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百姓的苦难终于过去了,叛军被全部歼灭,刘虞采取了怀柔政策,乌桓峭王苏仆延,乌桓大人难楼,向大汉称臣。
鲜卑首领和连、素利、轲比能等,也向大汉称臣,表示从此之后永不与大汉为担
秋,幽州获得了大丰收,许多流民进入了幽州。
刘虞下令,各郡县对流民妥善安置,并利用这段时间气暖和,开垦荒地,为明年种植粮食做准备。
由于出台了一些奖励的政策,这些流民开垦荒地的速度非常快,效率也很高。
与此同时,重新恢复了上谷与外族的互市,让幽州的商业也繁荣起来。
各地的客商纷纷北上。
不得不,刘虞在内政这一方面,还是很有才能和见解的。
公孙续的渔阳当然会全力支持,不但吸纳了许多流民,开垦荒地,同时也采取了军屯。
也就是那些叛军家眷及乌桓俘虏,全部采用军事化的管理,他们开垦的荒田,全部归渔阳太守府。
这个时代,叛军的家眷全是奴籍,能让他们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恩赐。
要摆脱奴籍,将来唯有当兵,打仗立功。
渔阳也开了互市,对于商业价值的认识,公孙续可比刘虞要超前的多。
同时在他的影响下,右北平、辽西也都注重起了商业,与辽东、乐浪、玄逸等郡,以及三韩、百济、夫余、高句丽等外族进行互剩
一眨眼,春到了,幽州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果仅仅看到这里,你绝对会认为,大汉再一次出现中兴。
但拥有上帝视角的公孙续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短暂的和平。
时间进入到公元188年,大汉中平五年,三月。
大汉下风云再起,各地叛乱不断。
首先,中原黄巾余部渠帅郭太,在并州西河白坡谷起事,劫掠太原、河东等地。
与此同时,汝南葛陂、青州、徐州等地黄巾再起,声势浩大。
接着,益州巴郡黄巾军起,板楯蛮乘势叛乱,攻打郡县,抄略城邑。
韩遂、边章的叛乱还没有平息,西羌又起兵了。
除了幽州,大汉各地兵祸不断。
子刘宏这一次不光是愤怒,也有些慌了,难道大汉下,真的要没了?
经过几次朝议,决定封屯兵于右扶风的董卓为中郎将,率军平定羌人叛乱,确保三辅安宁。
封刘焉为益州牧,掌管益州军政,平定叛乱。
封黄琬为豫州牧,掌管豫州军政,平定叛乱。
同时采纳张让的意见,准备在西园成立统帅部,组建起一支新军,新军统帅部共设八校尉。
早在光和七年,张角三兄弟叛乱,何进置洛阳八关,刘宏就打算建西园八校。
可是黄巾之乱迅速被平,刘宏就放弃了,太伤钱了。
各地叛军都已经在洛阳周围了,子的安全最重要。
刘宏这一设想一提出来,各个官员都行动了,思考着如何谋划校尉之职。
西园八校,那就相当于禁军啊!
将来的权力肯定非常大。
州牧制实施之后,在外的官员都有了兵权,那么朝廷的这些重臣,反倒显得有些弱势了。
除了大将军何进拥有左右羽林军之外,其他人无论多大的官,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手中都没有兵啊。
西园八校正好可以增强他们的力量。
不过西园八校正在组建中,何进的左右羽林军还要巩卫洛阳,白波谷的郭太威胁还是非常大的。
朝廷刚准备下旨,让并州刺史张懿平叛,却传来了一个更坏的消息。
休屠胡人在雁门、九原造反,并州刺史张懿被杀。
这一下,不要汉帝刘宏,就连朝廷的官员都有些慌了。
并州如果守不住,叛军会立刻进入司隶。
诏令迅速传出,封骑都尉丁原为并州刺史,即刻率军进入并州。
可这样一来,河东一带,就更空虚了,谁来平定白波谷叛乱?
实在无兵可派的时候,北军中侯刘表提议,可调公孙续的幽州兵来平叛。
刘宏当然是非常赞成了,上一次本来就调公孙瓒的幽州兵前往西凉平叛,可惜在这个节骨眼上,张举张纯突然叛乱。
那么这一次,公孙续率军前来平叛,幽州还有刘虞和公孙瓒坐镇,不会出现意外。
于是,皇帝的圣旨很快就下到了渔阳。
接到圣旨之后,公孙续非常高兴。
白波谷郭太叛乱,这一定要去啊!
那里可有一位良将徐晃。
可惜这行军路线,离陈留有些远,不顺路,否则也可以去碰碰运气。
就在公孙续准备出征事夷时候,右北平的公孙瓒派人送信,让他迅速回去一趟。
百善孝为先,父亲之命,当然要立刻前去。
整顿兵马粮草之事,田豫、田畴、赵云等人,完全可以处理好。
很快,公孙续带领着一百名护卫,马不停蹄赶往右北平。
公孙瓒将太守府设在了易县,这里是古燕国最后一个都城,更靠西一些,但城池高大坚固,依山傍水,确实是个好地方。
来到易县之后得知,外公刘基也在这里。
见到父母、外公之后,公孙续刚见完礼,母亲刘氏就抱着自己哭了起来。
“母亲不必担心,孩儿又不是没打过仗,区区黄巾叛贼,不足为虑!”公孙续当然知道原因。
“战场上刀枪无眼,你还不到二十岁,陛下怎么能让你去那么远的地方平叛呀?还是让你爹去吧,或者让你爹陪你去!”
“母亲,此言差矣,父亲现在是右北平太守,朝廷命官,没有皇帝的诏令,岂能率兵前往并州?”
刘基和公孙瓒劝了好一会儿,刘氏的心情才好些。
当然,公孙瓒和刘基也有些担心公孙续,关于行军打仗需要注意的细节,详细的给公孙续讲解了一番。
公孙续听得很认真。
穿越之后,还是第一次,感到了家庭所有人对自己浓浓的爱。
他也暗暗发誓,一定要成就霸业,让爱自己的这些人,将来都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待遇。
“续儿,由于为父多年来连续征战,把你的婚事有些耽搁,如今你都十九岁了,该成亲了!”
十九岁的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大了,一般像公孙续这样的官宦人家,即便没有结婚,也应该已经娶了妾,甚至有了孩子。
“有一门亲事,给你一下。”母亲刘氏补充道。
这个时代的婚姻,一般不会征求男女双方的意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公孙瓒和刘氏非常器重公孙续,所以给他一下。
当然也只是一下,并非征求意见。
“全凭父母亲做主,只是不知是哪家女子?”公孙续也不矫情,既然要争霸,就不会注重儿女情长,如果成就了霸业,这下的女子,还不都是自己的?
“中山毋极甄家长女甄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