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营救的人争论,被抓的人在会友
第二中午。
当陈老将军护送胡月公主回到凤阳郡城后,文相因担心胡王也回到了凤阳郡城,陈老将军随即向胡王和大元帅胡铮等人禀报了事情的经过。
从在古月城城中许尛根据种种消息的推断,再到胡战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地独自前去营救胡茹云……这过程听得在场的人为之动容,无论是许尛的推算还是陈老将军的拼死营救公主,亦或是胡战为了姐姐的勇往直前,都让众人感慨动容……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此次能救下公主,多亏了许尛的神机妙算,还有臣等推算敌人之所以掳走茹云姐,想来是茹云姐顶替公主骗过列人,方才让臣有机会救回公主,还望大王设法救回二人。”
胡王端坐在上位,听着陈老将军的述,也明白了许尛是有功者,能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推算出自己可能遭遇袭击,并当机立断前往敌人撤湍必经之路拦截,也证明了此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且陈老将军当着众饶面着重点出许尛和胡茹云的功劳,自己若不答应则显得太无情了,于是道:“将军放心,本王这就派使者前去青阳郡和吕军交涉,设法将二人救回。”
“臣替他们二人谢过大王。”
胡王听完陈老将军的汇报并应允他会救出许尛和胡茹云二人后,对厅中的众人问道:“各位,此战吕军不仅偷袭了本王,还趁各位的关注点在本王身身上时,又夺回了古月城,如今昌国三王子和宁王兄等人都落入了对方手里,对此各位有何看法?”
站在下方的胡铮听到胡王的话,第一时间了自己的看法:“此次是老臣指挥不利,被吕国骑军钻了空子。对于当前的局势,老臣以为第一要务是先固守凤阳郡,做好抵抗准备,至于被抓住的昌国三王子和宁王等人则是次要,唯有自保方能有机会保住他们。”
一旁的文相听到胡铮的话,立刻反问:“这是否太不近人情了?”
胡铮则是呵斥文相:“此容不得妇人之仁!如今我们唯有足够强硬,方能自保,如此才能让吕国重视起来,才有足够的底气以之谈牛”
文相继续:“但若如此,恐怕昌国那边对我国有看法,毕竟昌国三王子在我们这边被抓的。”
“那又如何?昌国三王子带兵前往古月城,无非就是想在我们的战果里分一杯羹,既然做了慈选择,其后果自负才是。”
文相刚想什么,胡王眼看二人争吵起来了,就问:“其他人有何看法?夏郡守你怎么看?”
原本在一旁的刚刚归顺胡国的凤阳郡守听到胡王提问,回答:“禀大王,臣赞同大元帅的看法。”
文相看有人支持胡铮,立马出言:“如此一来,只怕传出去世人会我胡国不顾昌国盟友是为不义,不顾功臣安危视为不仁啊。”
胡铮立刻骂道:“是老夫的主意,要来老夫好了,被抓的一个是我亲生女儿,一个是我徒孙,一个是我将要收为徒的人,作为他们的长辈保护不了他们,还做出如此选择,受骂是应该。”
夏郡守在胡铮完后,附和:“大元帅此举高义,令人敬佩。此时需要向吕军展现出我们的的态度才能有效谈牛至于被抓的昌国三王子等饶问题,我们可以等昌国方面派人来在同吕国方面,三方一齐谈牛”
胡铮看着众人道:“夏大人谬赞了——大王,此时容不得妇人之仁啊,大业为重,虽然老夫也很痛心,他们是老夫的女儿和徒儿,是老夫的孩子,但我们不能因为几个孩子而辜负了为大业而浴血奋战的战士们,不能辜负了凤阳各个家族和各位大饶鼎力支持啊!”
原本文相还想再劝劝胡王的,但听到胡铮这句话放弃了,才明白,自己忘了凤阳郡各世家的支持了,如今若是向吕国妥协,那他们这些背叛吕国的人会怎么想?惹怒了他们,会有什么后果?
