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速度与激情7》上映31,以24.23亿华币的成绩下画。

票房榜冠军易位,影迷只能等待下一个奇迹。

《复仇者联盟2》上映至五月底,票房潜力也被榨干了。

谢苗和陆洋都松了口气。

“进口片越来越猛了,动不动就单日两亿三亿!

以前我们哪里敢想,上映一个月能破亿都得让电影频道大书特书好几。”

没人讨论亿元俱乐部,十亿俱乐部刚成型,二十亿影片就轰炸了市场。

李元青都已经在展望三十亿。

市场在狂飙。

只有谢苗这些演员仍然在碰运气。

碰到爆款就能飞升。

他也很希望《目中无人2》能大爆,吴晶现在身边围着一群好人,李元青不是专业动作片演员,但只要圈里有动作片剧本,第一个考虑的不是他就是房龙。

哦对,现在又多了个张晋。

《跑姆大火,他现在也有了不少粉丝。

各行各业想要拔尖,只有拼命卷下去!

所以在《目中无人2》首映现场,谢苗就透露自己已经在拍摄新的动作片。

“是一部警匪对抗,惩恶除奸!

我们一开始命名为《东北警察故事》,但剧本被李导润色了一下,改名为《大人物》。

奥斯卡编剧出手就是不一样。

真不是恭维,确实更爽了些。

我有信心会是一个更棒的动作片系粒”

有影迷问道。

“那《目中无人》系列还会拍下去吗?”

“会的,世界观会不断拓展,故事也会更加精彩。

其实到现在为止,《目中无人》的成本都不高,我在剧组确实叫不上价。

低成本,多渠道销售,院线、电影节、互联网,青奕公司有一整套流程,所以真的赚钱了。

不赚钱,公司不会为了年年几百万几千万的砸。”

谢苗之所以要这么讲,第一是给影迷信心,这一部不会是终点。

第二就是澄清他在青奕吃闲饭,更有甚者还能传他被青奕某高管“包养”,即便《目中无人》成绩不佳还是强行上马,总之越传越邪乎。

谢苗很无语,他都有孩子了,公司里四个男艺人,另外三个都比他个子要高也更好看,高管能看上他啥?

谣言没有影响电影票房。

周五公映时,电影凭借前作基础粉丝拿到两千两百万华币。

周六上涨一部分。

但没想到有部日本动画情怀电影大爆!

《哆啦A梦伴我同蟹当日飙升至八千多万!

陈曦都纳闷儿了。

“有这么多人愿意看这部动画片?”

李元青也没能预料到这部电影。

躲了《速度与激情7》、《复仇者联盟2》竟然没躲过《哆啦A梦》。

这片子他之前也没啥印象。

“《目中无人2》具体什么情况。”

陆洋告诉他。

“周五两千多万,周六三千多万,周日数据没出来,但部分院线都上座率掉的很快,明又是工作日,恐怕就只剩下一千来万甚至更低。”

“预估总成绩能有多少?”

“破亿应该是没问题,再往上很难了。”

若只是破亿,片方也就能分三千到四千万,成本加上宣发也能有两千五百万往上,再刨去各种路演、杂费,真没能赚什么。

唯一值得庆幸,有个酒类品牌投了一笔赞助费,这个算纯赚。

纠结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

李元青安排道。

“那就去戛纳卖片,能卖多少卖多少,这个系列间隔时间太短,粉丝基础不够,就先暂停。

把《大人物》先拍完。

反正给谢苗的安排就是不停尝试,只要他还在能打之年,就只能多打几部,打出一个爆款出来!”

有些时候真得信命。

李元青不是神,不可能每次拔升个人命运都能成功,他自身要是不够努力,也接不住富贵。

谢苗努力吗?

他觉得自己也很努力。

吴晶跑遍几十个城市,他也仿照同样方式,从沿海至内陆,票仓城市一个不落!

国内跑完又飞去戛纳。

青奕公司给他安的“李连杰接班人”被讹传成“李连杰之子”,他做完澄清之后又披着“接班人”的皮与那些外国人热情交流,展示拳脚功夫!

还不是为了能多吸引一些观众,卖高一点版权。

身心俱疲但却不能停。

动作演员打不出爆款就只能转行做幕后武指,他觉得自己还能打,就得拼命!

留在戛纳的国内记者,为谢苗准备的版面不多。

他们都在关心侯孝贤今年带来的《刺客聂隐娘》。

这片子首映之后反响非常棒!

场刊评分再现当年《寄生虫》3.5的高分。

更重要的是,没有对手!

《寄生虫》还能和《爱》斗得有来有回。

《刺客聂影娘》场刊第一毫无争议,甚至它在预测博彩网站的赔率也最低!

当然,也不是没有争议。

该片美学风格独树一帜,窄画幅、长镜头、美不胜收的美术与摄影,充满古典雅致的东方韵味,是侯孝贤个燃演风格的集中展现。

但导演过分化繁为简强调意境,导致影片叙事简陋,而且鉴于影片的时代背景,有些国外媒体观影时感觉云里雾里,评论该片“晦涩难懂”。

李元青和刘奕菲今年都没去戛纳。

因为《看不见的客人》被魔都国际电影节预定展映,雅各布比任重轮来的时间晚了些。

虽然没去,记者还是想要询问他对《刺客聂隐娘》的看法,万一真收获了一个大金棕榈,这就是国内第三个了。

李元青想不评价都难。

原因是马伯庸就《刺客聂隐娘》的影评爆发了一场口水战。

“这影评写的太牛了,能强烈感受到作者隐在文字背后的呐喊,我决定不去看了。另外一句,华国很多导演差的恰恰是把一个故事老老实实讲顺的传统叙事能力。”

这段话的对吗?

很对,但却是句正确的废话。

侯孝贤是哪个年代的导演?他拍的也是文艺片,你用“把故事讲顺”的标准来看待他的电影,就像逼着一个数学博士只用加减法算出一道微积分一样,能加出来吗?能啊,加到极限次数不就行了。有意义吗?没意义啊。

所以业内专业影评人都对马伯庸的话表示反对,但观众很支持,他们也看不惯第五代导演非要把一个简单故事扭来捏去,最后弄成看不懂的样子。

美其名曰。

“这才是高级审美,这才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