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轰、、”
昆明南城外,10里的一处荒山,火炮的试验场上,硝烟弥漫,火星飞溅,轰鸣声响彻云霄。
两里外的目标物,浓烟滚滚,玉石俱焚,当真是炮火所至,无坚不摧,糜烂可数里。
灭清将军炮,12斤的重型实心炮弹,灭霸将军炮,16斤的重型实心炮弹。
一炮过去,数道几米厚的挡土墙,瞬间就抹平了,尘土飞扬,化为粉齑。
这就是朱皇帝,为何选择城外10里的地方,实验这些重型火炮。
太凶猛,太残暴了,真正的打炮声,震耳欲聋,冲破际啊。
云南刚刚平定,一年时间都不到,朱皇帝都有点担心,老百姓听到后,吓坏了,又出现骚乱动乱。
“嘶嘶嘶”
“咕噜、咕噜、、”
“啊哈、、”
、、、
周边的一众老武夫,李来亨,尚可喜,袁宗第,郝永忠,秦翼明,谭益等人,肝胆俱裂,目瞪口呆,纷纷咂舌,倒吸冷气。
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武夫,当然见识过火炮的威力,但像这种,如此残暴的火力,确实是吓到了。
特别是灭清将军炮,已经连续发射两刻钟,不带一口气歇的,往死里轰的节奏。
此时此刻,光头将因道侯尚可喜,仿佛又回到了广州城的平南王府,被城外的明军,昼夜不停歇的轰炸,寝食难安啊。
同样,临国公李来亨,靖国公袁宗第,益国公郝摇旗,更是频频对视眼色,都在对方的眼中,发现了庆幸和恐惧。
庆幸的事,李采薇终于可以入宫了,忠贞营总算被朱皇帝接纳了,洗白了闯贼流贼的身份。
恐惧的事,明军的火力,太凶猛凶残了,确实是今非昔比了。
倘若,忠贞营不接受朱皇帝的橄榄枝,继续窝在夔东山旮旯,终有一,他们也要死在这些豪横火力下。
“啪啪啪”
“好好好,好啊”
“这就是朕的,灭清,灭霸将军炮”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歼灭一切鞑子,干掉所有的敌人”
“王侍郎”
“加大人力物力,尽快造上几百门,二炮营等着换装”
“黄主事,连主事”
“记住了,户部上下,要优先提供工部的粮饷和物资开支,不得有半点克扣短缺”
“将来的某一,朕就靠这玩意,敲开满清的乌龟壳”
“哈哈哈”
站在最前面的朱皇帝,放下手中的长筒望远镜,朗朗大笑,大夸特夸,豪气万千啊。
看到效果后,朱皇帝大手一挥,下令工部户部,提高优先级,尽快打造更多的火炮。
没错,朱皇帝回师云南,就是一边整顿朝廷,一边休养生息,打造更多的兵械,以备下一次的大战决战。
火炮,才是真正的战争之王,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啊。
当年,满清能横扫中原,马踏江南,毁城灭口,所向披靡,还不是靠他们手中,几百上千门红衣大炮嘛。
所以,朱皇帝的军队,也要装备几百上千门,镇虏、灭虏、灭清和灭霸,各种大不一的火炮,轰死歼灭满清鞑子。
更何况,大明王朝,有了上缅甸和中缅甸,就会有足够的战象,运输重型火炮,一点问题都没樱
满清就不行了啊,他们的红衣大炮,都是在京城生产,这要是运输到大西南,那就呵呵了,千山万水啊。
没办法,满清鞑子,入主中原后,向来忌惮打压汉人,这种军国利器,怎么可能放在江南啊。
“陛下”
“诸位大人,将军”
“请看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没错”
“这就是自生鸟铳,自生抬枪,还有自生手铳”
一刻钟后,朱皇帝,带着一众文武,来到另一处试验场。
工部火器司郎中赵烁,一把掀开帆布,指着上面的火器,满脸自豪,开始大声介绍。
这个赵烁,是赵士桢的族人,大明火器专家之一,也是工匠营的元老人物之一。
“陛下”
“工匠营,为了打造这一款自生鸟铳,耗费了半年时间”
“还特意从徽州,找来了东郊先生的族人,一起合力打造完成”
“陛下”
“这一位,就是毕应福,他的手艺,可比老臣的精湛多了”
完后,赵烁把手指向一边,一个叫毕应福的中年男子,身材消瘦,双目炯炯有神。
东郊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毕懋康,万历年间的进士,崇祯年间的兵部右侍郎,火器兵械专家之一。
