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武侠 > 龙马仙灵传 > 第60章 舌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一会,长公主就来了。

“石子,你在门外候着吧,我要给长公主授课了。”王少傅道。

宝儿退了出去。

一上午,宝儿听见里面不时传来王少傅的声音,公主没有话,不禁心中有些纳闷。

“这长公主改性了,怎么这么乖。”这正想着呢,就听里面公主的声音响起,而且非常大。

“我怎么不好好学了,这学累了,看一看歌赋怎么了?”

“老夫不是看看歌赋不行,只是这乃乡野俚曲,不是大道,终究登不了大雅之堂,公主还是少看为妙,没事多看看经国治事的文章,即使要看歌赋,多读读诗经等一些大家所着就可以了。”

“什么乡野俚曲,本公主看好的很,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真实描写了美好的乡村生活,透出了大唐子民对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什么美好,有什么不能看的?”

“老夫也没它就不好,公主乃皇家贵胄,又是长公主,这理所当然要学习儒家正道,这些道还是不看的为好,以免沉溺其中,耽误了学业。”

“王少傅,我想问你,什么样的皇帝才算好皇帝?”

“公主请慎言,做为臣子怎能妄议皇上。”

“谁叫你议论父皇的?少傅你不是常将经国治事挂在嘴边吗?你不是常常对我谈古论今吗?你不是翻来覆去教导本公主要以下为重吗?这怎么了?难道您还不知怎样做才算一个好皇上?”

“我当然知道。孟子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也是太宗皇帝留下的祖训。”

“你知道就好,那本公主以为这两句话最主要的思想,是表达这下万民才是国柞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那江山才得稳固,只有这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才能万民归心,代代相传。不知道王少傅以为呢?”

“长公主深知其中精髓,老夫深感欣慰。”

“既然少傅也认同本公主的看法,那为何要阻止我去学习老百姓们代代口口相传的词曲,为何对下百姓喜欢的生活进行贬低,为何将万众子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不屑一顾。”

“我...。”

“王太傅,你刚刚都承认了这下百姓重要,那我们皇家怎样?怎样才能做到让这老百姓重要?怎样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怎样才能让这下百姓万民归心?是整坐在这人云亦云?还是抱着书本翻找历朝历代那些治国良策、那些名家大儒的经事良言来对照执行?还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行其道,不问民间疾苦,不听人间冷暖,不总结理政得失的去自作主张,自行其政,自以为是,甚至可以是坐井观,故步自封,夜郎自大都不为过。这样怎能做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怎能践行太宗皇帝的祖训,这样怎能让万民归心,大唐世代繁荣昌盛呢?”

长公主一通长问,王太傅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

“我的娘来,这长公主可以呀!有点真材实料,我以前可看她了,这以后可得心了。”在门外听的真真切切的宝儿心中想着,同时感觉又有点好笑,不禁生出了对王少傅的一丝同情。

“您阻止一个皇家贵胄去了解百姓心中所想,阻止一个整都出不了宫的长公主去通过歌赋去了解人间欢乐疾苦,阻止本公主想为大唐,为社稷,为父皇分忧解难的赤子之心,真不知道王太傅您是怎么想的?您一个博览群书,德高望重,人人夸赞的世家大儒难道就是的坐在那儿传道受业,谈古论今?这整两耳不闻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治理好国家?就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不敢苟同,更不会遵照去做,我要做一个真正为百姓着想的长公主。”

“我...,我...,本少傅也不是...,长公主你现在是求学的黄金年龄,我只是认为这阶段还是多受点正统的教育为好,多一点经史子集方面的学习,这对你以后的成长很重要,也不是让殿下对外边的事不闻不问,对这民间疾苦视若罔闻,这不是长公主你还吗?这问道治国可得循序渐进,可不能拔苗助长呀!”

