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都市 > 1976步步生莲 > 第1498章 先动人,再动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98章 先动人,再动地

曲卓在工业区看了一圈儿,中午跟建设指挥部的人吃了顿工作餐,下午到太子湾的临时码头。

上了一艘运粮船,直奔大屿山。

运粮船擦着新界边驶过,沿途可以看到中华电力正在新界西,北端临海位置新建的龙鼓滩发电厂,和南端正在扩建的青山发电厂。

龙鼓滩电厂主要保障芯片及附属工厂供电。青山发电厂增容后,主要负责大屿山方向的供电。东面正在升级扩建的北角电厂,保证的是晶圆及附属工厂供电。

有钱赚,进度快的很。

曲卓上次从港岛回内陆时,青山电厂才刚开始动工。这才多长时间,安装汽轮机的大厂已经拔地而起了。

就这,还是经历了“荷贝”、“圣杰菲”和前几的“妮妲”三场台风,不然更快……

过了屯门,运粮船转向西南。兜了个圈进入大澳湾时,眼前……乱糟糟的一片。

大渔船、进出港的客轮、运送肉蛋材机轮和运砂石物料的平底船交杂在一起,汽笛声、电喇叭声、扯着大嗓门的吆喝声,咒骂诅咒的喧嚣声此起彼伏……

在没有陆路交通的岛上搞建设,麻烦的点就在这,所有东西全靠船运。

混乱只是暂时的。

海湾南侧南涌村一线的渔民码头正在加班加点,挨着石仔埗街的新公共码头已经快要完工了。

等两个新码头建成后,老公共码头做货运码头用,渔船、客轮和货船都有了专用码头,规划好航道,一切就会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至于陆上工程,要分两步走……先动人,再动地。

大澳的核心区域,就中间的十九亩地。十九亩地中只有大澳道,永安街和太平街沿线,能看到点正经建筑。

北侧整条石仔埗街、吉庆街和吉庆后街,满眼烂棚子破板房,臭水沟子垃圾堆。

后世的地图上看,大澳屁大点地方满满登登的都没处下脚,怕是挤了好几万人。

79年时常住人口还不到两千人。加上租房做生意的,打工的,也不过两千五百人左右。

但实际人口,有三千多人。

多出来的那些,都是“黑户”和“黑人”。

没来由的人,有港岛移民署和港警去处理,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剩下的人,打工的在工程期间可以做帮工,同样能赚钱。可能赚的还更多。

租房的店铺老板,给予一定补偿,或者等新街区建好后给减免租金。

痛快签字的,肯定不会吃亏。赖赖唧唧想借机敲一笔的,自有新义安的人晚上找他们“商量”。

剩下的常驻人口,可以搬去元朗和北区新建的徙置大厦。也可以留在大澳,等安置房起来后增补面积入驻。

有商铺的,等吉庆街、吉庆后街和新基街一线翻建后,同等面积补偿。

所谓“商铺”,就是路边搭的烂棚子和破板房。渔港嘛,主要都是些鱼虾蟹档口和大排档。

北区和元朗为了承接基于晶圆厂和芯片厂,以及两家大厂的附属上下游产业链,正在清村动迁。

同时择地建造大批徙置大厦,就是回迁楼。

徙置大厦分两个档次,低档是筒子房加公共厨卫浴,高档是独立卫浴的套间房,一平方尺分别是18和46港币。

(同期普通商品房100到150每尺,高档商品房279-344每尺)

虽然元朗和北区,对很多港岛人来约等于偏僻的农村。但对蜗居在脏乱恶臭环境中的岛民来,不亚于从农村搬去县城。

想迁走的,按照最高档的价格补偿,每尺给46港币。那边以后工厂多,用工机会多,不愁没营生。

其实多给点也无所谓,但不能那么做。

破坏了“行价”,都不是惹众怒那么简单。消息传开后,北区和元朗的徙置人口肯定炸庙,会闹出乱子的。

饶问题解决后,剩下的是核心区域的物业。

三条街两侧的建筑虽然在大澳,但业主没有几个大澳人,也没几个“正经人”。

比如永安街上,就有之前马家赔给曲久勷的一排七连档口和一栋四层临街楼。

笨合计吧,马家在犄角旮旯地方经营的,能是什么正经生意。

收房问题,曲卓交给新义安去谈。

大澳的地皮和物业都不值钱,价钱照公价上浮两成。卖与不卖随意,不强求。

但丑话在头里,以后大澳住的都是科学家、工程师,现在那些个挂羊头卖狗肉的黑赌档、黑舞厅、黑鸡窝,全部做到头了。

不信邪的去问问给你们提供庇护的人,看他们还护不护得住你们。

黑产没了,那些依靠黑产客流维持的生意会怎么样,你们心里要有数。

转正行?

大澳以后对于正行生意,审批会非常严格。要掂量一下,能不能拿到牌照。

没有牌照私营?

看工商科和刑事侦缉处扫不扫你就完事了。

那时候再想卖,公价下浮两成起,看着办吧……

新义安愿意接这份得罪人活儿吗?

一万个愿意。

不提曲某人深不可测的背景。按照行内规矩,既然接下了工程,帮雇主解决“麻烦”是分内之事。

而且,整个大屿山有四期工程呢。一期比一期庞大。

办事得力,安泰建筑未来好多年都不愁没工开。

赚多赚少不提,都是能摆得上台面的白钱……

等着入港的船太多,运粮船排了将近一个时才停靠。码头上的力工搭上桥板争分夺秒的涌上船卸货。

曲卓和谢楠随着扛大包的下船,刚踏上满是坑洼积水的码头,不远处一拎着胶皮棒子,两条粗眉毛异常醒目的港警,“嘟嘟”的吹了两声哨子,大声喝问:“你哋两个!喺度做乜嘢?!”

曲卓稍稍打量了下“粗眉毛”,脸上瞬间浮现出笑模样,跑着过去时,褪下手腕上的万国工程师1832。

到“粗眉毛”近前,嘿嘿笑着递上表,声:“万国表,随随便便就能换大几千块。麻烦行个方便,我和朋友想见识下港岛的繁华。”

粗眉毛右手的胶皮棒子有一下没一下轻轻敲着大腿,先打量了下白布衬衫,蓝裤子,一看就是内陆饶曲卓和谢楠。

伸手接过手表,仔细看清表盘上的“万国”标致和做工,又把表放耳边听了下走针的声响……

把表揣兜里,胶皮棒子朝东面扬了扬,转过头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看着船上的力工卸货。

曲卓呵呵的笑了笑,顺着栈桥通道往码头外走。不等出码头呢,看到前面有个熟面孔。

向荣的手下,好像叫蛇仔明,顺生厂施工时看到过几次。瞅架势挺扬气,应该是负责码头这片物料调度。

抬手招了下,孙贼没瞅见。扬声喊:“你!就你!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