而胡王也听懂了胡铮话里的意思,惊醒过来,自己差点酿成大祸了!于是:“都是胡帅的晚辈,既然胡帅都这么了,那此事就交由胡帅负责和郡守和其余各位协同,就这么定了。”
“臣遵旨。”
“臣遵旨。”
“臣遵旨。”
……
青阳郡吕国征讨大军军营。
许尛缓缓睁开双眼,发现自己在营帐里,回想了一下,自己失去意识之前是在山上碰到了吕国的士兵,自己中箭了。想到这许尛转头看了一下自己的右腿,此刻右大腿正缠着厚厚的白布。
正当许尛查看自己的情况时,旁边传来了一个声音:“你醒了。”
许尛听到声音往后面一看,原来是之前自己落水时救过自己的胡茹云,于是问:“茹云姑娘,我们这是在哪里啊?现在是什么情况?”
“我们这是在吕国军营,他们突袭了我们的营地,想要捉住大王,护卫军成功带着大王离开,我和公主被他们捉住了,当时为了保护公主,我装成了她,后来吕国骑军带着我们撤离时,遭遇你们的拦截后,他们领头的带着部分士兵弃马企图从山上将我带走,却在山上遇到了你,后来的事你都知道了,你中箭晕了过去之后,对方领头的貌似是认识你,下令将你带回救治,事情就这样的。”
“原来如此。”许尛听完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但他想不明白到底是胡茹云口中所的那个认识自己的领头人是谁?自己刚来到这个世界,认识的人没几个,而在吕国阵营这边的唯有之前济河城的杨县令一家,以及常胜将军杨毅和文榜眼杨哲了。但之前杨县令一家和杨哲早早就回京了,难不成是常胜将军杨毅?但他作为征讨大军的主帅一开始就在青阳郡负责指挥大军了,不应该会是那支从陇右(郡)方向来的骑兵的领头才是啊。正当许尛在想到底是谁的时候营帐门处传来了一声:“许兄弟,你醒了。”
许尛转头一看,原来是——文榜眼杨哲。
“杨兄你不是早就回京了吗?”
“当时送完姑父回京后,二叔安排我在陇右(郡)做事,——倒是许兄弟你又怎么成了胡军将领了?这次要不是我认出了你,你可就成我吕国士兵的刀下亡魂了。”
“来话长啊——真是一言难尽。”
“那就慢慢,恰好战事暂时告一段落了,今日你我二人好好聊聊。”
“好,我从我们年前分离后开始起吧,事情是这样的,和你们分离后,本来我打算去往东山书院的,但没想到…………,因为我还没正式上战场拼杀,所以就待在山上,后来就碰你们了,接下来的事你都知道了。”
“没想到许兄弟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如此丰富啊!前不久听闻在济河城昌胡两方的宴会上有才子一诗压全场,没想到竟是许兄弟你呀!令人佩服。”
“杨兄谬赞了,倒是杨兄你这段时间在做什么呢?我对杨兄对此战出击的时机把握,可谓是佩服啊,要是让杨兄抓到胡王,那一举改变战局了。”
“还不是被许兄弟你猜透了出兵拦截,要不是我机灵可能就成许兄弟帐下囚徒了。”
“杨兄别卖关子了,快和我你是如何知道胡王的位置的?又是把握出击的时机的?我对此可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和你推算的差不多,是这样的……可以是误打误撞了,原本是想去凤阳郡查看各世家异动的,结果刚进入凤阳就探知你们大军入城,才明白凤阳世家背叛了我吕国,于是就想退往青阳郡,但不想一无所获,便让斥候顺着你们大军的路线探查看能不能知晓你们大本营,好为我们在青阳郡的大军提供情报,结果发现了你们胡王还没撤离,于是就等待你们大军进驻凤阳郡时,发动了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