“那是您的事,本公主可不这样认为,父皇了,什么事都要从培养,从做起。”

“那长公主,你尽快完成老夫布置的任务吧,到时我还要检查,上午的授课已经结束,老夫还有事先告退了。”

“王太傅,我以后一定会按时完成作业的,但您可不得阻碍我学习其他关于有利治国的学问,再这首曲母后也喜欢的紧。”

门开了,王太傅走了出来,宝儿分明看到急匆匆走出来的太傅用袖子不停擦着额头的汗水,看都没看他就走了。

“石子,你进来。”宝儿听见公主喊他,就走了进去。

“你等我一会,我赶快将它抄完,咱们再好好话。”

“唉!终于抄完了,这老头还真是倔,每都布置这么多无聊的抄书作业,真不知道有什么用?”

“长...,文娴喝水。”

“咕咚。”长公主喝了一大口。

“石子,我刚才在屋里的你都听见了吗?”

“差不多吧!”

“那的咋样?”

“真不知道你这个公主脑子怎么想的,你把少傅都怼成那样了,你问我一个奴才咋样?”宝儿一肚子郁闷。

“长公主字字珠玑,引经据典,句句都是醒世良言呀!真的让石子大开眼界。”宝儿没有办法随口答道。

长公主听到宝儿这样没有接话,从书桌前走到了宝儿面前。

“文娴...,文娴...,你这是...,这是咋了?”宝儿看着一直上下打量着他的公主,心里有些发慌的问道。

“你不诚实。”

“怎么了?”

“什么字字珠玑,引经据典,醒世良言,这可都是成语经典,你一个乡村童和一个野游和尚学了没几,就能掌握这么多,就能运用的如此熟练,我怎么就不相信呢?”

“我的娘了,这一不心又漏马脚了,这长公主真不好对付。”宝儿只得硬着头皮圆下去。

“文娴,我也不知道呀!听黄五公公,有些云游的和尚道士可都是文人出家的,不少都有大本事,也许我遇到的老和尚以前是个大文人也不定呢?”

“噢,对了,你还没跟我你当年救治云游的老和尚的故事呢,文娴很好奇,石子,你现在和我呗。”

宝儿对长公主这种跳脱的思维渐渐的适应了。

“其实也没啥。”宝儿嘴里着,心里在仔细的运筹着,他知道躲不过去,迟早要,他得尽量编的合情合理,尽最大可能考虑细些,少些漏洞,这长公主聪明着呢。

“呗,你就呗。”

“记得那年我刚满七岁,一个雪的早上,我去林中拾柴火,路上遇到了一个受了重赡老和桑”

“你怎么知道他受了重伤?”长公主插口问道。

“这就来了,我可得想好了再,千万别漏了马脚。”宝儿心中念叨。

“我看他胸前都是鲜血,而且地上也好多,当时把我吓了一大跳。”

“那后来呢?”

“他躺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当时气那么寒冷,我还以为他死了,都不敢过去。谁知道我正准备绕道离开...。”

“石子,这你做的可就不对了,我看书上,这行走江湖,当义字为先,这有人受伤了,既然遇上了肯定得上前相助呀!再,佛家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我的个长公主呀!你长居深宫,锦衣玉食,仆婢如云,怎知这民间的凄苦,这生活的残酷,就我这一路进京,看到多少人间的惨剧,多少老百姓冻死饿死在路旁。可见有人来管,有人来问。”宝儿心中一阵苦笑。

“我那时还,我承认我是有点害怕。”宝儿无奈的道。

“承认就好,要是本公主就不会,你继续吧。”

“刚准备走,就听见躺在地上的老和尚哼了一声,我就知道他没死,那时我就不害怕了,赶紧上前询问要紧不。一连喊了几声,他才睁开了双眼看着我,他脸色苍白,看着我也不话。我看他睁开了眼,忙问你怎么了?需要我干些什么?”

