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历史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629章 用练字当幌子狂修城墙,竟把安禄山叛军坑惨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29章 用练字当幌子狂修城墙,竟把安禄山叛军坑惨了?

宝十四载的平原郡,颜真卿握着狼毫的手顿了顿,宣纸上的\"永\"字最后一捺突然拐了个弯。他盯着城外来回巡视的安禄山眼线,冲身旁的县丞使了个眼色:\"传令下去,本太守要办书法盛会,全城征集石料刻碑!\"谁能想到,这场打着艺术旗号的闹剧,竟成了安禄山噩梦的开端——堂堂叛军头子,被一个书法家太守用笔墨玩得团团转!

一、暗流涌动:书生太守嗅到血腥味

宝十二载的清晨,平原郡衙的晨钟撞碎薄雾。颜真卿展开安禄山送来的密信,信纸边缘的朱砂印红得刺目。\"范阳屯兵二十万...\"他对着铜镜整理官服,镜中人眉头紧锁。三个月前,他就发现安禄山的商队总往城外运送铁器,是做生意,可哪有商人运那么多打造兵器的材料?

\"大人,安禄山的人又来查探城防了!\"师爷匆匆来报。颜真卿盯着案头的《多宝塔碑》拓本,突然一拍桌子:\"传令下去,本太守要在平原办书法大赛!凡献石料者,可获本官墨宝一幅!\"师爷瞪大了眼睛:\"大人,这...这和城防有什么...\"话没完,就被颜真卿的眼神止住。

二、瞒过海:书法幌子下的疯狂城建

第二,平原城热闹得像过年。百姓们推着石料排成长龙,都想换颜太守的字。颜真卿站在城楼上,挥毫写下\"山河永固\"四个大字,笔尖扫过宣纸的沙沙声混着搬运石料的吆喝。暗处,安禄山的探子记着账本直挠头:\"奇怪,这书生太守真就只知道写字?\"

深夜的城墙根下,却是另一番景象。颜真卿打着灯笼检查地基,发现某处城墙砖缝过大,抄起铁锤就砸:\"重砌!叛军的撞城锤可不长眼!\"工匠们望着平时温文尔雅的太守突然化身监工,吓得连夜返工。更绝的是,他把护城河疏浚工程包装成\"水利书法考察\",带着官员们一边赏景,一边悄悄加宽河道。

三、生死博弈:叛军压境前的最后较量

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终于扯起反旗。当叛军铁骑逼近平原时,领头的将领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原本破败的城墙竟变得固若金汤,新砌的城砖泛着冷光,护城河的水浪足有两丈宽。\"不可能!三个月前明明还是座破城!\"他翻出探子的密报,满纸都是\"太守办书法展百姓练字忙\"。

攻城战打响了。叛军的云梯刚架上城头,就被滚烫的桐油浇了个透心凉;撞城锤撞在加固过的城门上,只撞下几片火星。颜真卿披着战甲站在箭楼上,还不忘吟诗:\"墨池翻作护城河,笔阵能当十万兵!\"城下的叛军听得直骂娘,却拿这铜墙铁壁毫无办法。

四、惊反转:书法家的胜利与代价

平原保卫战整整打了四十。当郭子仪的援军赶到时,叛军早已铩羽而归。庆功宴上,将领们举着酒碗围着颜真卿:\"大人这招瞒过海,简直神了!\"他却望着城外的焦土,将酒洒在地上:\"若不是百姓用石料换字,若不是工匠连夜赶工...这城,守不住啊!\"

然而,这场胜利却让安禄山恨得牙痒痒。两年后,叛军再次来袭,颜真卿寡不敌众被俘。面对威逼利诱,他咬破手指,在囚室墙上写下刚劲的\"忠\"字。当叛军的刀刃落下时,他最后一句话是:\"可惜...再不能给百姓写字了...\"

五、千古传奇:笔墨里的忠魂不朽

千年后的今,平原县的博物馆里,颜真卿当年加固城墙用的城砖静静陈粒砖缝间还残留着桐油的痕迹,旁边的展板写着\"以书御敌\"的故事。讲解员到动情处,总有人感叹:\"原来毛笔不仅能写文章,还能当武器!\"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那篇饱含血泪的书法名作,也永远诉着那个书生太守,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在历史上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