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N次元 > 海棠未语半春休 > 第362章 顺手之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时的情况很混乱,随身之人都被暴民围攻,这时候,有几个人悄悄的靠近了我,其中一个人趁我不注意,拿着匕首就朝我刺来,我急忙躲开,

但是对方不死心,继续向我攻来,此时其它人都在与那些难民纠缠,无暇顾及我这边,我只能一直退,一直退,最后徒了悬崖边,手臂被划破,

对方再攻来时,我脚下一个不稳就摔落下去,这时阿正和阿力已经赶了过来,他俩不顾一切的也跟着我跳下了悬崖,还好他们身手撩,抓住了我,而且他们随身还带着攀墙的工具,在他们的配合下,我们安全的到了谷底。”大家听得直吸凉气,现在起来简单,当时可是千钧一发,生死难料。

“到了谷底后,我们开始找出路,结果误打误撞遇到了熟人,”完,子安看了一眼子钰夫妻,子钰有点奇怪,难道这个熟人和他们夫妻有关。

韩老爷子接过话:“他们误打误撞闯入了百花谷,”百花谷是什么地方?没听过呀,瑾瑶解释:“百花谷就是谷家的世居之地。”

原来如此,怪不得子安遇到熟人,因为瑾瑶,宋家和谷家也算是有过交集了。子安继续:“谷之耘谷大侠和我有一面之缘,他接待了我们,并帮我处理手臂上的伤,我就在百花谷养了两,

我想随行之人一定很担心我,所以两后,就请谷大侠送我出谷,和我带去的人汇合,谷大侠生怕我再次遇险,带了谷大公子亲自护送我到庆州,又派人去云县给我手下之人报信。

没过几,钦彦就带着韩老爷子和瑾烨来了,庆州的赈灾事宜进行得很顺利,后来子龙也来了,他带着羽林军去云县剿匪,详细过程就由子龙来吧。”

子龙:“云县的那股暴民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煽动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灾民,用羽林军去对付他们那简直就是杀猪用牛刀,

百姓们知道那他们抢的人是朝廷的户部尚书后,都是既害怕又后悔,很快他们就供出了带头之人,带头的几人很快都已经被抓,审讯后已经交代了,都是谭驸马的人。”

子安接着:“我到庆州后第七日,就开始下雨了,而且雨量还不,旱情已经得到缓解,赈灾钱粮也已经下发,救灾事宜进展顺利,我怕大家担心,安排好相关事宜后就返回了。”

停顿了一下,子安又,“这一路上,子龙可没消停,一路打听哪里有山匪流寇,然后就和钦彦瑾烨带着羽林军去把人家的山寨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给荡平了,

现在从京城到庆州这一路,不要是山匪,就是个贼恐怕都难找了。”还有这事,大家都看着子龙,子龙有点不好意思的摸摸头:“这次出京,本来以为有场硬仗要打,谁知道那些暴民看到我们就吓得瘫软在地,而且毫不犹豫的就供出了谭驸马,太没意思了,

想着既然出一趟门,总得做点什么事吧,要不然这一趟岂不是白跑了,于是我就去各个府衙询问,有没有棘手的山妨贼之类的,反正就是顺手的事,帮他们把隐患给解决了,还百姓一个安乐的环境,

还真有几伙山匪流寇,只可惜成气候的太少了,都不经打,听到羽林军的名头,都吓得跪地求饶,对了,皇上知道这事后,还夸了我,我事事以百姓利益为先。”大家都对子龙竖起大拇指,这样看来,子龙这趟也不算白跑。

“对了,在庆州,我还遇到封三娘了,”子安:“她的凝香居已经开到江州,淮州和庆州了,遇上旱灾,她从四月起就已经建了粥棚,每日施粥了。

她还,穆家婶子也捐了很多钱,支持她做此善事。而且这次旱情后,这三州可能会增加很多孤儿,穆家婶子很快就会去那边建立一个稚幼堂,

我已经和庆州知府打了招呼,等穆家婶子去了之后,他会积极配合,尽快把这事给办起来。”孙月娘心中为两个姐妹感到自豪和骄傲,她们已经开始自发的去照亮别人了。

现在离子龙和苡初大婚不过十余日,此次婚礼和子钰的又大不相同,需要准备的事情更多,清山县的家人们已经在来京的路上,大伯也会带着子岚和子桦来参加婚礼,子姝一家等到祖父母后,也会一起进京。

这次孙月娘反倒不是很忙了,因为有两个儿媳妇在操持,京城里的人情往来,办事规矩礼仪这些王诗晴熟悉,由她统统负责,

采买装修这些事由子钰夫妻负责,孙月娘大多数时间就只需要带带孙子孙女们,这次娶儿媳她倒是不用操心。

再看顾飞雪和顾苡初那边,永宁郡主比顾飞雪还要上心,每都会拉着顾飞雪采买准备,顾苡初依然每日去训练女兵,她不会女红,绣不了一个荷包,更何况是嫁衣,她对婚礼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对方是子龙就好。

还好,有宋玉娥这个姑姑在,她几个月前就开始准备,虽然她没有见过顾苡初,但是知道了大致的尺寸,做出来不会差太多,如果不合身,简单改一下就可以了。

子龙虽然难掩马上要当新郎官的激动兴奋,但是每依然按时去军营,军营里的几个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都很高兴,曾经,他们以为今后可能要冲一个男人叫大嫂了,每每想到那个场面心中就一阵恶寒,还好,大嫂是真的大嫂,是如假包换的美娇娘。

这几,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陆陆续续到了京城,最早到达的当然是子姝和清山县的家人们,他们才进门一个多时辰后,二伯就带着子涵赶来过来,

一进门,看到端坐在堂上的二老,宋玉成疾步上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哽咽:“爹,娘,不孝儿子给你们磕头了。”

二老看着地上跪着的二儿子,眼中也不由得蓄满泪水,这些年,这个儿子确实让他们寒了心,到现在他们还不知道唐氏母女干的坏事,孙月娘觉得这种事就不要拿出来刺激老人了,于是只写信告知他们唐氏暴毙,

孙月娘觉得把这些糟心事告诉老人后,只会徒增他们的烦恼,于是在家信中只字不提唐氏母女的所作所为,老爷子扭过头,不想看宋玉成,

婆婆到底心软,都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又多年未见,之前就算心中不满,但是最多的还是担忧,现在儿子就跪在面前,看着鬓边已有白发不在年轻的儿子,她已经泪流满面,拉着宋玉成起身后,又用手重重的拍打了几下,心情激动下,一个责怪的字都不出来,

宋玉成看到娘亲这样,也是忍不住泪如泉涌,抱着母亲大哭起来,宋玉娥在一旁用帕子擦着眼泪,她过来:“娘,二哥,大家坐下来话好不好,二哥,娘长途奔波,可受不得这样的大喜大悲,这次大家团聚是好事,不能哭了。”

宋玉成看看自己的妹,前几年听她过得不好,还和离回家了,当时唐氏听后又是一顿数落,他远在京城,想帮忙也帮不上,还好现在看妹妹的样子,好像过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