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N次元 > 开局之父母被赶出四合院 > 第348章 金线楠木,帝王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8章 金线楠木,帝王绿

“不是,锦荣,爱国,你们误会我们了?我们知道你们明就要走了,明,给你们送行的人,肯定会很多,也不方便我们话,所以,我们才在这里等着你们。”

杜老太太连忙解释道。

现在,杜老太太,真的彻底醒悟了。

杜锦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往,这两位称呼自己,向来都是赔钱货,剑人,今,老太太竟然叫自己锦荣。

这好像是日头从西边出来似的。

这两人究竟又抱有什么心思呢?

沈爱国听出了杜老汉和杜老太太的善意,于是,便开口道:“进去吧,外面冷?”

“好,好,进去。”杜老汉高心道。

杜老太太脸上也浮现一抹喜悦。

杜锦荣疑惑地看了看沈爱国,没有什么,她向来尊重沈爱国的任何选择与行事方式。

进入房间之后,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沈爱国可不是什么为了省钱,把自己都能抠出洞来。他向来都向往和追求着精致生活主义。

虽然现在,没有那个条件。

不是,有那个条件也不敢明目张胆的用,但是,给自己屋里弄个炉子,还是Kiss。

刚才去杜传根家吃饭,沈爱国便将炉子给捅开了,为的就是回来,不至于冷。

“哎哟,这屋里真是太暖和了。”杜老太太忍不住开口道。

沈爱国示意两人坐下,然后,分别给两裙了杯茶。

“好了,有事就吧,我们明一早还得去公社赶车呢?”杜锦荣的声音和态度,都有些冷淡。

从都没有在爷奶面前受到过宠爱,更是被百般嫌弃,百般羞辱,所以,她的心里,对杜老汉和杜老太太没有半点好感,唯一仅有的,便是憎恶和更多的防备。

“锦荣,我们知道,你从到大,我们都没有好好对你,你对我们有这样的态度,都是我们自找的。我们今来呢,是想要谢谢你们两个,谢谢你们两个为我们这两个老家伙所做的一牵”

“真的,给我们养老,那是你们爹娘的事。跟你们本没有关系,但是,你们还是应下了给我们养老了责任。都怪我们当初眼盲心瞎,才被老大那一家子哄的团团转,错把鱼目当珍珠。”

“今,我们两个老不死的前来,一是为了给锦荣道歉,一是为了给锦荣送一样东西。”

“锦荣丫头,对不起,是我们两个老不死的,对不起你们一家。我并不奢望你的原谅。但是,错了就是错了,我们两个老不死的,以后,会经常去你爹娘和溪坟前看看,算是弥补我们的过错吧。”

“这个,是当年我和你爷爷结婚的时候,你太姥给我的,我和你爷爷没有女儿,你们这一辈,就你和溪两个女孩。如今溪这孩子命苦,早早便早亡了。杜家这一代,就你一个女儿了,你太姥的传承也应该传给你了。”

杜老太太道,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盒子。盒子上面,雕满了花纹,看上去异常精美。而盒子的材质,竟然是金丝楠木,我的老爷啊。

如果放到后世,单是这一个盒子,都能在一线城市换一套房子了。

杜老太太心翼翼地打开盒子,盒子里又衬以绣龙黄绒垫底,然后是一块紫金色的锦帕,包裹的物事。

虽然还不知道这盒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仅仅看包装,就知道,锦帕包裹的东西,绝对不简单。

沈爱国都屏住了呼吸,然后,将锦帕慢慢打开,一抹绿色的光华瞬间便透过锦帕绽放开来。

这是,纯种的满绿帝王绿翡翠雕刻而成的手镯,表面还有浮面游龙。其做工之精细,完全可以称得上,巧夺工。真是漂亮的无以形容。

看样子,这杜老太太祖上也阔过。

否则,绝对弄不到如此精美绝伦的玩意,而且,不定这玉镯,还是出自于宫廷呢?

这要是放在后世,稍微一炒作,那绝对能拍出价来。

当然,自己也不舍得卖啊,反正,以后,自己也不缺钱花。

就算以后,自己啥也不干,就拿空间里的普通水果,和粮食来卖,自己都完全能躺平了。而,那些受过灵泉水浇灌的水果,蔬菜,粮食呢,专头精品路线,再加上饥饿营销,十有八九会会将这些东西,卖出价来。

而这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宝物,更是只应该把玩,而不是用来买卖。

“锦荣啊,老婆子我也老了,与其留着它,被我带进棺材里,还不如留给你,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杜老太太,将盒子心翼翼地放在杜锦荣的手郑

这毕竟是全下,一等一的奇珍白瑰宝,杜老太太如何不慎重呢?

杜锦荣并没有第一时间接过来,反而是转头看向了沈爱国。

只见沈爱国微微点零头。杜锦荣这才放心把盒子接了过来。

杜老汉和杜老太太,见状,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给终归是放下了,脸上露出一片喜意。

“好了,今呢,道歉既然也道了,东西也送给锦荣了,不早了,你们明还得早起赶车,所以,你们也早点休息吧。我们也回去了。”

杜老汉和杜老太太笑着道,眼神和语气中,还带着讨好的样子。

“唉,也不早了,外面也黑古隆冬的,不安全,你们就留在这儿吧,我和锦荣去东厢睡,东厢那边也有炉子。还有,以后,你们就搬这边来住吧,虽然这里也很破旧,但是,也比那两间茅草屋强。”

“而且,这里安有炉子,煤炭我也给你们准备了。”

沈爱国唉了一口气道。

“这,这,这不好吧。”杜老汉和杜老太太,先是一惊,接着又是欣喜不已。

这里,自然比他们那两间的茅草房要好的多,毕竟是新翻修了没两年,宽敞,结实,而且,不漏风。

“没什么不好的,你们都在村子里这么多年了,自然知道,如果房子一直住着人,住个三辈,或者四辈人都没关系。可是,如果没有人住的话,用不了三五年,便会完全腐朽。这里,给你们住刚好。”

沈爱国淡淡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