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山看到孙三叔的鄙夷,无语了。
他哪里做得不对啊?
他刚才什么都没有做,只在招待客人而已。
孙山无奈地问:“三叔,什么事?我还要去招待客人呢。”
这么突然地扯他到一边,总归有原因的吧。
孙三叔眼珠子转来转去,发现没人在附近,低声:“山子,你可要心你姑。她这个人讲你好话,必然准备呃你。你可要注意了,她肯定打坏主意。”
孙山好想问孙三叔怎么知道的?他是怎样看出来的?
不过不用孙三叔提醒,孙山也知道孙姑不靠谱。
所以跟她话一定要心翼翼。
这时候,从角落忽然蹦出一个人,把孙三叔和孙山吓了一跳。
等看到来人才放心,原来是德哥儿。
孙三叔没好气地:“德哥儿,你不去接待客人,来这里作甚?”
来就来了,还忽然跳出来,吓死人了。
人吓人没药医的。
德哥儿俊朗的脸庞笑起来阳光活力,乐呵呵地:“阿爹,你得对,一定要让山子注意姑。我刚才看到姑和姑丈一直拉着大伯好话,周大宝和周妙妙也在一边哄着大伯,他们一家人肯定想捞好处。”
孙三叔欣赏地看了一眼德哥儿,不愧是他的崽,洞察力跟他一样棒哒哒。
孙三叔瞪了一眼孙山,严肃地道:“山子,你可要心了。她家的妙妙还未出嫁呢。”
孙山一愣,随后摇了摇头:“三叔,我已经定亲了,妙妙表妹也定亲了。”
德哥儿立即:“山子,你是定亲了,所以更加要注意。哼,我在县里收到风声,好似姑想悔婚,觉得男方配不起周妙妙,还周妙妙现在是举人老爷的表妹了,能嫁更好的了。”
其实孙姑更想周妙妙是进士老爷的表妹。只可惜何家太远,孙家太近,黄阳县只知道孙家村有个孙举人,不知道何家村有个何进士。
孙三叔眼睛睁得老大,急着:“德哥儿,这件事真的还是假的?你听谁的?”
周妙妙跟男方定亲,不幸的是男方父亲去世,需要守孝三年。
于是周妙妙一直没出嫁。
黄氏还等明年男方出孝了,周妙妙就应该成亲了,不能再拖了。
现在都是老姑娘了,再拖下去老得不能再老了。
德哥儿信誓旦旦地:“阿爹,这是真的,周家村有个人在县学干活,我听他这么八卦一嘴,具体情况,我不知道了。”
孙三叔一巴掌拍到德哥儿的后背。
德哥儿委屈地看着孙三叔。
孙三叔冷哼一声:“这么重要的事都不告诉我们,找死啊。哼,她孙春娇要是敢悔婚,就逐出家门。”
孙姑悔婚干嘛扯出山子呢。
这件事就一定不能发生。
孙三叔急匆匆地:“我去跟你们阿奶一下。”
又对孙山:“山子,你可要注意了,好好迎客,哪里都不要去。”
完一溜烟就跑了。
德哥儿一边跑一边喊:“山子,我去接客了。你快回去迎客吧。”
两父子来的匆忙,去的也匆忙,孙山无奈地笑了笑。
不过孙三叔的对,他可要心孙姑,他自信不被孙姑哄骗,但耐不住孙伯民会啊。
孙伯民才是重点防范对象呢。
孙山决定让孙伯民跟在他后面,跟他一起接客,哪里都不去。
第一举人宴席在中午迎来高潮,县令魏大人领着一众同僚再次来到孙家村。
村长领着孙山等人赶紧上前迎接。
村民下跪前,魏大人连忙:“不用多礼。”
乡亲们见状也不多礼,魏大人上次来过也不用多礼,那么这次来依旧不用多礼,那真的用多礼。
与第一次接待魏大人,这次孙山更显得真心实意。
想到魏大人即将致仕归家,孙山就一阵难过。
一个好的县令难得,黄阳县不知道会迎来怎样的县令呢?
孙山恳切地希望像魏大人一样。
要是不行,来一个无为而治的也好,他可不想黄阳县拥有一个“破家的县令”。
孙山亲自引着魏大人落座:“县尊,学生很高兴今日你能来。”
魏大人摸了摸全白的胡子,笑着:“今日是你的宴席,也是黄阳县的宴席。你是黄阳县第一举人,你开了个好头,本官希望黄阳县有更多的举人。”
乡亲们听到后,高胸:“承县尊吉言。”
魏大人喝了一杯薄酒,吃了两口酒席便告辞了。
孙山赶紧让人收拾了一些普通又实用的回礼,送县令到村口,看到他消散的身影才掉头回去。
想不到魏大人跟同僚那么大方,竟然随20两作为贺礼。
相比于十里八乡随的歪瓜裂枣的贺礼,衙门的全体成员的贺礼算不少了。
孙山的举人宴席并未因为魏大热饶离去转入低潮,反而更高潮了。、
乡亲们一边吃酒席一边对魏大饶到来议论纷纷。
孙三叔得意地:“我们家的山子最受县尊看中,秀才宴席来了,举人宴席就不可能不来了。”
其中一个孙三叔的狐朋狗友吹嘘道:“叔文,你现在是三老太爷了,今日不同往日,以后请多多关照呢。”
一句“三老太爷”让孙三叔喜笑颜开,不过想要在孙三叔这里得到好处,没门。
孙三叔笑嘻嘻地:“好好,你们喝酒,喝得开心些。今日的是举人酒席,百年难得一遇,大家要珍惜哩。”
心里想着他都是三老太爷了,身份早就不同了,才不跟你们这伙人混呢。
要混,也要跟他的举人老爷孙山混呢。
中午的宴席完毕后,远路的就回去,近路的依旧等晚上那顿。
至于孙山的亲戚,家里住不下,就找村民借宿。
这事经常发生,乡亲们也习以为常。
黄氏意安排孙姑一家住到村长家。
孙姑不解地问:“阿娘,家里有房子,为什么让我住村长家?”
黄氏面色不改,语气温和地:“家里东西太多了,住不下人。你跟女婿带着大宝一家和妙妙住到村长那边,村长家里多房子。”
孙姑不乐意了,今晚还想跟黄氏一起住,好好哄黄氏捞好处呢。
黄氏坚决地:“不了,你们就住村长那边。孙家老宅这边不住亲戚。东西太多了,可要好好整理。你们住进来,显得更杂乱了。”
孙姑还想什么,周大郎赶紧拉着孙姑,赔笑着:“阿娘,你安排的好。老宅这边东西多,人住进去更乱了,也不好整理。”
周大郎隐隐约约觉得黄氏脸色不好,好似发生了什么事。
他倒没有想到是孙姑的事,以为是大舅子,二舅子,三舅子家里的事,不方便外嫁女孙姑知道,才将他们打发到村长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