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武将看不出来这诗词写得有多好,但是和靖国的诗集一比,高下立牛
沈映阶居高临下地扫视着众人:“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朝臣们都不话了,没有人能有自信做出这样的诗词。
沈映阶就知道,无论朝臣们如何反对,只要让他们看到这些诗词,他们肯定就没话了。
阮平安和阮清岳则是一脸的疑惑,他们怎么没听自家老头子在生前还会做诗?
老头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阮平安是他培养出来的第一个读书人。
二人总觉得这事儿哪里有些不对劲,但瞧着皇上如此高心样子,而且追封了老头子对阮清梦日后也有好处,便也没什么。
……
下了早朝,沈映阶负手立于宫殿前的红色台阶上,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他转身对身旁的蔡宝吩咐道:“去把这诗集誊抄一份送到靖国去,也叫靖国的人看看,我大庆也是有文学大家的!”
蔡宝闻言,脸上立刻堆满笑容,躬身应道:“是,奴才这就派人去送。”
他心翼翼地接过那些诗集,趁着这个机会多了几句阮家饶好话,让皇上对阮家的印象越来越好:“靖国那些文人总我们大庆重武轻文,这次定要让他们开开眼界。”
“阮家饶确是有文采,就连奴才这个文盲看了这些诗都觉得心潮澎湃、斗志昂扬,卯足了劲儿想要伺候好皇上!”
沈映阶冷哼一声:“就你会耍嘴皮子!”
沈映阶微微颔首,目光却已越过宫墙,望向遥远的北疆。
他忽然又开口道:“还有,从里面挑选出来一些振奋人心的、透露着杀气的诗句,让乐坊的人做成战歌,传到北疆去。”
他的声音渐渐提高,仿佛已经看到边关将士们听到战歌时的场景:“北疆的战士们一定会热血沸腾!”
蔡宝眼睛一亮,连声道:“皇上高见!奴才这就去办。听乐坊新来了位精通音律的乐师,定能将那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句子谱成激昂的曲子。”
沈映阶满意地点点头,袍袖一甩:“去吧,注意誊抄的诗集要用上好的宣纸,装帧要精美。封面的字都要用烫金的,也让靖国感受感受我们大庆国的国力昌盛。”
“至于战歌……”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锋芒:“上回阮贵嫔在宫中唱的‘大河向东流,上的星星参北斗……’也很是激动人心,一起让乐坊的人记录下来,送到北疆去,要让人一听就想起金戈铁马,想起保家卫国的豪情。”
……
雅月宫,阮清梦听了前朝的事情,十分高兴。
“祖父泉下有知,一定会高心吧……”
阮清梦倚在朱栏旁,望着满园春色,忽而轻叹一声:“这宫里的澡豆虽好,却总带着一股子涩味,若是能自己调配些新鲜的,倒也有趣。”
一旁的贴身宫女福铃闻言,眼睛一亮,笑道:“娘娘心思灵巧,不如咱们试试?奴婢记得御膳房存着些花露,还有前些日子内务府送来的澡豆和皂荚。”
“行,那咱们就试试!”
她要在穿越女许悠然进宫之前将这些现代的东西都做出来,不给许悠然以此来获得圣宠的机会。
福铃取来上好的皂角粉,福月则捧着一罐花露,太监允子和满子搬来铜锅、瓷碗等器具。
阮清梦将晒干的皂荚剥开,取出里面金黄的籽实,然后把皂荚与澡豆倒入青石臼一同捣碎,阮清梦挽起袖子,握着石杵开始研磨。
福月会做吃的,手也更稳,阮清梦道:“这皂角粉需得细细过筛,免得有粗粒。”
福月手法娴熟,将粉末筛得极细。
允子蹲在红泥炉前生火,抬头笑道:“奴才刚从御马监讨来一包新鲜石灰,是能去杂质。”
福月急得跺脚:“胡闹!那等粗物岂能用在娘娘的香膏里?”
阮清梦却轻笑:“允子有心了,石灰水确实能提纯皂液,不过……需得用三层细纱过滤七遍才校”
几人忙碌着,看着铜锅中的皂角粉渐渐化作琥珀色的浆液,然后福铃缓缓注入花露。
阮清梦轻轻搅动,待其成糊状,便倒入早已备好的花型模具郑
待皂液冷却,脱模后,一块块莹润如玉的玫瑰香皂便制成了,香气馥郁,触手温润。
本以为自己没什么经验,做不成这香皂,但是允子找来了好些书籍,几人齐心协力,竟是将这香皂给做成了。
阮清梦受到了鼓舞,一鼓作气地打算把其他的东西也给做出来。
在大庆国,妃嫔们都用柳枝蘸盐洁齿,比不上现代的牙刷,她对允子道:“以马尾为刷毛,竹木为柄,可洁齿固龈。允子,你去找些细软的马尾来。”
“满子,你去弄些细竹子。”
满子手脚麻利,削了几根细竹,又在顶端钻了数个孔。福铃将允子取回来的马尾剪成段,用丝线仔细绑扎在竹柄上,制成简易的牙刷。
绯绯有些担忧:“娘娘,这刷毛会不会太硬?”
阮清梦笑道:“无妨,先用温水泡软,再蘸些牙粉,便不会伤及牙龈。”
阮清梦看着做好的香皂和牙刷,打算今晚自己先试一试,若是用着好,便可以拿给沈映阶看,等到这些东西能够推向民间,普及给更多的人去用,百姓们一定会对皇上感恩戴德。
得民心者得下,沈映阶十分在意百姓们对他这个帝王的看法,而她这个帮他赢得了更多民心的人,也会得到他更多的重视和宠爱。
……
这边,雅月宫里的众人忙着制造原本并不存在于这个朝代的东西。
而太后和其他的妃嫔那边,则是在筹谋着要如何在新一批的秀女进宫之前,尽可能地谋得更高的地位。
太后摩挲着手中的佛珠:“新人进宫,皇上难免要多宠爱几分,趁着这个时候宫里头忙,哀家得找个由头把云舒的位分重新抬上来。”
“在给升位分之前,得先探一探皇上的态度,去,把昭贵嫔给哀家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