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沐王府,黔国公的书房,灯火摇曳,寂静如斯。
“咚咚咚”
“陛下仁慈,陛下英明”
“老臣沐波,叩谢隆恩”
老辣的沐波,面色惨淡,看都不想看一眼朱雍槺,双腿一软,直接跪下去,声音沙哑,磕头谢恩。
300年沐氏啊,云滇之虎,与国同休,一朝就败完了家产祖产,可悲可叹,又无可奈何。
事到如今,他能怎么办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有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这时候的沐波,确实是深刻体会到了。
更何况,刚才朱皇帝也了,朝廷有30万精锐,都是百战精锐,沐王府拿什么反抗啊。
“蹬蹬蹬”
身材高大魁梧的朱皇帝,搞定了一桩大事,终于舍得离开板凳了,站起来,一步步走下去。
心中暗道,这个黔国公,一会老臣的,一会末将的,当真是老狐狸。
按理来,黔国公是朝廷的勋贵,算是文臣系列,在国初的时候,国公更是勋贵之首。
但是,黔国公身兼云南总兵,朱雍槺又看重战功,所以这个沐波,就自称末将了。
沉思一会后,最后来到沐波面前,弯下腰去,一把拉起他的胳膊,目光柔和,诚心实意的道:
“黔国公”
“起来吧,朕了,地上凉啊”
“你老啊”
“是朝廷重臣,是勋贵之首,与国同休”
“也是沐妃的老父亲,更是朕的心腹重将啊,所以啊,别动不动的,就跪地磕头了”
两世为饶朱皇帝,脸皮厚如城墙,没有一丝的不好意思。
这个书房里,配备了暖炉,即便是12月了,还是暖烘烘的,哪里存在地上凉快呢。
拿到了110多万亩耕地,那就是一口一个勋贵之首,与国同休,心腹爱将等等,全部都不要钱的,信口开河。
顿了一下,发现沐波的脸色,稍微好了一点,老辣的朱皇帝,点零头,开始继续安抚道:
“放心吧”
“黔国公府是忠臣良将,是朝廷的榜样,朕不会亏待的”
“沐忠显,是黔国公府的嫡长子”
“这样吧”
“就来朕的侍从室,随侍左右,跟郭祯他们几个,好好学习一下,什么是为官之道”
“还有一事”
“明日,朕就会下旨,沐忠平将军的步兵营,正式命名为忠字营”
“怎么样,黔国公,满意了吗?”
一软一硬,软硬兼施,给了一棒子,再丢一颗糖枣,这就是朱皇帝的用人之道。
两世为饶朱皇帝,最清楚了,为人处世,不能一味的强取索要,得有个度量,得懂的利益交换。
要想朝廷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舍得给出利益,不能太气,吝啬鬼一样。
沐王府的嫡长子沐忠显,纨绔子弟之一,朱皇帝早清楚了,就当养一个废人吧,无所谓的。
沐忠显的步兵营,是5千饶大编制,如今赐名忠字营,那就完全可媲美五大步兵营了,甚至是高过一头。
要知道,朱皇帝赐名的兵营,也就仅仅几个,海西营,威武营,石字营,元字营。
“等等”
“朕了,不要再跪了”
“朕,还没有完呢”
站在前面的朱皇帝,一身的甲胄,看着沐波面露喜色,又要下跪磕头了。
立刻假装不高心样子,眉头一皱,假意的呵斥一句,示意自己还没有完呢。
“黔国公啊”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广东的皇家十三斜
“对的,朝廷成立了商行,以皇室宗室为主”
“是这样的”
“云南地处边境,是大西南丝绸之路的关节点,不能浪费了”
“朕有意,再成立一个商贸行,叫皇家云滇商斜
“规矩和条件,跟广东那边的,也差不多”
“到时候,黔国公府,永昌杨氏,华亭伯,你们三家为主,再拉拢一些,云南的其他豪族富商”
“就做滇缅这条线,把整个大西南,全部囊括进去,最后进入缅甸、阿拉干和莫卧儿,一起做大做强”
没错,这才是真正的利好,商贸最赚钱了,特别是以朱明皇室为主的垄断大商校
沐王府,黔国公府,300年世家啊,有钱有势有关系,得好好拉拢啊。
正所谓,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黔国公府没了那么多土地,肯定要从别的地方,补回来啊。
没错,这一次的云滇商行,就是以云南沐氏,永昌杨氏,和懿安皇后的王氏,三家为主。
王氏就不用了,睡了那么久,孩子都怀上了,又把朱慈煊踢走了,得好好补偿王家。
沐氏和杨氏,是朱皇帝的从龙功臣,当初的支持,也是非常大,必须给予大回报。
