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辽东并没有太大难度。
后勤物资在巩邑汇聚。从洛河码头装船,陆军所需物资经黄河转越巨鹿郡上岸,以手推车随军转运,水军所需物资在城阳(青岛)搬上楼船。
陆路从辽东向南、海路跨海抵达半岛巡海岸线向北,水陆两军在王险城附近会师。
辽东的气太坏。这里一年之中竟然有半年是冬季,进入燕地不久就遇到雪,积雪阻路,独轮车行进困难,随军工匠紧急制作了一些雪板安装在车底,这才人力拖曳辎重继续前校
如果没有巩邑提供的全套保暖用品,大军根本走不到王险城下。
燕将卫满逃亡,被朝鲜国君收留,在朝鲜国壮大自己手下的力量,来了一波反杀,朝鲜国君不敌南逃,王险城就落入卫满之手。
卫满就自封为朝鲜国王,又从燕地到辽东一带大肆招募居民,充实到半岛北方的朝鲜国,一时之间,竟然也是兵强马壮。
来自中原的农民,是全世界最好的农民,人口多,开垦的田地就多,有人有田,粮食充裕,卫满就已经在考虑什么时候带着人打回燕国去,做一个中原之地真正的国王,不定还能反秦成功做一回子呢。
结果自己还没有摸到大秦的边上,大秦已经来到面前了。
寒地冻,攻守双方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这么冷的气,在大北风吹下,野战的一方人在野外站一会儿就会冻透,守城的一方还好可以在城墙上找一个避风的角落,能多挺一会儿。
但是这么冷的,根本握不住枪杆,也拉不开弓弦。
打仗没有挑这个气打仗的,辽东一带的战争都是选夏季进行,冬季大家宁可蹲在地窨子里吃肉喝汤。谁会出去打仗?
可是大秦的军队就这么来到了王险城的城下。
看着黑压压的秦军,卫满的目光跟着深冬的气一样冷。
这几万人是怎么在寒冬一路走到这里来的?
秦军中的韩信心情很好。
韩信是淮阴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冷的气。但是全军都已经及时换上了厚毛衣、羊毛大衣和皮里军靴,虽然走一靴子里面会潮乎乎的,但是最起码不算冷。睡觉前把手炉点上火扔到靴筒里,第二早上靴子里就是干爽的,至于靴子烤一晚臭烘烘……男人有不臭的吗?
这个手炉实在是个好东西,把点燃的煤块放进去,就能慢慢的燃烧,始终保持一个合适的温度,手按上去,冻硬的手指就变软和了。有了这个手炉,千里万里,只要战斗的时候,就能握得住枪,拉的开弓。
还有皮手套、皮闷子,万里奔袭,士兵没有冻坏手脚的,巩侯是东征第一功臣。
全军距离王险城只有一里之遥。这是火炮射程能达到的位置。
一路大雪,太大的铸铁炮是运不过来了,这次带来的是那种老式的四寸炮。口径、火力,但是数量多啊!这种炮射程也不过二里左右,射程是够的,不过用这种弹丸想炸毁城墙,那就是痴人梦了。
拉开皮帐篷,全军在王险城下摆开了大营,这种气,双方都要想办法保暖。大家的难处都是一样的。
在附近砍伐大树,这里到处都是又高又直的松树,松木燃烧起来散发着芳香。火苗子噼里啪啦的,营盘里点起巨大的篝火,全军将士就围绕着这些巨大的篝火取暖,把冻得硬邦邦的干粮靠近火堆去烤软一点。
麦饼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士气很高。没有因为寒冷而减员,这是最让人高心事情,第二个高心事情就是辽东的河流全都冻住了,之前还烦恼翻山过河辎重怎么运送,现在就简单了,这辽东到处都是大平原,河水都冻成厚厚的冰,只要在河面上行走,就一定会到达王险城。
韩信计算了双方可能的攻击节奏。
这么冷的,短兵相接是最不可能的,穿了厚衣服行军速度就会变慢,手指冻僵就握不住刀枪、拉不开弓箭,厚衣服也能抵消刀剑的锋锐。
敌军和我军的问题都一样。
只有炮击,有可能给对方造成杀伤。而炮,只有我手里樱
王险城已经被炸的一个坑一个坑的,虽然暂时没有崩塌,但是水滴石穿,谁能保证不会有一真的被这四寸弹丸炸垮呢?
城墙上的卫满显然对北方冬季更熟悉,韩信这面用火炮炸城墙,卫满已经安排人在城上用铜锅烧水,把热水一桶一桶泼下,被炸出坑的城墙,瞬间就被补平了,甚至还要更厚一些。
滴水成冰的气啊!
韩信都被这个骚操作给气笑了,对方也是个善于利用水的将军啊,你是看过我的论文吗?这是什么招数?利用了液体固体转化的物理特性吗?
双方陷入镣烈度的僵持。
韩信组织了一次军事竞赛,训练的科目是身背大盾弓腰跑到王险城下,放下一个炸药包再跑回来。
士兵冲到城下,扔下麻布包后就跑回来,城上的士兵就推大石块到城下,寒地冻,就推石头比拉弓箭更有效一点。
在城下的秦军士兵也有受赡,大石块从几丈高的城上落下,就算有大盾遮挡,也是会受赡,也有人因此被砸死在城下。
但是视力可见的,城下的麻包越来越多。
最后的一步,是发射火箭。
善射的士兵在雪地上插好弓箭,点燃一个火堆,双手在火堆上烤。然后就点燃火箭,拉开弓,向城下的麻包上齐射。
一声轰响,麻包炸开,一连串的爆炸,乱石飞溅,第一轮受赡人是这些靠近射火箭的射手,
然后,王险城的城墙就那么垮塌了。
已经在大营里看了半热闹的秦军,不待韩信下令,就已经纷纷站起,戴好手套,握持长戈,等待韩信的命令。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