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历史 > 红楼之皇权枯骨 > 第393章 浩劫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子听到德哥儿这么厚脸皮的话也是一阵怀疑。

在主位上坐下后,才开始谈正事。

“此次宣府犒军,本宫为正,王子腾为副,由礼部操办。

其目的就是就是让宣府军进驻辽阳。

令德,犒赏物资由户部拨付,此事就交由你负责。”

德哥儿听的云里雾里,宣府巩卫京城右翼。

虽然近年来京营防备宣府更甚。

“金州卫和建州卫已经将辽东东线清理完毕。

军困民乏之下,父皇怕有闪失,已经下旨任王宁远为辽东提督,总揽辽东军镇。

登莱水师位于虾夷岛的将士和物资,陛下已经核准支援金建两卫的边军。

朝廷还将在鸭绿江口设镇江卫,提督府暂时设在此处。”

听到镇江卫,德哥儿突然开始心疼起父亲。

本以为能借机离开朝堂修心养性,却不知压榨员工最无情冷血的就是帝王家。

“德哥儿不必忧心,提督辽东军镇衙门新设,中枢和六部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工部、户部已经开始在谋划。

第一批银子最迟一个月必然拨付到位。

如今你也官复原职,该如何为王提督挑选官员,就不需本宫提点了吧。”

看到德哥儿的表情,太子摇摇头,起身拍了一下德哥儿的肩膀,慢步离去。

看到太子离开,贾琮这才凑到德哥儿身边。

“怎么不高兴?”

德哥儿瓮声瓮气的回问道。

“怎么我应该高兴?

刚离开朝堂,就要陷入四战之地!”

贾琮自然不以为意,或许他对王宁远更加的盲目自信。

“镇江卫的位置当我不知道呢,那里怎么也算不上四战之地吧。

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从头开始的工地而已。

只是人力不足而已!

背靠鸭绿江,有朝鲜王支持,下有金州卫,上有建州卫,还有登莱水师,津卫商船鼎力相助。”

贾琮话也够跳跃的,自己着就开始跳话题。

“对了,薛蟠那纨绔子呢?

前段时日还听他寻了两位剑术大家正和将门子弟赌斗呢!

看我干嘛,他手里银子多,与其被别人哄了去,还不如便宜咱们。

你是不知道,薛家又舔了海船,不知怎么和东平郡王勾搭上了,其中就有东平郡王的股。”

德哥儿眉毛一挑,嘴角一挑。

“你也跟着掺和进去了!”

贾琮还骄傲的挺挺胸脯,拍了一下身上的甲耄

“别想我见钱眼开,这事我家那口子还特意请示了皇后娘娘。

她老人家可是应下的。

西宁王府家的那位县主也投了银子。”

“船队的控制权不会在皇后娘娘的袖口里吧!”

贾琮挑挑眉毛,一副你自己知道就行的架势。

“皇后娘娘正给这位县主选婿,人已经定下,就等着秋日陛下赐婚。”

看到贾琮不怀好意的笑,德哥儿就知道人选自己必然认识。

见德哥儿没有猜测的心思,贾琮也不卖关子,贴近德哥儿的耳朵声的道。

“是李标,标哥儿!”

德哥儿一愣,睁大眼睛反问道。

“她可比标哥儿大三岁呢!”

“那又怎么样,女大三抱金砖,皇后娘娘认定的,岂容你质疑不成。

皇后娘娘标哥外柔内刚,如水般的佳公子,配西宁郡王家的闺女绰绰有余。”

陛下您真就这么放心,眼看王家集团越做越大,您就真的这么放心。

提督辽东,王家必然要接触兵权!

“对了,什么四战之地,你就是着毛病,聊动不动就跑偏。”

德哥儿也是无语,四处看看走上前将太子剩下的半碗茶倒进嘴里。

哥俩也不站着,索性找了两个锦墩坐着下来。

“本官口中的四战之地,可不仅仅是军事上的。”

“行了,行了,还本官,打什么官腔,还能不能好好话。”

德哥儿瞪了一眼贾琮,“还想不想听!”

贾琮立马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北静王无论如何抉择,辽东一地北静王的政治势力依然会留存,甚至会长时间留存。

从王家角度来看,必然不是什么好事。”

“咱们将人家在辽东几辈子的经营连根拔起,这是死仇,不奇怪!

你接着!”

“辽东卫所增加,必然从其它边镇调军。

太子犒赏宣府将士,随后必然移驻辽阳镇。

数十万大军移镇,太子不能一直盯着,此事最终还是会落到王子腾肩上。”

到这,贾琮突然起身,围着德哥儿踱步起来。

“王子腾如今是敌是友还不好。

北静王无论如何抉择,军中巨擘必然有王子腾一席之地。

军权八成在边镇,他又和南安郡王不清不楚,权力膨胀之下必然会和咱们对上。

九边巡检,辽东提督,无论朝堂上的任何一方都会挑起双方的争斗。

咱家胜算几何?”

着贾琮一愣,扭头看向太子平日见属官时的位置。

最后谁胜,只在雍庆帝一念之间。

德哥儿摇摇头,勾勾手指头,示意贾琮附耳过来。

“昏君的名头未必需要陛下来背!

太上皇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

贾琮还想话,被德哥儿一把拉着坐下。

“还没完,背靠朝鲜不假。

可为了利益和钱财,背后下手的人还少吗?

既要用朝鲜王,还得防着朝鲜王,铤而走险的事咱们见的还少吗?

最后也是最难处理的,就是当地各族头人。

需要他们安抚自己的部族,又不能让他们过于强大,从而影响提督府的决策。”

德哥儿光是想想就觉得头疼。

民族问题无论放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这有何难处,将他们打散安置在移边的汉民中不就好了。”

德哥儿摇摇头,“不成的,他们多数为牧民,会耕种的百姓少之又少,让他们种田,最后的结果就是还得要朝廷救济他们。

混居以后,若两方生活差距明显,只会挑起民间争斗,实为不智。”

德哥儿脑海中不停回忆着后世处理民族矛盾的方法。

不知阅历丰富的父亲该如何抉择。

“王大人,贾大人,太子在东宫设宴,请两位大人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