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憨已经率领八团朝着谷口走去。
山谷被洪水冲刷过,地面很滑。加之地上的嶙峋怪石,还要防备突然冲进谷口的伏兵,所以行动的速度并不快。
所以,必须要靠七团来挡住追兵,他们才有机会冲出山谷。
七团断后的人并不多,连弓弩手在内,也就二百多人。
不过,在这断后队伍的后面,还坐着一百多伤兵。
他们都是七团的伤兵,而且都是坚决要留下来断后之人。
这一百多伤兵还分成了前后两批。
前面一批全部是手持长弓。
他们站不起来了,可他们还可以坐在地上发箭呀。
后面一批则是受伤却能够站立之人。
他们人人一把神弩。
不像长弓能平射也能抛射,神弩只能平射。
所以用神弩之人必须要站立。
否则,他们就不是射杀敌人,而是射杀前面的兄弟了。
十个鸳鸯阵面向山坡一字排开,随时准备与冲下来的敌人接战。
他们必须挡住冲下来的伏兵,给八团、九团争取冲出山谷的时间。
一时之间,除下山的伏兵发出一些杂乱的声音外,山谷中却是一片寂静。
肃杀之气冲而起,让站在山顶上的程昱、曹仁、夏侯惇三人都感觉阵阵凉意从心头涌起。
春的摩陀岭,本有无数飞禽。
此时,这些飞禽都在空中惊呜、盘旋,甚至还有的受不了山谷中的肃杀之气,一边惊叫,一边快速地飞向远方,远离这个无法呼吸的山谷。
下山的伏兵开始出现阵阵吆喝声。
是指挥弓箭手的都尉在安排阵粒
为了保证箭雨不间断,他得把五百弓箭手分成两拨,然后轮流发箭。
同时他还要让弓箭手之间拉开间距,以便于身后的刀枪兵能够穿越弓箭手的军阵,冲下山去厮杀。
而一些盾兵则是冲在最前面。
当他们能射到山谷中的敌人时,山谷中的敌人也能射到他们。
所以,前排必须要有盾兵挡箭,保证弓箭手能够安心与敌人对射。
还有十几丈就进入到有效射程了。
弓箭手都已经把箭搭在弦上,做好了张弓的准备。
然而,意外发生了。
山谷中的护民军,抢先了箭了。
山坡上的弓箭手都尉还有些奇怪,还没有进入射程,对手怎么会提前发箭?
难道他们是真的慌了,想把我们阻拦在射程之外吗?
然而,都尉想不到的是,第一波箭雨用的可不是弓箭,而是神弩。
弩箭的目标全部都是那些大盾兵。
要想让护民军的硬弓发挥出全部的杀伤力,首先就要消灭大盾兵。
而且,没有了大盾遮挡,神弩也能够发挥最大的精确射杀能力。
护民军可不是想把敌军阻挡在射程之外,而是想先消灭全部弓箭手。
要知道,护民军用的长弓,至少都是三石硬弓,甚至还有个别力气大的,用的是四石、五石硬弓。
仅是三石硬弓,有效射程就比曹军用的一石半软弓多出十来丈了,何况第一波箭雨是神弩发出的。
下山的伏兵早就进入神弩的射程了,没有提前发射,是希望下山之伏兵全部进入山下弓箭的射程罢了。
当然,也想打对手一个猝不及防,用精准射杀,尽量杀死全部的大盾兵。
山坡上的都尉还在奇怪,可他哪有奇怪的时间。
“呜——呜——呜——”的破空声,眨眼间便已到了大盾兵的胸前。
神弩的破空声和弓箭的破空声不同。
弓箭是“嗖嗖”的声音,而弩箭箭速太快,所以是“呜呜”的呼啸声。
大盾兵下山可是不敢把大盾立在地上。
大盾太重了,一个不心,就会带他们翻滚下山。
所以大盾兵下山,都是把大盾背在背上,把双手腾出来,随时抓住身边的灌木稳住身形。
等到了位置之后,才会解下大盾,立于地面,然后再往前推进三五丈距离……
只是这样,他们在到达立盾位置之前,前胸可是没有一点防护,像箭靶一样暴露在神弩之下。
曹军哪里知道护民军有神弩?
又哪里知道神弩的射程要比自己用的软弓足足多出五十几丈?
于是,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五十个大盾兵,无一例外,只一波弩箭,全部惨嚎着翻滚下山。
也有悄无声息向下翻滚的。
因为在他们中箭的一刹那,便已经死了。
弩箭一轮精准射杀后,只剩下两个大盾兵站在山坡上发呆了。
他们非常幸运。
由于护民军神弩手没有分配好,所以,有两个人射杀的目标与别人重合,就把他们两个给留了下来。
可这样他们就能逃得一命吗?
不,当然不能。
因为当“呜呜”的破空声响起的时候,“嗖嗖”的破空声也紧跟着响了起来。
箭矢并不密集,毕竟只有二百多弓箭手,一次也只能射出二百多支箭矢,而且还是分布在两里左右的宽度上。、
只是箭雨虽然不密集,可杀伤力强啊。
下山的伏兵一点防护动作都没有,他们以为自己还在护民军的射程之外呢。
然后,程昱、曹仁和夏侯惇就看到了让他们永世难忘的一幕。
地上坐着的一百多伤兵,纷纷张弓搭箭,箭矢全部冲着下山的弓箭手而去。
程昱给护民军准备的第三重打击,竟然一点作用都没发挥,然后就没了。
怎么没了?
因为曹军的弓箭手都在心翼翼地下山。
箭雨射来时,他们无遮无挡,而且还不敢快速躲避。
下山之人要快速移动,可能下一个瞬间就是朝着山下快速翻滚了。
而山下的弓箭手则是可以从容发箭、取箭、上弦、张弓,然后再发箭……
慌乱中,曹军的弓箭手也有急忙把已经上弦的箭发射出去的。
可又有什么用呢?
他们射出的箭到达山脚时,就已经软绵绵地飘落到霖上,对护民军毫无威胁。
护民军第一波箭雨之下,五百曹军弓箭手至少倒下一百多。
“哪!护民军的弓箭射程,竟然比我方远了将近二十丈!”山顶上看得非常清楚,夏侯惇已经惊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