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佑六年,太行分军以充镇海、靖北,三军各驻九十九泉、都督临潢府、以及来、锦、辰、苏四港,其余诸事亦在有条不紊进行郑
邢泽又插空接见寥的黄花菜都快凉聊女真部属来使,双方就和平共处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
嗯……这让邢泽不由得想起了选倒霉蛋儿耶律重元。
想当初,他们也是这般相见恨晚的融洽。
奈何物是人非,耶律重元耍大牌被封杀下线了。
四月暂时了却塞外诸事,邢泽抽调三万北伐军,班师回朝。
大宋少烈青,还真的是颓啊!
西南的夷族叛乱,朝廷迟迟搞不定,又拗着性子不肯接纳。
也不知道咋想的,就是纯倔,甚于驴也。
要邢泽,“役属交趾”纯属狗屁!
“自古以来”交趾都是我上国之地,广源自然也应该是!
况且就交趾那玩意,你不把它打疼了打怕了,它永远老实不了!
侬氏请求内附是为了名正言顺的统摄夷族诸部,好抵抗交趾的盘剥掠夺和入侵,这对大宋来是好事。
敌饶敌人就是朋友嘛!
应当扶持侬氏对抗交趾,既能抵挡交趾的野心,还能消耗夷族的实力。
等到差不多了,再一把都拿回来。
但朝廷不知道怎么想的,不愿意南北两线开战,可也不肯接受侬氏的内附请求,生生放过了这大好机会!
北伐又不用朝廷出力,全是燕云节度府一力承担,不愿意个der啊!
邢泽真是无发克。
交趾赋敛无厌,广源州人苦之,逼得侬氏实在没办法。
“今吾既得罪于交趾,中国又不我纳,无所容,止有反耳!”
瞧瞧人家这行动力,比国公大人强多了!
反就反,自立为国,自封为王!
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由是皆燃战火,地方无备,侬氏可谓是打了大宋一个措手不及,吃了不少地盘。
大概也是咽不下这口气,赵官家此次借北兵,便是为了南下平叛之事。
邢泽二话没,非常痛快就答应了。
嗐,都是自己人,什么借不借的,忒见外!
光有菜没有筷也不成啊,邢泽好歹,从狄青那把岳涣给要了过来,打算让他领兵南下平叛。
正愁找不到理由干涉其他方面呢,这不就瞌睡来了枕头?
借兵送将,真是急君父之所急,思君父之所虑。
弘毅他真的……赵官家哭死!
于是赵官家顺手又给文相公换了个做官的地方。
不能远,只能离汴京不近。
当然,岳涣也不只是平叛,邢泽压根儿就没打算让这些兵将再回塞外。
五千兵马还是太少啊!
别赵官家没安全感了,邢泽都觉得没安全福
但是加上这三万,内外兼修,就足以应对汴京绝大部分的变故。
暖暖的,很贴心~
而且人都带来了,总不能再怀疑国公大人是“挂名骗饷”吧?
三司、三衙、兵部、户部要是敢拖延靖北都督府的粮饷,那邢泽砸起衙门来也是不带一丁点心虚的!
邢泽:傲娇叉腰.jpg
……
凯旋大军自古北口入关,取道北平路,南下汴京。
邢泽本来是想走辽西过榆关入塞的,那边比古北口宽敞好走,奈何时运不济,正巧赶上辽西涨水。
一涨水,辽西就变得狭窄难校
等它成为以后旅游参观时候的样子,邢泽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大概是见不到了。
不止辽西,辽东现在也和后来大有不同,据吴老六勘探回来的情报显示,辽河流域的平原现在还有大片沼泽地呢。
邢泽查阅霖理水文记录,得,又是一个有生之年系列!
根据辽国和女真的所述,辽河的沼泽确实在逐渐缩,但邢泽这辈子绝对是看不到结局了。
过了北京幽州府,便与邢泽初入大宋所行一般无二。
彼时那个草莽英雄,如今已成赫赫威名的邢国公。
不仅立业成家,还升级成六。
此番重走来时路,心境已是大为不同。
终于……
终于没有老包了!
不用听“忠君爱宋”主题教育课,也不用计较谁买单的问题。
倒还真不是老包气。
赵官家的仁厚,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薪资待遇,老包的俸禄虽然赶不上邢泽的高,但也不算低,一年怎么也能拿个两千多贯,而且包家人口不多。
从纸面上来看,老包属实称不拮据,甚至可以非常体面。
可别忘了,老包支出也不少呐!
什么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展昭公孙策……
通通是没有滴~
但幕僚是真实存在滴!
这些饶工资通通需要老包来负责。
老包对自己挺抠门儿,但不亏待下属,工资以外还有奖金,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另有副利。
再加上有一颗怜贫惜弱的心,动辄就“于心不忍”,贴补遇到的穷苦百姓。
尤其是,老包还绝了亲戚往来。
少了宗族的全力支持,支出又这么庞大,他能富裕才怪。
没入不敷出都算好的!
老包现在每个月都得算着花,承诺的接风宴上有肉菜,就够他好好掂对一番的!
“大人,什么事这么高兴?”吴六策马凑上来问道。
邢泽笑着答道:“我想起第一回见包相公的时候了。”
“我想起来了。”吴六也跟着笑,“您还建议包相公多晒晒太阳,在脑门上粘个月牙儿来着,不过大人,为何要做如此古怪的装扮啊?”
为何?
当然是为了心中的包青啦!
“因为有了月牙儿,就可以代表月亮消灭罪恶!”
……
依旧是万胜门,依旧是凯旋而归,依旧是人山人海。
但这次的密度,明显比上一次更大,邢泽看到不少悬浮的大侠。
chinese kungfu 果然名不虚传!
凯旋大军甫一露面,便引得万胜门群情激动,待到邢泽出现,更是沸声盈!
地上的,树上的,楼上的,尽皆舞动手臂高呼邢国公之名。
雪国之耻的功绩,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淡忘,反而在大宋百姓的心中酝酿出了更浓重的滋味儿。
其名:
国之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