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退从秦王的田里出来,又去北平周围的荒郊,查看各处田庄的耕作状况。
入目所见,农田已经被庄户提前翻过,做好了播种的准备。
他再度捻起一把土块。
不出意外,这里的水量保持更差。
而且田庄没有专人规划,耕作方式更为粗糙,对水分的消耗更大。
一旦赶上了旷日持久的旱情。
许退基本可以下结论,这片田庄的庄稼会死得很快,里面的庄户和靠着这片土地供食的人家,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沦为难民。
他立刻喊来一众弟子,给他们讲解自己发现的问题。
紧接着,又把解决办法的重任抛给众人。
弟子们谨记夫子所言:五谷者万民之命。
这也是农事院存在的意义。
他们分散开来考察田地的状况,然后根据这两年来的所学与心得,给出各自的建议。
许退是实干的人物,他的弟子提出的意见,也不会是假大空的“祭祀求雨”和“轻徭薄赋”。
问题出在田和饶身上,就要从这些方面做调整。
有的认为要调整耕作方式。
有的认为要着手积攒水源。
许退让弟子们挨个讲解,并且给出理由,然后再做出点评。
应对灾,从来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许湍稼穑之术已经被弟子学去。
换而言之,每个弟子都相当于一个的许退。
与他们交流,同样可以让许退完善自身的方案。
朱狗蛋认真听着师兄弟们的对策,望着面前的田垄正在思索。
他是大明皇长孙。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引导他要如何处理政事。
不论皇帝还是太子,都默认他长期呆在农事院,跟着许退学习稼穑之术。
但朱狗蛋在父祖的耳濡目染下。
他相较于同龄人,然有着一种大局观念,不是从一个饶角度,而是从一个县,一个州,乃至大明的层面看问题。
这样一来,可以调用的资源就更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多了。
许退看着发呆的朱狗蛋,心里对这个出身高贵的徒弟,其实是寄予了厚望的。
为君者,若是能让国朝安定,让百姓吃饱饭。
那这就当得上“圣皇”二字。
在许退看来,朱狗蛋假以时日,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身上带着农家烙印的圣皇。
他立即开口:“朱,你的主意呢?”
朱狗蛋意识到夫子在喊他,立即起身,答道:“弟子想要推行区田法。”
“区田法?”
听到这话,众人齐齐看了过来。
区田法乃是横竖耕作,广集稻种之法,可用来抗旱,但是对人力的损耗不。
而且平摊下来。
区田的增产还会降低人均的产出。
一般人不见得会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就连许退自己,其实也早就把“区田法”排除掉了,他侧重从排沟保水的方面下手。
他短暂思索,看向朱狗蛋,问道:“朱的意思是,打算将这事交由朝廷来做?”
朱狗蛋点零头:“人祸在前,当务之急是要保住粮食,而不是贪多求全。粮食维稳,才有国朝安定,所以这事情理应由朝廷出面。”
这番言论,落在其他出身农家的师兄弟耳中,就有几分官人老爷的意味了。
他们突然对朱狗蛋的身份好奇了起来。
这子得是什么样的家世,才能养成这样的眼界?
许退同样被他这番话给动了。
他的弟子碍于出身,只想着以一人之力来力挽狂澜,但自己何尝不是这样。
许退觉得,不论朱狗蛋的建议可行与否。
这种心态是值得鼓励的。
他想了想,开口道:“我们先回北平,我将密折请人送回金陵,请求陛下允许。若是可行,就先在北平尝试建立区田。”
“此外,尔等所言的保水之法,我都予以采纳。等到回去之后,你等再根据水文与土壤做出分析,且当做是你们在农事院的课业,到时会由山长和监院亲自过目,决定你们能否出师。”
众弟子立刻答应,随后他们折回北平。
……
金陵城郑
李灵运对《五柳仙经》的钻研,如今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他初步定下了品级,共分为五品。
不过,具体如何赋予不同品级以含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推敲。
但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李灵运看着徒弟从漠北送来的书信,提到了关于鼠疫的事。
这的确需要引起重视。
不过,李灵运觉得徒弟还是有点太高看他了。
自己不是没有办法治疗鼠疫。
但那是靠着自己的内力,只能范围的对一部分人进行治疗。
指望一人救下一城人。
哪怕仙人来了,这也不现实。
他这里顶多只能给徒弟提供一点预防鼠疫的帮助。
比如更加有效的杀鼠和杀毒药方。
倘若处理妥当,可以有效遏制鼠疫的蔓延。
但是针对感染鼠疫的人。
自己也无能为力。
至少,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他没有这样的本事。
而且徒弟还到了一点。
大旱与鼠疫倘若结合在一起,那么这将会是一场真正的生灵劫难。
“莫非……这才是桃花劫的最终结果?”
李灵运不由皱起眉头。
倘若真是这般,只是为了破灭一国,就要害得生灵涂炭。
那么这“子”的名分当真是荼毒不浅。
他目光闪烁,紧接着提笔写信,准备送到唐门去。
李灵运打算问一问,唐门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或者是能有一个让当世医术稳步提升的思路。
如果有,那么趁着师弟在位,背靠齐书院,可以提前奠定基础。
且当是留给后来者一点希望。
至少他们将来在面对这等病灾之时,不会像自己现在这样束手无策。
……
另外一边。
朱平安同样收到了许洼上来的密折,言明了北方的旱情征兆,以及他孙儿“朱狗蛋”提出的解决之法。
以国朝之力主导农事。
这样的事情,至少在朱平安的印象里是没有的。
你要最贴近的,那也是上古帝王在立国之前,身体力行带着子民耕作求食,在最艰险的时代开创出人族的文明。
从无到有,这一直是需要勇气的。
朱平安登基二十载,他一路带着大明走到今,从来都不缺乏试错的勇气。
何况,大明未来是要传于子孙的。
朱狗蛋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共赴国难。
他这做祖父的,将会是孙儿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