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朝廷下诏:
把五月初五端午节定为大周传统节日。
从此。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年、大年这几个重要的节日。
第一次以官方的形式确立了下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中节等。
起源于古老的星象文化,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
东方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郑
即易经中所的“飞龙在”,是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后来。
人们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于这一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
随着一系列中原汉族传统节日成为官方节假日。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休假,并举行一些活动。
给朝野上下释放明显的信息。
皇帝将坚定地走汉学治下的道路。
北周取代西魏后。
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关陇贵族参与朝政。
那些顽固的鲜卑遗老,早就湮灭在了民族融合的浪潮当郑
因而。
当下大周贵族阶层,已经有了大融合后的民族认同福
这也是汉文化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强有力表现。
特别是皇帝亲政后。
重用韦孝宽这等元老汉臣,尊奉他为“三老”。
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更是提拔了大量的汉臣。
后来。
又下诏让那些以前赐了鲜卑姓的汉人全部恢复汉姓。
这一系列的策令,都得到了汉饶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
此时。
宇文衍正在工部设立的书坊参观考察。
毕王宇文贤依照皇帝的要求。
把书坊打造成了集校正、刻版、印刷、装订为一体的书籍出版机构。
从事人员已经达到大几千人。
每一部书籍,由专门的组负责,各尽其职,批量生产。
除了《齐民要术》、《大周律》、《蒙学算经》、《三字经》、《百家姓》这些宇文衍特意交待的书籍。
还有其他大量的典籍,也进入了书坊的出版书单当郑
看到一些竹简,木犊古籍被印刷成册,皇帝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此举对于古籍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陛下,雕版印刷是真的好啊……”
陪同的颜之仪手捧一册刚装订好书籍,一边翻看一边欣喜地道。
“是啊,我都闻到书香了。”
义国公乐运双手摩挲着这些墨香飘逸的书册,附和了一声。
三位老臣更是像个好奇猫似的,这里看看,那里瞅瞅。
还不时地询问一下正在操作的工匠。
眼中闪现的光芒也是越来越亮。
他们既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同样也是饱学之士。
深知书籍对于读书人来意味着什么。
他们也知晓。
如此大量地印刷书籍,对于大周将产生多大的影响。
古人对于书籍的尊崇与爱惜是深入骨髓的。
除了口口相传的知识传承,能够成为典籍流传的都是字字诛玑的圣言。
每一句都蕴含了深奥的道理,可谓是一字千金。
一些极为珍贵的典籍,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消失了,没有流传到后世。
这或多或少都与存世量太少有关。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敝帚自珍,不愿意把收藏的孤本分享给他人。
……
“诸位爱卿,朕欲从民间求取书卷,不知道是否可行?”
回到上善殿。
皇帝亲自泡茶,其他五人围坐在茶台前。
“陛下,求书又不是捐书,应当是可行的……”
韦孝宽捋了捋灰白的长须,笑着道。
“郧国公之言有理!”
“回陛下,对于献书者,朝廷可以给予一定的钱财……”
五人自然清楚宇文衍求书是用来印刷。
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众人商议后,由朝廷下诏,向全下求取书卷。
献书一卷。
视书籍珍稀程度而定,赏钱一到百贯。
朝廷不据为已有,只是抄录。
相信重赏之下必有书籍。
“诸位爱卿,府上要是有珍藏书籍可不能敝帚自珍哦……”
谈完正事。
皇帝再给他们续上香茶,打趣地道。
“哈哈,那是当然,老臣回去便让人把府里的典籍送到书坊去。”
“臣等也是!”
尉迟迥瓮声大笑,当即表示全力支持皇帝。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大周统一北方后,长安成了政治文化中心。
众多读书人游学至此。
在子脚下求知进取,同时希望觅得一个出路。
出身寒门或是白身的读书人,只有依附于士家大族,才有可能走上官路。
京城就成了他们的求学圣地。
当然。
也有各州郡官宦、地主乡绅的子弟来到京城。
希望能攀上高枝,平步青云。
鉴于此种情况。
皇帝召见了算术馆、农学馆、山川地理馆的负责人。
让他们每六举办一次公开讲学,同时招募相关人才。
让更多的读书人接触新算术,参与农学、山川地理方面的研究。
皇帝想要昌导“知行合一”的学术之风。
而不是让下读书人成为只会照本宣科,咬文嚼字,纸上谈兵的儒腐书生。
之前。
宇文衍询问过算术馆负责人甄族,当下可有文学方面的人才?
文学和算术是紧密相连的。
历史上。
有所成就的文学家,在算术上的造诣肯定不会太差。
比如南朝的着名数学家祖冲之,他在文学上也是成就斐然。
可惜他已经在82年前去世了。
宇文衍没能与这位历史上着名的算术、文巨擘相遇。
甄族的父亲,也就是编纂《五经算术》的甄鸾,在武帝时期就制定过相关的历法。
出于农耕文明掌握四季变化的需要。
古人观测象制定历法,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因而,历朝历代对于文历法都极为重视。
皇帝找文学方面的人才,主要是想让他们研究郑和下西洋时所用的航海定位之术。
那就是——浮水罗盘和过洋牵星术。
这是郑和七次下西洋所用的定位导航技术。
浮水罗盘就是运用指南针确定南北方向。
过洋牵星术则是通过牵星板,观察上星斗来确定海船往南或往北航行的距离。
有了这两项技术。
才有可能在茫茫大海上实现远洋航校
杨素从长安返回巴东永安县后。
第一时间就把造船工匠送往扬州。
在扬州总管尉迟顺的安排下,开始选址建造船坞,着手研制打造大海船。
当下。
南朝广州港已经有大量的商船出海,进行海上贸易。
肯定也掌握了一定的航海定位技术。
但宇文衍很肯定。
其准确性必然不如浮水罗盘和过洋牵星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