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N次元 > 师父骗我去修仙 > 第46章 衣锦还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筑基大体完成,还需要最后一步,没有这一步,筑基还不算完全成功。

周炎一边休息,一边运转真元,让身躯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一时间过去,突破后的身体恢复到了最佳状态,此时,周炎先后服下了固脉丹和金刚丹。

这两枚丹药是用来巩固根基的,免得境界退化。

至此,周炎的筑基过程完美收官。

“自己看看,到底是不是道筑基,”刘清溪问。

“怎么看?”

“内视自己的丹田。”

周炎将神识汇聚于自己的腹处。

在这里,一颗纯净无瑕的丹田宛如磨盘般缓缓转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着岁月的沧桑。

丹田中,真元被巧妙地分成了阴阳两色,如两条灵动的蛟龙,一股左转,一股右转,相互交织出玄妙的意境。

周炎把自己所见告诉刘清溪,问:“这算不算道筑基?”

“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完美筑基的丹田元气纯净,没有一点杂质。你的真元纯净无瑕,丹田出现这样的异象,应该成了。”

“真元还能有杂质,是什么样的杂质?”

“就是不够成熟的真元,比元气好一点,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进行打磨,让这些杂气全部转变成完美的真元。到那个时候,结丹的成功率才高。”

“管它是不是,我困,想睡觉了。”

“好你休息吧,好好睡一觉,让神魂也得到休息,这是筑基后的正常情况。”

刘清溪离开周炎的闭关室,此刻他的心情美妙,周炎能够在自己的助力下道筑基,让他心生成就福

周炎睡了三三夜,一觉醒来,他没有查看自己的身体,而是迫不及待的进入灵台方寸土。

此时的灵台方寸土,已经从原来炼气大圆满的一丈,也就是十尺,扩张成为三丈方圆,三丈的土地,按地亩来算大概是一分六厘。

一分六厘的地面,虽然还不算特别大,但对原来只有屁股那么一点的灵台方寸土来,已经是非常富裕了,至少没有以前那么压抑。

不过,这一分六厘的地,真正的土地也没有那么多,因为中间大概半分的土地被一个的水塘占据。

没有风,水塘平静如镜,绿色水面就像上佳的绿色美玉镶嵌在土地上。

正好柿子刚刚收获过一次,现在树上没有花和果,只有嫩绿的枝丫生长出来,拼着命的挤占着灵台方寸土的那一方空。

这里还能种点什么。

最早的时候,周炎的第一感是在这里种植水稻,后来想想还是水果,甘蔗西瓜也可以。

算起来,还是种水果最划算,种一棵树苗下去,可以收获很多年,如果是西瓜甘蔗,就这灵台方寸土飞一般的成长速度,一年怕是要栽种无数次。

但是,西瓜真的很好吃啊,这么一块地,种不了几棵的,应该没那么麻烦吧。

周炎最后还是决定种植西瓜,但不是现在,现在有很多好玩的事要忙。

筑基以后,神识是早就有了,这个不用重新体验。

御剑,筑基以后神识诞生,真元磅礴,以前缺少的是真元,现在可以学御剑了。

御剑需要飞剑,周炎有,上界仙魔宗玄级的普通制式灵剑就是集合了飞剑功能的,这比青莲宗的入门弟子剑好了不止一丁半点。

而那把烈火焚心剑,周炎暂时舍不得拿出来学御剑,这太奢侈了。

取出灵剑,喊上金雕,周炎就开始练习御剑了,御剑的方法,他早就了然于胸。

一般人学御剑,第一次都是先把剑放在地上,站上去,然后用真元驱动,用神识控制,摇摇晃晃的飞起来,假如失误了,不怕摔。

周炎什么人啊,不,他不能这样窝囊,作为道筑基的选之子,要做就做最拉风的。

他爬到一座高山,站在悬崖顶上,把剑抛出,人猛然的跳上去。

御剑开始了。

……

他当然不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他有金雕,如果不心摔下去了,有金雕接着。

事实证明,御剑这块,他还是很有赋的,一次性成功,虽然中间有些别扭,差一点就掉下去了。

并且筑基初期的他御剑,持久性不用怀疑,够久够长。

豢养金雕,他的目的也是乘坐,原本来的想法是在炼气期还没有学会御剑时代步的,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筑基了。

但金雕有金雕的好,坐着轻松省力,还好玩。

于是,他就坐着金雕出发了。

金雕展翅翱翔,飞过了千山万水。

最后,周炎落到帘初第一次遇到邪坤的地方,孙老财的寿坟,也就是自己家那块地的上面山边。

从高空往下看,连绵的山门蜿蜒曲折,弯弯绕绕像一条青色巨龙,而他家附近的山脉,就是龙头的位置。孙老财的寿坟,就是龙口吐珠的那一个龙珠上。

周炎不懂风水,但也看出了孙老财寿坟风水的好。

大概是寿坟位置挑选得好,孙老财和他老伴年纪一大把,身体却是非常壮实,一时半会死不了,这寿坟还得继续空着。

寿坟下是周炎家的那几亩地,现在这块地空着,上面长满了野草,密集的野草高过人头,一阵山风吹来,野草像波涛一般形成了浪。

不好!周炎心里一惊。

周炎甩开脚丫子往家里飞奔。

到了村口,周炎迷糊了。

他家村口那一条一扁担宽的泥巴路,现在并排铺上了两块石板,远远通往县城方向,一眼望不到头。

修桥铺路,善莫大焉,才几年没回来,这是咱村哪家发达了,竟然给村子里铺上了石板路。

顺着新铺的石板往家的方向走,走了几步,原本这条路顶头是赵家,路要在赵家折个弯。

现在赵家的房子不见了,迎面可见道路一旁是一家阔气的三进大院。

原来这里是张家,张四,他女儿张玲玲跟自己一般大,长得水灵,饥荒那年,一娘叫自己送半袋米过去,张四的老婆还戏要把自己家的闺女嫁给周炎。

原来是张四家发达了。

自己家就在张四家的后面。

周炎绕着张四家转了一圈,却没有发现自己家的那个破房子。

咦!我家呢?

周炎走到照墙里侧,敲响张四家的大门。

吱呀一声,门开了,开门的是谁?

一个亭亭玉立得少女,手捧着一个茶盘,这少女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姐姐,周敏。

“姐!你怎么在四叔的家?”周炎的嘴巴张得可以塞进一个馒头。

“炎!”周敏又惊又喜,“什么四叔家,这是咱家。”

“啊!怎么回事,四叔他们呢?”

“他们啊,搬到村子那头新房子去了。”

“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你自己都不知道吗?”

“我知道什么啊!”

“先到里面去,咱们慢慢,爹娘都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