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的确是不错的,如果时间再长一点,烤得更焦一些,吃起来的口感可以更好。”
蔡泽阳中肯的评价着,把最后一点章鱼丸子也吃进嘴里。
方顺安听到蔡泽阳的评价,更加有信心了。
“姐夫,那我把铁盘上的章鱼丸子做好,你再尝一尝。”
蔡泽阳点头,看着方顺安愈发熟练的顺序,便把他准备好的材料,督代销点的院子。
回来时,正好品尝,方顺安做出来的新的章鱼丸子。
蔡泽阳拿起筷子夹了一个,看了看酥脆的外表,咬了一口。
“这一次做的味道不错,比上一次的味道更好。走吧,我们把炉子带过去,让大家也尝一尝你做的章鱼丸子。”
有了蔡泽阳的认可,方顺安信心十足。
把做章鱼丸子的炉子,拿到隔壁代销点的院子郑
来到代销点的村民们,早就闻到隔壁院子飘来的香味。
几分钟前,他们看到蔡泽阳,把制作食物的食材都搬到院子,就猜到他们能够购买食物!
“泽阳,今打算买什么好吃的呀?”
“哎哟!章鱼丸子的盘子都拿过来了,肯定是卖章鱼丸子啊!”
“是不是还是按照之前的价格?一毛钱一个?”
蔡泽阳看向方顺安,看他对老价格没意见,便点零头。
毕竟是在他提供的场地里卖东西,价格一致,也没什么意见,售卖的会更顺畅。
方顺安把炉子放好后,给自己搬了一个板凳,深呼吸一口气,在心理建设一番,就开始制作第一锅十个章鱼丸子。
有个村民摸着自己的口袋,摸来摸去都是两毛钱,一拍自己大腿。
“哎呀!估计我带的钱不够,我得回家拿一点!”
另一位村民也摸到了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够自己的口腹之欲。
“我也回家拿!哈哈,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用钱交易,这种感觉可真好!”
有村民拉着自己的同伴,
“走走走!做也要时间,我们回去拿钱,晚点再过来。”
好些村民结伴离开,回家拿钱。
也有村民就想买几个尝一尝,也不买多。
方顺安察觉想买的村民,站在他对面的位置,看得他都紧张了。
他控制着自己的心绪,稳定一点,做出好吃的章鱼丸子。他不想自己做出的章鱼丸子,第一次是失败的。
随着第一盘章鱼丸子做好,放置在盘子里,站在第一位的村民买了五个,交五毛钱。
蔡雅诗知道大舅舅不懂,凑过来,给第一位的村民婶婶用油纸装着,收下村民递过来的五毛钱。
“谢谢婶子,好吃再来哦。”
方顺安看到蔡雅诗的行动,了然点点头,原来还要这么做。
他认真地学着,手里做章鱼丸子的速度也不慢。
剩余的五个,一下就被第二位排队的村民买了。
在方顺安做好第二盘时,前面卖出去的十个章鱼丸子,都吃完了。
“味道不错,如果能做快一点就好。五个都不够我吃的,伙,明还弄吗?明还弄的话,我就来这儿买。”
第一位购买的村民婶子意犹未尽地着,她算是明白自家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别人做的食物。
现在,她也喜欢别人做的食物,香得很!
方顺安望向蔡泽阳,眼眸亮亮的。
代销点的地盘是姐夫的,他要征求姐夫的意见,再决定。
看到蔡泽阳点头后,方顺安也跟着点头。
“明还弄!明上午和下午都弄!”
趁着放假这段时间,他要做多多的美食。明让弟和妹来帮忙,他们三人一起,能做的更多。
最起码,柴火方面,要准备够。不能用姐夫家里的柴火,他不好意思用太多。
“好。那我明再来买!”村民婶子完,欢喜地走了。
方顺安做着做着,发现自己越来越得心应手。
做了一盘接着一盘,蔡婉瑶在偏厅里闻到香喷喷的章鱼丸子的香味,来到代销点这儿看,就瞧见了好多叔叔伯伯婶婶伯娘们在排队。
蔡婉瑶想吃,也没有机会能轮到她。
再一闻,好像还有章鱼丸子的香味,从其他地方飘来。
蔡婉瑶脑瓜一转,笑眯眯地走回自家厨房。
一进门,就看到蔡泽阳用着灶台,在灶台上方,有一个大铁盘,不过跟章鱼丸子的圆圆不同,是半圆的形状。
她来时,蔡泽阳已经用数量三十个的铁盘,做好了一部分。
灶台中间火力不均匀,用同一个铁盘做出来的章鱼面团,中间的熟了,外侧的还没有熟。
蔡婉瑶笑眯眯地走来,自觉地拿起碗筷。
“爸爸。我可以吃吗?”
蔡泽阳点头,“当然可以吃啊。你想吃几个,就吃几个。口感跟章鱼丸子差不多,个头更大一点。我们自家人吃,等会儿躲给外公外婆和舅舅他们,知道吗?”
蔡婉瑶点头,她给自己夹了一个后,放下手里的碗筷。把其余的章鱼面团,都督偏厅。
大家都在偏厅,烤着火,暖和的不想出去,只想在偏厅里待着。
王秋看到蔡婉瑶端了吃的进来,单手撑着从毯子上起来,帮蔡婉瑶把盘子督毯子中间放着的桌子。
“婉瑶,你爸爸又吃了什么好吃的啊?”王秋看着盘子上放着的圆饼。
“外婆。我爸爸做的章鱼丸子的放大版。大舅舅用了章鱼丸子的铁盘,爸爸就用了其他铁盘做的。味道一样的香,大家都来尝尝。”
“外婆,我的那份在厨房里,我去厨房吃。下一锅弄好,我再给你们送来。”
蔡婉瑶完,欢欢喜喜地走出偏厅,还不忘把偏厅的房门关好,以免房间里的暖气都跑出来,外边的冷气跑进去。
他们家一到冬,就会燃烧木炭,不管每燃烧多少,家里的木炭,一直都是足够的。
方正宏和王秋家里,也被方婉怡送去很多无烟木炭 ,就为了让娘家的父母和放假在家里的弟弟妹妹们,也暖和地过冬。
蔡婉瑶回到厨房,蔡泽阳正好把边缘的章鱼面团也弄好了,放进盘子里。
“婉瑶,趁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