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N次元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第641章 保定市容城县非遗-容城八景、北张村(西牛营村)南乐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1章 保定市容城县非遗-容城八景、北张村(西牛营村)南乐会

保定市容城县非遗:容城八景与北张村(西牛营村)南乐会

保定市容城县,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土地,孕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容城八景与北张村(西牛营村)南乐会作为容城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容城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更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容城八景:历史与自然的交响乐章

容城八景,作为容城县的一大文化亮点,承载着容城地区的历史记忆与自然美景。据《容城县志》记载,容城八景包括“古城春意”“易水秋声”“玉井甘泉”“白沟晓渡”“贤冢洄澜”“忠祠松雪”“古篆摇风”“白塔鸦鸣”。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是容城人民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古城春意”位于容城县城北的城子村以东,据传为隋末唐初起义领袖窦建德所建。每逢春季,这里草木畅茂,生机盎然,仿佛诉着古城往昔的辉煌。“易水秋声”则描绘了容城境内易水河秋的景象,河水潺潺,秋风送爽,激发着人们对燕国勇士的悼念之情。“玉井甘泉”位于午方村,传金代世宗皇帝曾在此品尝甘泉,赐名“甘泉”,成为容城的一大奇观。

“白沟晓渡”展现了白沟作为水陆码头的繁忙景象,每日清晨,水运如织,商贾云集,是容城经济繁荣的见证。“贤冢洄澜”则讲述了先贤刘因之墓在洪水中的奇迹,河水冲决却独未冲毁刘因之墓,彰显了先贤的威德。“忠祠松雪”是为祭祀先贤杨继盛所建,每当风雪交加,松柏挺立,清翠亭秀,寄托着人们对忠臣的敬仰之情。

“古篆摇风”与“白塔鸦鸣”则分别展现了容城的文化底蕴与神秘色彩。前者位于县政府院内,古篆碑刻在微风中摇动,仿佛诉着千年的历史;后者则位于白塔村,塔已毁于文革时期,但传中拍手相击鸦声即应的神奇景象,仍让人遐想连篇。

北张村南乐会:古乐新声的传承者

北张村南乐会,作为容城县传统音乐的代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据传,光绪十五年(1889年),邢台南宫吹歌艺人王云腾、王文云兄弟游历至此,以高超的技艺折服村民,并留此传授南乐吹歌,组织起北张村南乐会。这一传统音乐团体,以笙、管子、云锣、唢呐等乐器为主,演奏曲目文卓典雅、大悲大喜、各具特色,能演奏的传统曲目佣尺不段》《大清河》等几十首。

北张村南乐会不仅在节庆、庙会、祭祀、丧礼等场合中不可或缺,更成为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师们义务排练和演出,将这份对音乐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感情融入每一次演奏郑近年来,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北张村南乐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乐师们精神振奋,广大群众也更加了解和喜爱这种艺术形式。

为了传承和发展南乐会,村里干部联系本村学校,自2017年春节开始从学生里招募新学员。如今,南乐会已有60多饶庞大队伍,其中不乏七八岁的学生。他们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免费接受培训,为南乐会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牛营村南乐会:古乐遗韵的延续者

与北张村南乐会相呼应的,还有西牛营村南乐会。作为容城县传统音乐的另一朵奇葩,西牛营村南乐会同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虽然关于西牛营村南乐会的具体起源与传承脉络已难以考证,但其在容城地区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

西牛营村南乐会的演奏风格与北张村南乐会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乐师们同样以高超的技艺与对音乐的热爱,将南乐吹歌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容城地区的各种文化活动中,西牛营村南乐会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未来之路

面对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容城八景与北张村(西牛营村)南乐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政府与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教育普及等方式,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非遗文化的传承也应注重创新与发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与需求,对非遗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例如,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记录与传播非遗文化,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让非遗文化更加贴近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