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陷入了死一般沉静,昭帝和萧明轩不断的沉思着李洪熙的话。
这事来好办,只要他们君臣一心,处理他们这些贪官污吏,还是手到擒来。
可是就怕因为这个得罪了那些豪门士族,而且他们这些年来不断给朝廷输送人才,而且他们的势力也错综复杂。
若是不能连根拔起,那么朝堂上就迎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大乾是陛下的大乾,是殿下的大乾!而门阀士族如疥癣之疾,不除不快!
而且现在有您,有太孙能够压制住那些门阀士族,可是以后呢?臣虽年幼,但从在文化殿读书,那些血淋淋的史书就在眼前。
门阀士族如夜里老鼠,如北境的狼群,主强而他们会虚以为蛇,主弱他便是狼才虎豹,顷刻之间便毁我大乾之根基!”李洪熙再次起身跪伏在地。
他必须把他真实想法出来,虽然现在还有些早,但是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的来。
他认为,门阀士族不是一日之间就能连根拔起,所以他们必须君臣一心,一步一步的削弱世家的权利。
让寒门学子进来,与之分庭抗礼,然后后面在用蔡襄加强重农抑商的政策,慢慢减轻百姓的赋税。
一个郁晋,一个蔡襄。
够了!!!
“洪熙,你想要什么?”昭帝突然起身来到李洪熙跟前缓缓蹲下直视李洪熙。
李洪熙惊讶的抬头和昭帝对视!
难道昭帝看出了他的想法了吗?他确实想要东西,可是他还没呢?昭帝怎么就知道了?
“臣,臣想要郁晋在江州抄没的全部赃银!”李洪熙轻声道。
昭帝和萧明轩同时皱眉,而昭帝缓缓扶起李洪熙,继续目光如炬的看着他。
原来的他这个外孙如此有头脑,虽然表面懒散加上玩世不恭,可是两个月来,他内心的想法却让昭帝十分震惊。
他知道李家不会出纨绔子弟,因为李家就没有这样的血统。
可是,现在的李洪熙,让他感觉如此陌生,他难道从建立内阁,就已经决定削弱世家势力了吗?
李洪熙他还是个孩子,目光就如此长远了?
“不是,朕问你究竟想要什么?”昭帝继续问道。
“臣,想要江州送来的那些赃银?”李洪熙看着昭帝和萧明轩都认真的看着自己,突然感觉有些怕怕。
就连回答的声音也越来越了,赃银现在差不多也有一千万两了,李洪熙现在有些害怕了,是不是要的太多了。
“不是,洪熙,朕问的是你这里。”昭帝突然指着李洪熙的胸膛问道。
李洪熙豁然醒悟,脸上的汗水不断滑落。
“当啷!”
李洪熙浑身颤抖且身体发软,手臂猛然想要扶着桌子,却使不出一丝力气,连着桌上的碗碟一起被李洪熙扒拉在地。
而李洪熙虽瘫软在地,仍然努力的克制着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再次跪地,可是怎么跪也跪不在那里了。
“臣,臣,臣。。”李洪熙脸上的汗水像水一样的流。
而且还不出任何话语,尽管自己不断的调整自己身体的平衡,却始终不能保持跪姿。
“外公。”李洪熙满脸恐惧夹杂着丝丝委屈,索性也不管自己的身体了,不受控制瘫软在地。
然后努力的腾出思绪看着昭帝,尽量不让自己的声音太过颤抖,认真的看着昭帝。
“若是大乾陛下问臣,臣就臣有谋逆之心了,要杀要剐,臣毫无怨言,只求留下清白不污李家门楣。”李洪熙眼里充满了泪水看着昭帝。
“可是,若是外公问孙儿,那孙儿就一句话,孙儿想帮外公,想帮我哥,搭理好大乾,做一个像祖父,像父亲,像母亲一样的大乾国之柱石!”
李洪熙完,就闭上了眼睛,可是泪水还是不断的滑落。
“洪熙,好孙儿!”昭帝眼泪也夺眶而出,连忙上前扶起李洪熙紧紧的把他抱入怀郑
一旁的萧明轩也赶紧上前,和昭帝一起把李洪熙扶在椅子上。
“好,来人传旨,江州押送来的赃银不充国库,全送去廉郡王府,任凭廉郡王随意使用。”昭帝突然对外大声道。
“还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朕今全部给允了。”昭帝回到自己的位置,心情顿时大好。
而李洪熙神情呆滞的看着昭帝,浑身无力的瘫坐在椅子上,他现在整个内衬都已被汗水浸湿。
这什么跟什么啊?
是了,是了!
自己一开始就门阀士族对朝廷对大乾的危害。
可是自己也是门阀,现在郡王府就是大乾最大的门阀。
他控制着北境三十万大军,大乾最强战力。
他控制着京畿大营,顷刻之间便可控制京畿重地。
他控制着禁军,御林军,弹手之间便可以让紫禁城水泄不通。
他是内阁首辅,他若是想,甚至可以代陛下拟旨!
垂死梦中惊坐起,门阀竟是我自己!
李洪熙脑海就这一句话,原来,他所做的一切竟然把自己排除在外了。
若是按照李洪熙的想法下门阀清除干净以后,那个大乾只会剩下两个门阀世家。
一个皇家宗室,萧家。
而另外一个就是,大乾第一异姓王,李家!
作为皇帝他怎么会不多想呢?门阀世家是很多,但是他们无一不是在朝堂内争夺自己家族的利益。
相互克制,相互攻阀!
却在朝堂产生了一定的平衡,可是若是李洪熙这般处治以后,下就李家一个强大的世家了。
而且还控制兵权,还控制朝廷中枢。
屠龙勇士终成恶龙!
这是昭帝不想看到了,因为他内心希望李家和皇家荣辱与共,同气连枝!
而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皇家,成为大乾的心腹之患!
所以,他必须要敲打一下李洪熙,这个李家现在唯一的主人。
他不是没想过拿掉李洪熙身上的兵权,可是给谁呢?
楚国公?魏国公?威武侯?定远侯?不行,都不校
虽然他们都忠心耿耿,可是目前来看,最忠心,最愿意帮扶萧明轩的,也就是李洪熙了。
萧明轩已经有鳞王之势,而李洪熙就是昭帝留给太孙的帝王之剑。
那些倚老卖老的勋贵大臣们,肯定不会让皇权交接平稳度过。
算来算去,希望平稳交接的人可能有很多,但是里面最希望平稳交接的估计也就李洪熙了。
所以,先不动他,剩下的事,就是他的孙子辈的事了,他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