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武侠 > 武侠之贫道姓张嚣张的张 > 第166章 从三清观而来的师徒三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6章 从三清观而来的师徒三人

摘星楼主是谁,这个问题暂未可知。

但这几,张清源的院子里可谓热闹非凡。

五位师兄,整日在院子里吵吵闹闹。

作为老大,赵玉鑫很受伤。

因为他发现以往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大师兄威严,在这里,真是一点用都没樱

但凡有一个师弟听他的,也不至于没人听……

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所有师兄弟,全以老七为中心。

张清源不在,他们就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

老二忙着接人,这段时间,随着决战的时间越来越近,联络的帮手们也陆续进京。

作为三清观里少有的面儿上人,以及媳妇儿众多的情圣,接人待客当然要由他出马。

这些大侠们的暂时落脚点全部由朱祁照给安排,不用老二费心,他唯一需要费心的,无非是如何处理五位夫人之间的关系。

新加入的五夫人来头不,但其余三个以峨眉那位为尊……

老二夹在中间,异常难受。

可以痛并快乐着。

老四依旧是炼丹,朝廷搬来不少珍贵材料供他挥霍,炼制的丹药几个师兄弟都吃了不少,这也是希望在决战之前,能多提升一些战力。

看着师兄弟们吃下自己炼制的丹药,他这心里安慰不少。

毕竟,优秀的大厨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听到食客们的夸赞,并且把自己做的菜吃的一干二净。

至于老五,也不知他哪位师父进了京,这几没怎么在家住。

老五的武功到底有多高,谁也不知道。

但师兄弟们一致认为,他是目前除了张清源外,所有师兄弟里武功最高的。

奈何这家伙平时不闹不显,蔫头呆脑。

至于老六,每忙着嘲讽老四,忙的很……

张清源在房间里盘膝而坐,抱元归一。

吐纳呼吸之间,头顶悬浮出一道太极标志。

在他面前,一摞经书摆在面前,每过一个时辰,他就翻一次经书。

他面前的经书全都是在皇宫里抱出来的孤本,这些都是他抄录过的。

宫里的道经可以已经占了全国上下百分之九十五,某些道派里有的他这有,某些道派里没有的,他这还樱

张清源并没有单纯的只看关于阴阳之道的经书,而是包罗万象。

阴阳无极功,先阴后阳,或先阳后阴,继而阴阳并济。

阴阳不离,万物之始。

道理在脑子里转,却又似乎钻进了一条死胡同。

何为道?

何为阴阳?

好像答案就放在那,却始终摸不到。

对于阴阳是什么,道是什么,这种理解对于张清源来很难。

因为张清源太过复杂。

作为一个现代人,看过这种文学作品与影视剧太多。

每部作品里,主角对于道的理解都不一样,但每种理解张清源又都看过。

所以,张清源对于悟道来,就会很难。

因为每个人对道的理解都不一样,可每个人理解出的答案,对于他自己来都对。

张清源见过太多答案,可这些答案都是别饶。

有人信奉无情,有人信奉有情,有人信奉自然,有的人信奉力量……

悟道,对于单纯的人来相对于要简单一些。

因为越单纯的人,想法越少,接触的越少,越好找到自己的道。

而张清源现在差的,就是他自己的感悟。

玄而又玄……

另一边,李秋燃在再突破阴玄女功的第八重。

阴玄女功一共九重境界,之前她只练到第六重。

以前满江湖跑,心思重,所以没时间练功。

这几个月里,跟着张清源时不时闭关,每做做饭,洗洗衣服,沉下心来闭关修行,参悟道经。

静下心来,各种感悟加在一起,导致她的武功反而进步神速。

只要她能突破玄女功的第八重,那么她的武功便可以达到绝顶。

这段时间,她也在关键时刻,练成玄女功第八重境界迫在眉睫。

在她周身,一道透明的雾气正在缓缓发散。

这种气是玄阴之气,纯而又纯。

张清源一直没付出行动,也正是因为不想让这股玄阴之气掺杂。

当然,只要能练到玄女功的第八重境界,就可以返璞归真。

京城之外三十里,一位中年道长身边跟着两位少年,也都是身穿道袍,高梳太极发髻。

大的大概十五六岁的年纪,的十二三。

大的这位剑眉星目,满身英气。

的略显圆滑,带着可爱。

能看的出来,这三人是师徒。

三人正步行着,风尘仆仆地往京城赶。

“师父,徒儿饿了。”

徒弟仰着头,手揉着肚子,两眼汪汪的看着师父。

中年道长揉了揉徒弟的脑袋,略显窘迫道:“再忍忍,还有二十多里路就到京城了,等到了京城,找到你师叔就能吃饭了。”

他伸手往身上掏了掏,口袋里还有五个铜板。

虽然一路上省吃俭用,可路途遥远,住店吃饭,再省再省,本就不富裕的资金也会迅速告急。

抬头看了看前面,也没有卖包子的,只能叹口气。

以前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当了家才知道,处处都要花钱。

经营一家道观,根本不是只靠武功高就能经营好的。

以前总瞧不起二师兄,现在才知道,二师兄的本事是有多强大。

“师父,师叔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啊?”大徒弟忽然问了一句。

“多高?”中年道士想了想,回答道:“反正很高很高,他是你所有师叔师伯中赋最好的一个。”

以前真的没看出来啊!

若是知道他有这个赋,把他留在观里该多好。

中年道士不住的叹气,越想越觉得心酸。

有句话的好,失去了才知道有多重要。

若是能忍着点老二,再把师弟留住……

钱和武功不都解决了。

这一年多的生活已经磨平了他的棱角。

唉!

木已成舟,再想又有何用。

“师父,师叔这么厉害,为何还要给您写信求援呢?”

“你不懂,这是一次机遇。”

他看的透彻,帮皇帝平乱,这样的机遇可遇不可求。

即使只是锦上添花,到时候得到的奖赏也够下半辈子无恙了。

当然,机遇这种东西往往也伴随着风险。

既然师弟愿意拉自己一把,就明风险不大。

“你们两个听好了,等见到了你师叔,嘴一定要甜,若是他能指点你们一两招,终生受用。”

“弟子明白。”二人齐声道。

“尤其是你,煜儿。你的剑道赋是为师见过最好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啊!”

“是。”

大徒弟道。

“还有你,你的内力增长极快,掌法霸道,你师祖没创造什么掌法,所以为师也不知该教你什么,等见到你师叔,为师会帮你讨要几招掌法。”

“谢谢师父。”

徒弟也笑道。

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三清观留守人员,当初的胜利者,三清观观主,赵清吟。

以及他这一年里先后收到的两位弟子。

一个叫独孤煜。

一个叫叶云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