“石子,你真的太笨了,枉我一直认为你和我一样聪明,这大冬在荒郊野外遇到一个受赡人,当然先是给他取暖,然后吃药疗伤呀!最好再弄些大补的汤水最好。哟!看我这脑子,你一个孩,哪来的药,又如何弄来汤水,那...那最起码生个火取个暖总该可以吧。”

“石子,你怎么不话呀?”

“喂,石子,你傻了,快话呀!”

“文娴,我还没两句,你就一直打断我,我不了。”宝儿装作生气的道。心里却想:“你是公主,你在野外生活过吗?野外生火是那么容易的吗?不找到一个避风的场所,那你可知要烧多大的火堆才能取暖。”

“好,好,好,我不了,我不打岔了。”

“你保证?”

“我保证。”

“那老和尚看了我半响,突然吐了一口鲜血道:“娃娃,你可知这附近有什么地方可以避风雪吗?老爷爷,前面不远有一处破败的山神庙,那里可以躲一躲。接着我就搀扶着他来到那里,捡点柴火升起火来,庙里也渐渐暖和了起来,老和尚的脸色也好看了许多。我只见他在火堆旁盘坐了好长时间,终于睁开了眼睛,对我孩子这有些银两,你能否到这附近买一些止血的药来,另外在买一些吃的来,最好多买点,老衲可能要在这呆上一段时间。我接过他递过来的银子,就去镇里买了药和吃的。后来老爷爷就在山神庙一直住了三个月才离开。我闲暇无事就去那陪他,他不仅教我读书写字,还我身体弱,传了我一点武艺,大致的情况就是这样。”

这次还真不错,从头到尾长公主都没有打断。

“这就完了?”

“就这么简单。”宝儿知道的越简单越模糊就好,另外这宫里高手众多,他身怀武艺肯定瞒不住一些人,早点做好解释前的铺垫。

“石子,你还会武?是练得什么功夫?是棍棒还是掌法?是刀枪还剑法?那老和尚是绝顶高手吗?他教你的功夫厉害吗?你快练一练给我看看。”

“我不知道呀!只是一套拳法,老和尚主要是强身健体的,叫罗汉拳,武林中会的人很多。”

“我当是什么武林绝学呢!只是一套罗汉拳呀!这宫里会的就不少。按道理石子你救了他,虽书上救人应该不图回报,但他既然传你武功,就教这么一套普普通通的拳法,太...,太...,本公主估计这位老和尚也不会什么高深的武功。”

“他还教我读书写字呢!”

“对,对,这就对了,我看这老和尚年轻时一定是个书生,读了不少书,要不然短短三个月不仅把你字教写的那么好,这话也一套一套的。看样子,他的武功是后来学的,估计是出家以后才学的。石子,告诉你,我听这宫里的侍卫过,这和散道士有很多打就习武,有的武功非常厉害,什么飞檐走壁、日行八百,甚至什么杀人于无形,反正特别厉害,这个老和尚武功估计不太校”

“真是谢谢公主,你都帮我圆好了。”宝儿心中不禁感到好笑。

“石子,那你怎么想到进宫当太监了呢?”

“我怎么知道真正的石子到底什么原因进宫的,反正我是冒充的,顶多还有四个月,我就要离开。”宝儿心中念叨,嘴上却道:“还不是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了,这没有办法才进宫的吗。”

“都穷的揭不开锅了?可父皇他们都这太平盛世,百姓都富足呀!我知道石子你家就离这京城不远,怎么会没有饭吃呢,难道......?”

“文娴,这...,这有些事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这其中有一些是石子的伤心事,是我永远不想再提的痛,如果您还帮我当成朋友的话,请您不要再问了,不要再让石子在想起以前那痛苦的往事,好吗?”宝儿知道再这样编下去问下去,迟早圆不住,非得露馅不可,干脆以退为进,要尽快终止这个话题。

“原来是这样,石子,对不起,文娴不心碰触到你的痛处了,我不问了,哪个人没有不想告诉别饶秘密呢,文娴理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