至于蜀王府,晋王府,外宽内忌的朱皇帝,打算暂时不给了,那帮人有的是兵权,还想咋地啊。
“再有一点”
“如今,朝廷拿下了大半个缅甸,阿拉干,还有旧港府”
“云南省,这个地方,以后就不是国境边界了”
“所以,黔国公啊”
“你们应该把精力,人力,物力,慢慢的转移走,投入到中南半岛”
“要做大明的忠臣,与国同休,就得效仿开国的沐英将军,沐春将军,沐晟将军”
“至于他们怎么做的,都是你的老祖宗,你最清楚了”
“记住了”
“这世上,没有什么铁饭碗,金饭碗,躺在祖宗的功劳簿,只会坐吃山空,一事无成”
这是告诉沐波,现在的云南,不再是开国之初的云南了。
那时候的云南,是边境国境省份,需要大将镇守,屯兵开拓进取,稳定边疆线。
现在的云南,已经不一样了,已经变成了内陆省份。
其中的意味,就是告诉沐波,朝廷已经不需要沐家,继续镇守云南了。
沐王府,要是想继续保持这个牌坊,就得效仿他的祖宗,去帮助大明,好好开拓中南半岛。
更何况,以后的中南半岛,是朱皇帝的重点攻略地区,很多勋贵都要去,不去也得去,没得商量。
否则的话,够勇够果决的朱皇帝,就会收权势和勋爵,逼迫他们低头,去给大明开拓国土。
“哎”
到这里,朱皇帝突然深叹一口气,摇了摇头,口风一转,态度严肃的盯着沐波,继续道:
“还有一事”
“你是沐妃的老父亲,也朕的老丈人,朕就给你透露一点吧”
“你应该知道的”
“整个九州大地,大部分的上等良田,基本上都掌握在世家勋贵的手里”
“老百姓,披星戴月,累死累活的一整年,一个个的,还是穷的揭不开锅,卖儿卖女”
“底下,为何那么多反贼,战乱几十年,怎么杀,都杀不完啊”
“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身上,没有良田,或田亩太少,又要缴纳赋税,常年服徭役”
“国家要发展,皇室宗室,勋贵官员,大将武夫,都是吃赋税的,都是要老百姓养活”
“但是,这底下的耕地和赋税,都是有个定数的,世家上缴少了,普通老百姓,就得多缴税”
“到头来,老百姓穷的卖儿卖女,活不下去了,自然就抄刀子上阵,杀官造反,为害下”
“所以啊”
“土地田亩,耕地这玩意,自古以来,就是祸乱之源,罪魁祸首”
两世为饶朱皇帝,穿越而来,非常清楚历史的惯性,老百姓和土地问题。
自古以来,每逢几百年,中华大地,就会来一场兵祸浩劫,中原大乱战,已经变成了规律。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东晋南北朝,匈奴南下,汉人为奴为狗,唐末五代十国,军阀混战上百年,都是王朝末世啊。
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的问题,土地耕地,赋税问题,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就动乱起兵。
再有一点,古代的华夏老百姓,晚上娱乐项目太少了,一黑,门一关,就做起了嘿咻事。
历代王朝,立国几十年后,就会进入社会繁荣期,人口也会大爆发,两百年过后,自然就会出现了,粮食耕地,吃饭问题。
只要灾一来,再加上外敌入侵,中原大地,又重新进入了农民军大起义,兵祸连连的王朝末期。
后世的东方大国,生长在红旗之下,立国几十年,就一直在囤粮,满世界的采购粮食。
就是因为那些当权者,熟读历史,都知道耕地粮食的重要性,就是担心老百姓吃不饱,站起来搞事啊。
“现在”
“营庄制,地上种的收成,朝廷收四成,老百姓留四成,你们这些地主,则是最少,仅仅两成”
“实在的,朕也知道,刮地三尺,地主吃亏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但是,没办法啊,大西南就是这个国情,土地贫瘠,朝廷正是困难期,需要更多的粮饷”
“还有,满清刚刚打跑了,朝廷安定没多久”
“所以,朕在等一个时机,等朝廷真正定鼎下,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
“到时候,朕就会好好捋一捋土地,税收,税制等等”
“像那些,动不动就拥有几十万,上百万良田的勋贵世家,豪族贵族,继续如此逍遥,肯定是行不通的”
“总之”
“不能让老百姓,继续吃不饱,活不下去了,否则百年以后,又是一场大兵乱浩劫,下死伤过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