这个毕应福,就是毕懋良的儿子,毕懋康的大侄子,家传的火器行家。
毕懋良,也是名人,万历年间的进士,曾任户部右侍郎,崇祯年间的工部左侍郎。
牛人毕懋康,着有军器图,打造了武刚车,神飞炮,还有大名鼎鼎的自生鸟铳。
术业有专攻,兵械火器也是如此,各有各的套路。
牛人赵士桢,发明了迅雷铳、掣电铳、火箭溜、鲁密铳、鹰扬炮等等。
所以,当初在勇卫营的时候,赵烁很快就搞定了抬枪,因为抬枪跟鹰扬炮差不多,都是重型鸟铳。
但是,涉及到自生鸟铳,毕家才是真正的行家。
好在,朱皇帝打赢了一系列的战争,灭了二十多万清军,名扬下。
这不,工部的朱企鋘、王文简和赵烁等人,很快想到了徽州的毕家,以朝廷的名义,再次招募毕氏的专家。
毕家的上一代,出了毕氏兄弟,两个六部重臣,看到使臣后,立马沿着长江,进入大西南,再次加入了工部。
“草民毕应福”
“叩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被赵烁点到名的中年男子,立马从人群后面站出来,浑身激动颤抖着,跪地磕头,高呼万岁。
毕家又露脸了啊,太不容易了,20多年了啊。
崇祯末年,北京的朝廷没了,南边的朝廷,也是过眼云烟,颠沛流离。
毕家,在万历年间,启年间,崇祯年间,也算是江南官宦豪门了。
但是,朝廷南迁以后,毕氏两进士一退,毕家就不行了,有点没落的趋势。
现在,不一样了,大明西南朝廷,再次强势崛起,闻讯得到机会的毕家,肯定要往前冲啊,期望重现家族的辉煌。
“不用多礼”
“起来吧”
站在前面的朱皇帝,放下手中的遂发手铳,点零头,再把目光看向地上的中年人,肯定的道:
“还有,你也不用自称草民”
“毕氏两进士,是两个朝廷重臣,也算是大明的功勋之臣”
“这样吧”
“你还是在工部吧,任职工部郎中,协助王侍郎,搞好兵械火器”
“吧,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自生鸟铳”
“不,不要叫自生鸟铳了,有点拗口”
“既然是燧石生火发铳,那就叫遂发鸟铳吧”
刚刚赵烁介绍的时候,王文简就在朱皇帝身边,声详细的介绍毕氏一族。
毕竟,朱皇帝才多少岁啊,毕氏辉煌的时候,他还没出生呢,肯定不清楚情况了。
所以,听闻毕氏一家,是一门两进士,两侍郎的时候,朱皇帝的态度,立马变了。
大手一挥,草民变工部郎中,正五品大官了,位列尚书,左右侍郎之下。
没错,朱皇帝最喜欢用这种人,正统的明臣世家,没有降清的人,基本上人品都有保证。
“回陛下”
“诸位大人,将军”
满怀激动的毕应福,太激动了,站在一大堆重臣大将中间,躬身抱拳行礼,声音都有点颤抖的样子。
“大家请看”
“这些自生,不,遂发鸟铳”
“跟以前常用的火绳鸟铳,区别不是很大”
“看上去都差不多,铳管、照门、照星、铳廷铳机,都是双手端稳铳管,瞄准目标,再发射”
“唯一的区别,就是铳机,点火的方式不一样,以燧石铳机,代替了火绳铳机”
“以前的鸟铳,是火绳铳,火门枪,演变改进而来的,能双手持铳,瞄准击中飞鸟,故命名鸟铳”
“在战场上,前线的将士们,先往铳管里,填装夯实弹药,再往铳机的火孔,倒入少量的引火药”
“准备完成后,再瞄准目标,单手扣动扳机,用燃烧的火绳,点燃铳机里的火孔火药,最后引燃铳管里的火药,完成发射”
“缺点很多,大家都是行家,都很清楚”
“火绳铳,鸟铳的弱点,就是在火绳上面,对明火的要求,是最大的麻烦”
“将士们,临战的时候,需要点燃火绳备战,”
“且要时刻盯着火绳,担心火绳熄灭,时刻调整火绳长短,以防止点火的位置不对,无法点燃铳机”
“更重要的事,下雨,或阴雨的时候,火绳鸟铳,一不心火绳就灭了,根本无法持续使用”
工科男,技术男,火器世家出身的他,就是这样,一板一眼,一丝不苟。
这个毕应福,就是这么拿着一支常用的鸟铳,从火门铳,火绳铳,一直介绍到手里的遂发鸟铳。
特别是鸟铳的铳机,火门,火孔,做了详细明,如何填装,瞄准点火发射,最后击中目标。
所以,明朝的火器,其实是蛮厉害的,这种鸟铳,已经有了后世步枪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