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悬疑 > 盗墓:我的摸金系统瞒不住了 > 第423章 带来了一样新的东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3章 带来了一样新的东西

甚至于大明朝的藩王们所建的宫殿,都必须庄重大气,超越前朝历代的宫殿。

这种现象让人觉得颇为怪异。

好像洪武爷省吃俭用积攒的每一分银钱,都用在了建造宫殿之上。

就在夏之白细细打量这王府时,一个脑袋探了过来,这孩子大约七八岁光景,圆滚滚的脑袋十分可爱,他倚靠在门边,好奇地打量着这位突如其来的客人夏之白。

忽然。

他感觉有人在注视自己。

连忙将头缩了回去。

接着,他提着略显宽大的衣衫,迈着稳重的步伐,一本正经地走进来。

倒也有几分贵气。

夏之白打量了那孩子几眼,似乎猜到他是谁,便微微作揖道:“见过世子。”

朱瞻基两颗黑溜溜的眼珠转了转,露出一丝惊异,声音清脆且带些惊奇地道:“你认识我?”

夏之白摇头道:“这里可是燕王府,能这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大厅里,必定是燕王亲近之人。我对燕王府的情形虽不甚了解,但听燕王府有一位年少的世子。”

朱瞻基兴奋地点点头道:“我也知晓你。”

“夏之白。”

“今年的状元郎。”

“给太祖皇帝进献了高产量的稻种。”

“还执意去做生意。”

“我得没错吧?”

朱瞻基脸上带着几分炫耀之意。

夏之白笑着道:“世子对我倒是挺了解,不过世子掌握的信息还不够全面。”

“我献给你的父王的不只是高产量的种子,还有一种火器。按理它的正式名称该疆集束火箭’,但我将它制成了烟花,一次能放数十发,威力远超普通的火器。”

“此外。”

“我还给你父王带来了一样新的东西。”

“就是科学与技术。”

“这些事,外界并不知情,就连种子都没流传出去。”

“至于做生意嘛,算是吧,也不算。”

“我现在确实是在做买卖,但这只是为了筹钱,等到赚够了,就会专心从政,那时就是花钱的时候了,我赚钱快,花钱也会很快。”

“另外,我和你父王有个约定,我这些年创办的企业,利润不会上交朝廷,我会自己管理。”

夏之川并没有看赵恒,反而耐心地解释了一番。

赵恒若有所悟。

他走近夏之川,仔细打量了他几眼,问:“真的有亩产千斤的粮食吗?”

夏之川点头答道:“樱”

“种类还不止一种,不过都不在中原地区。”

“既然有这样的粮食,为何朝廷不加以推广呢?”赵恒疑惑不解。

夏之川犹豫片刻,严肃地:“一方面不愿,另一方面不易。不愿是因你父王不乐意,不易则是因为推广起来难度很大,有许多限制。”

“具体的事,就让周王去解答吧。”

“他对这些更熟悉。”

“五哥?”赵恒愣了一下,似乎明白了什么,也点点头,他摸着下巴,围着夏之川转了一圈,:“你为什么要铁矿?你不是做盐生意的吗?”

夏之川答道:“要铁矿,自然是因为需要铁。”

“北平离应府还有些距离,那边可能不太清楚这里的情况。”

“然而等到铁矿兴盛起来,殿下应当就能明白了吧。”

李云修皱眉沉思。

他思索片刻后忽然问道:“做生意真能让百姓受益吗?”

赵青岚静默半晌,点头又摇头:“这要看做买卖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赚钱,那是不可能让百姓得益的,只会一直在他们的生活底线边缘试探;但如果是为了造福民众,那便是对百姓有益的。”

“可如今这个世间,真心把百姓放在心上、挂在眼里的官员太少了。”

“所以有时候只能自己亲自去做。”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人力总是有限的,终究还是要靠制度。”

“这也是我的追求。”

“改革!”

“改革?”李云修的脸上闪过一丝惊愕。

他资聪颖,年纪轻轻就开始研读经典诗文,自然清楚改革的难度。更何况大汉的制度才刚建立不久,赵青岚竟敢提出改革,这分明是在挑衅权威。

他那位父皇可不是容易对付的人。

赵青岚含笑负手而立,道:“个人生死,在于一瞬;国家安危,决定于一夜。唯有智者能从细微之处预见未来,抓住时机果断行动。顺势而为,随机应变。机遇虽不由我掌控,但成败皆在我的手郑”

“因此智慧没有固定模式,关键在于内心如何。”

“殿下这般年纪,想必读过不少书了。”

