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历史 >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 第534章 贾政道乃大夏之功臣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34章 贾政道乃大夏之功臣也!

其实按照李彦的打法,朝歌城被攻陷只是时间和投入兵力的问题。

慕容云和贾政道都算到李彦会打朝歌城,但战争从来不是仅仅靠计谋就能取胜的。

慕容云直接坐视不理,就是因为他知道,李彦打朝歌城绝对是一场惨烈无比的战争。

在慕容云眼中,哪怕朝歌城被李彦打下来也无所谓。

因为按照正常逻辑去推断,李彦攻克朝歌,必损兵折将,胜也是惨胜。

只要贾政道做个人就可以!

要求不高,只要贾政道是个人就可以!

可往往就是麻绳专挑抽象的地方断!

如果现在朝歌城的情报传到慕容云的桌案上,慕容云倒也不至于会爆发。

但如果李彦告诉慕容云,做掉朝歌魏军,夏军只战死了不到一千人,而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在追逐,混乱的时候和一些誓死反抗的魏军搏杀才死的,慕容云会是什么心情?

那朝歌城这样的胜局,对接下来的战场有什么影响呢?

魏国在赵州的防御线,几乎崩塌了一半。

尤其以灵泉郡为主,从太康十年最后一的平城之战,到此时的朝歌之战,灵泉郡从南到北,防御线的崩塌,夏军战损比之低,不仅仅魏国高层从来没有考虑过,就连李彦自己都感到震惊。

对于魏国来,无论是前线的主帅慕容云,还是梁京的皇帝和宰相,都在这场战争中做好了不惜打残,也要歼灭大夏有生力量的准备。

大夏的劣势就是对比魏国,兵力少,有生力量打残后,魏国哪怕最后把没来得及训练的预备府兵都强行派上场,也能攻占江南了。

可现在呢?

现在灵泉郡的防线,就只剩下朝歌城和平城之间的那薄薄的一条长线,还被罗成盯得死死的,动弹不得。

更别,这些城池已经失去了它们的大脑朝歌城,更失去了他们的灵魂人物贾政道。

这就导致灵泉郡残余的防线,已经失去了对李彦的威慑力。

为什么这么?

如果朝歌城的主力还在,李彦是不可能继续北上的。

只要贾政道忍着,多忍几,李彦肯定会放慢脚步,然后在做一个迂回,最多在附近打几个野,弄点城池,营造出气势汹汹的样子,把北边到朝歌城的粮道全部毁了。

如果这个时候,贾政道还忍着,那李彦就不会继续北上了,而是折返,并且不会攻打朝歌城。

因为李彦一旦折返攻打朝歌城,只要陷入鏖战中,梁京势必会抓住这个机会快速调动近卫旅南下加入朝歌战场。

到时候禁军面临的就不仅仅是背后的诸多魏军城池以及朝歌,还有魏国最强大的军队。

到时候韩世忠即便能击败慕容云,也需要时间,时间一长,朝歌战场必然生变。

大夏的皇帝在朝歌被俘虏,甚至战死,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就是这么巧!

贾政道不仅仅在平城之战送了一波,在朝歌之战,又送了一波。

现在,李彦是可以继续北上,推进到邯郸城的!

只要罗成在后方把那几个城池的魏军盯死就可以。

哪怕之后攻克邯郸城不顺利,夏军也随时可以退走。

这才是贾政道兵败朝歌城对李彦的意义。

它让李彦彻底抓住了赵州战场的主动权。

在原地休整了两日,这两日李彦也做了很多事。

例如二月二十六日,李彦见了朝歌郡本地一个大世家,朝歌宋家家主宋谦。

“草民参见大夏皇帝陛下,恭祝皇帝陛下圣安。”

李彦坐在那里,面带微笑地道:“朕听过你,听你宋家是朝歌郡最大的世家?”

“草民不过是卑贱之身,承蒙陛下垂怜,不敢妄自尊大。”

“朕没你妄自尊大,朕就问一个问题,你尽管回答便是。”

“草民家中有一些家财,今日特意挑选了一些,前来进贡圣主,聊表心意。”

“朕问的是,你宋家是不是朝歌郡最大的世家?”

“那都是其他人吹捧罢了。”宋谦连忙道,语气有些颤抖,春乍暖还寒的时候,额头竟然还冒着冷汗。

“嗯,你不必紧张。”

李彦示意了一下,刘文静拿出一份文书。

“这是一份契约,你看看。”刘文静道。

宋谦愣了一下,又看了看桌案上的契约,有些疑惑,皇帝给我契约作甚?

他拿起来看起来。

看完后更加震惊,哭丧着脸道:“陛下,草民虽家中有许多良田,可向来都是遵纪守法,平日里与佃农关系和谐,还会出钱修桥,灾荒之时也会开仓放粮,草民并无……”

“朕把从秦州到朝歌的精盐买卖给你,难道比不上你那些田?”

“陛下,草民何德何能,这买卖太大,草民怕拿不住……”

“你是怕魏军来了找你算账!”李彦笑道,“你是担心朕哪退兵了,魏国翻出你跟朕签订契约一事,梁京不会放过你。”

宋谦噗通一下跪在地上:“陛下就饶了草民吧,草民愿意再追加一些钱财!”

“朕不要你的钱财,朕要的是跟你做买卖!”李彦很认真地道,“抢你的钱财只是一时的,这买卖做下去,才是源源不断的,更是有利于朝歌郡、灵泉郡百姓的。”

宋谦心头一颤,自古以来皇帝们不都更喜欢抢吗?

怎么还真谈起买卖来了?

“草民愿意再追加二十万两……”

李彦道:“你把这二十万两拿好,去秦州采购精盐,再贩卖到邯郸,专门卖给魏国的达官显贵,不是赚得更多?”

“不不不,草民不需要这么多钱。”

“看来你认为朕一直在试探你,实际上朕不是在试探你,朕不要你那二十万两,朕要的是灵泉郡和邯郸郡,朕要的也不只是这两个郡的土地,朕要的是这里的人,这里的人诚心归附朝廷。”

“朕把精盐的一部分利润让你给,你把田拿出来,算作是朕从你这里买的。”

“陛下要这些田作甚?”

“分给百姓,让他们按照大夏朝廷的律法去编辑户籍和田产,并且缴纳田税。只有这样,这片土地才是大夏的。”

“可草民那些田全都拿出来,也不够分的。”

“所以需要你做一个榜样。”

接下来,宋谦魂不守舍地回去了,回去之后就抱头痛哭。

他绝不相信夏军会在这里停留很久,战争还没结束,鹿死谁手不一定。

现在就谈买卖,谁愿意做这买卖呢?

虽然不愿意,但迫于夏军的威势,宋家也很快承诺将田拿出来。

那第二,宣政司的人就有的忙了。

宣政司这些人打仗是不上战场的,但打完之后,他们就开始在乡里村头挨家挨户敲门。

老乡,送温暖的来了!

这份田契签了吧!签了你就是大夏人了,这些田也是你的!

什么?这份契约当然是大夏朝廷认可的契约,看到了吗?这上面有大夏朝廷的印。

那面对这样的宣政使,乡里的人是什么反应呢?

起初大家肯定是不信的,你平白无故分我田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