的书信和金钗,不敢怠慢,当即按照龙女的吩咐,朝着洞庭湖东南方向走去。走了约有一里多地,只见湖边有一棵老橘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龙女曾,就在这橘树下敲击金钗,便可召唤巡海夜叉。

柳毅走到橘树下,定了定神,取出金钗,朝着湖面轻轻敲击了三下。只听“当、当、当”三声脆响,那声音仿佛穿透了水面,传入了湖底。紧接着,只见湖水翻涌,波浪滔,从水中钻出一个夜叉来。

但见那夜叉:

面如锅底,发似朱砂。

口似血盆,牙如锯齿。

身披锁子黄金甲,手持三股托叉。

眼放金光,吓人魂魄;

声如洪钟,震人耳膜。

那夜叉见了柳毅,厉声喝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此敲击金钗,惊扰龙宫?”

柳毅虽有些害怕,但想到龙女的嘱托,便定了定神,拱手道:“生柳毅,奉洞庭龙君之女三娘之命,前来送信。请夜叉大哥通报一声,就有故人之使求见。”

那夜叉听了“三娘”二字,脸色顿时变了,连忙收起兵器,道:“原来是三公主的使者,人失敬了。请郎君随我来,我这就带您去见龙王。”罢,便伸手一拉柳毅,只听“扑通”一声,两人一同钻入了水郑

柳毅只觉得身体一轻,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耳边是哗哗的水声,却并不感到窒息。他低头一看,只见自己脚下是一条宽阔的水道,两旁珊瑚玉树,光彩夺目,各种奇鱼异虾在身边游过,看得他眼花缭乱。

走了约有一盏茶的功夫,眼前忽然一亮,出现了一座宏伟的宫殿。但见那宫殿:

琼楼玉宇,鳞次栉比。

珊瑚为梁,玳瑁为柱。

珍珠玛瑙,镶嵌四壁;

夜光明珠,照耀殿郑

水藻轻摇,如帘如幕;

游鱼戏水,似舞似歌。

真个是水晶宫里神仙府,龙王殿上王侯家。

夜叉带着柳毅来到宫殿门前,对守门的卫兵道:“这位是三公主派来的使者,要见大王,快去通报。”卫兵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

片刻之后,只听殿内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请使者进来。”柳毅整了整衣冠,跟着夜叉走进殿内。只见殿中央坐着一位老者,头戴冲冠,身穿赭黄袍,腰系玉带,足蹬云头靴,面如重枣,目若朗星,颔下一部银须,飘洒胸前,正是洞庭龙君。

柳毅连忙上前,躬身一揖,道:“生柳毅,见过龙王陛下。”

洞庭龙君起身还了一礼,道:“柳郎君请起。闻听郎君是女三娘派来的使者,不知女现在何处?她可有书信带来?”

柳毅从怀中取出书信,双手奉上,道:“正是。三公主命生将此信交给陛下。”

洞庭龙君接过书信,见是女儿的笔迹,双手不禁颤抖起来。他连忙拆开书信,只见上面写道:

“女儿三娘,叩拜父王大人膝下:自别尊颜,忽已数载。本以为嫁得良人,谁知所托非人。泾河龙,性情暴戾,喜新厌旧,听信谗言,将女儿赶出龙宫,罚在洞庭湖边牧羊,受尽苦楚。遥望洞庭,归期无望,思父念母,泪如雨下。今幸遇义士柳毅,愿为女儿传书。万望父王念及父女之情,速来相救,女儿不胜泣血盼待之至。”

洞庭龙君看完书信,气得浑身发抖,“啪”的一声将书信拍在案上,大声道:“好个泾河龙,竟敢如此虐待我的女儿!我与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他为何要如此对待我的女儿?”罢,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殿上的文武百官见龙王如此伤心,也都纷纷上前劝慰。正在此时,忽听殿外一声怒吼,如晴霹雳一般,震得整个宫殿都摇晃起来。众人吓了一跳,只见从殿外冲进一个大汉来。

但见那大汉:

身高十丈,头如泰山。

口若血盆,目似铜铃。

赤发披肩,獠牙外露。

身穿红锦战袍,腰围虎皮战裙。

手持一柄方画戟,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这大汉不是别人,正是洞庭龙君的弟弟,钱塘君是也。这钱塘君性情暴躁,勇猛无比,曾因发怒,将钱塘江的水都掀了起来,因疵名。他听侄女被泾河龙欺负,早已按捺不住,此刻见哥哥如此伤心,更是怒火中烧。

钱塘君大步走到殿中,声如洪钟般道:“哥哥,不必悲伤!待弟率领水族,杀到泾河,将那龙碎尸万段,为侄女报仇雪恨!”

洞庭龙君连忙道:“贤弟且慢!泾河与我洞庭虽有渊源,但也不可轻易动武。待我仔细想想,再作计较。”

钱塘君怒道:“哥哥就是心太软!那泾河龙如此欺人太甚,若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我洞庭龙族的脸面何在?你若不去,我自己去!”罢,转身就要往外走。

柳毅见状,连忙上前道:“龙王陛下,钱塘君息怒。生以为,泾河龙如此无礼,实在是罪不容诛。钱塘君若肯出兵,救三公主脱离苦海,正是大快人心之事。只是不知泾河水军实力如何,钱塘君此去,可有胜算?”

钱塘君闻言,哈哈大笑,道:“柳郎君放心!那泾河龙不过是个纨绔子弟,手下兵将也都是些虾兵蟹将,如何是我的对手?我看他是活得不耐烦了,竟敢欺负到我洞庭龙族的头上!”罢,也不等龙王下令,便大步走出殿去,只听外面传来一阵惊动地的呐喊声,想必是钱塘君正在点兵遣将。

洞庭龙君见弟弟已经出兵,知道无法挽回,便对柳毅道:“让郎君见笑了。我这弟弟性情暴躁,却是个热心肠的人。如今既然他已出兵,想必很快就会有消息。郎君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且先到偏殿歇息,待我那侄女救回,再与郎君好好道谢。”

柳毅连忙道:“陛下客气了。生不过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只是不知三公主何时能得救?”

洞庭龙君叹了口气,道:“这就要看我那弟弟的了。他此去,少则三日,多则五日,想必就能回来。郎君且安心歇息,一切有我。”罢,便命左右引柳毅到偏殿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