“然而正如你的父皇一样,书看得太多,反而忘了最初的意图。许多书是用来读的,并非拿来直接使用的。下局势时刻变化,所有制度也必须随之调整,否则便会滋生 ** ,产生内忧外患。”

李云修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

他看向赵青岚的目光中满是恐惧。

他怎么也没想到,赵青岚竟敢如此肆意评论父皇。

这可是死罪啊。

“你就不怕死吗?”李云修脸色苍白地问道。

“惧。”东方明道:“可人生一世,总归难逃一死,若因畏死而滋生胆怯与退缩,那活着和死去又有何异?倘若我真的害怕,那离真正的死亡也就不远了。”

朱正阳沉吟不语。

就在朱正阳欲再次开口之际,忽然听见门外传来数道脚步声,他不敢再多言,朝着东方明微微拱手,快步离去。然而才出门,就被朱元璋当场拦住。

朱元璋素来不喜欢娇气的人。

他冷着脸训斥了几句。

朱元璋对这个长子并不满意。

因为朱正阳偏好诗书而不爱武事。

在他眼中,这简直是不肖子孙。

他一心盼着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可偏偏生了个儿子,连握剑都不敢,只知埋首典籍。

朱元璋年轻时便精通骑射,如今看到朱正阳这般模样,心中甚是不满。

踢了朱正阳一脚后,朱元璋终于消了气,整理情绪,迈入正厅。

见到东方明,朱元璋冷哼一声,脸色不佳。

他沉声道:“东方先生今日倒是心急,一大清早就登门拜访,外人听闻,怕是要以为我扣押了什么宝物。我确实不愿分享那矿藏,但也无需你这般着急。”

朱元璋缓步走到东方明面前。

东方明笑着道:“陛下此言差矣,若仅为矿藏,我也不会如此重视。我前来如此之早,实则是想与陛下商讨更为紧要的大事,此事关乎北境长久的安宁与太平。”

朱元璋笑了。

笑容里带着几分冷意,也有几分无奈。

他连矿藏都不愿割舍,东方明竟还妄图更多。

难道他把北平当成自家后院,想拿什么就拿什么?

他赵玄从未有过好性子。

王安石等人彼此对视,眼神里满是困惑与震惊。

沈青川哪来的胆子如此狮子大开口?

朝廷只允许他在应府开设一家铁矿,他居然还不满足,还想获得更多,难道他认为昨所的话对赵玄造成了巨大冲击,让燕王必须对他言听计从?

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赵玄坐于主位,脸色极为严峻。

他一双鹰眼牢牢盯住沈青川,恨不得看透眼前这个清瘦之人,也迫切想知道沈青川凭什么有这样的底气对他讲这些话,难道他赵玄看起来好话?

王安石等人相继落座。

沈青川神情从容,丝毫不为那些目光所扰。

赵玄身体微微前倾,冷笑一声:“沈青川,我念你高中状元,又是文人,且是你大哥派来的,不愿与你过多争执,但若你继续得寸进尺、自作主张,我也不会介意让你尝尝拳脚的滋味。”

“大可试试!”

赵玄的眼神带着几分阴沉,隐约透出一股狠厉与阴鸷。

沈青川轻笑一声。

自然是相信赵玄会动手的。

赵玄本就性格暴躁,心中稍有不满便会出手伤人, ** 更是常事。

若是真 ** 急了,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历史上唯一一个诛灭十族的,就是出自这位燕王之手。

沈青川拱手道:“殿下无需这般急躁动怒,今日之言,不仅殿下会知晓,北方诸藩王也会听见,我欲借助北方各藩王之力,掌控整个北方的商业。”

听完这话。

赵玄非但没有发怒,反而笑了起来。

他真是被沈青川的话气笑了。

洪武年间,李盛身为赵国公,却连豫州的盐业都掌控不住。这个叫楚明的人物,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商使”,竟妄想染指整个中原大地,以为中原商人会像一块生铁一样任人摆布?即便他父亲在世时,为了维持边疆盐务,也不得不推行开中法。

楚明这子哪里来的底气,敢打起掌控整个中原商业的主意?

李盛与徐三丰对视一眼,心中疑惑,不明白楚明为何如此口出狂言。

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赵国公冷笑道:“楚明,你知道自己在什么吗?”

“你知道中原有多辽阔吗?”

“光是中原十六府,人口就有几百万,若算上其他封地,总人口逼近千万。这么广袤的土地,你凭什么是靠一张嘴就动所有人?我们这些藩王就得听你的?”

“别以为你在开封经营得不错,就觉得能在其他地方称霸。”

“开封是开封,布政司是布政司。”

“这两者截然不同。”

“更何况,经商到底有什么好处,能让一个状元郎如此痴迷,不惜倾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