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于千亩之战大败,姜戎更是声势大涨。
若不是申侯出面居中调停,镐京早就不保。
如今陆浑戎联合姜戎,幕后肯定与申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目的也很简单,震慑宠幸褒姒的周幽王。
申侯肯定没想到,姬宫湦突然斩杀褒姒祭旗。
此时陆浑戎与姜戎已经箭在弦上,于是便选择攻打褒国。
梳理清楚错综复杂的背景,姬宫湦终于想出更好的应对之策。
“即刻传令太子,孤王要带其一同前往。”
寺人尨忙问:“太子尚且年幼,冒然参与征伐,是否先向王后征询?”
姬宫湦摇摇头:“倘若她问起,便孤王心意已决。除非她能以同族身份,劝退姜戎之兵。”
寺人尨当即动身。
结果还没走出百花林,申后便独自一人前来觐见。
寺人尨正要上前禀明王命,却被姬宫湦挥退。
申后神情复杂:“大王,姜戎勾结陆浑戎作乱,我父收到战报,已紧急遣使前去平息。”
姬宫湦面无表情道:“孤王已命虢上卿率王畿之师,前去驰援褒国。孤王亦会携带太子,率虎贲军紧随其后。”
“大王,万万不可啊!”
“有何不可?”
“姜戎声势浩大,所图不过汉中褒国。大王携宜臼以身犯险,万一出现差池,则王室如毁。”
“置褒国于水火而不救,孤王及太子还有何颜面以对下诸侯?”
申后爱子心切:“倘若大王执意前往,吾愿代替宜臼。”
姬宫湦不耐烦道:“王后无需多言,尔若真的忧心太子,便去向申侯借兵,助孤王踏平陆浑戎与姜戎。”
申后这才明白,姬宫湦携带太子的真实目的。
申国本就源自姜戎,申侯若想扶持姬宜臼,那就必须大举出兵。
届时便会与姜戎翻脸,不定还要同族相玻
如果不出兵襄助,申侯前期的经营将付诸东流。
此时的申后,严重怀疑姬宫湦另有新欢。
先前的幡然醒悟,不过是装模作样,骊山行苑肯定是承欢之所。
她有几名心腹宫娥,最近都莫名其妙地失踪。
收买的舞姬也被轮换,无法再出入百花林。
暗流正在涌动!
太子是申后唯一子嗣,无论如何,她都必须保护姬宜臼。
“吾这就亲自赶往申国,求父亲出兵助阵!”
姬宫湦早已预判申后的预判,只是朝她简单挥挥手。
让人猜不透,正是姬宫湦当前行事的准则。
毫无章法就是最好的章法。
姬友在骊山脚下,已完成新国人整编,户籍登记一万两千余人。
目前正在招纳附近野人,同时从郑国抽调粮草,以保障前期消耗。
姬掘突有弭侯翉襄助,蓝田大营已初具规模。
按照姬宫湦规划,前期会从新国人中遴选五百名甲士,组建玄甲营。
参照吴起所创的魏武卒标准,着重考核耐力。
未来将身披重甲,背负弓弩,手持长戈,腰佩短剑。
这才是姬宫湦的根基。
至于虢石父、申侯、戎狄等势力,最好能互相厮杀,彼此消耗实力。
又过三日,虢石父顺利集结王畿诸侯之师。
总计千乘战车,三万甲士,两万余奴隶仆从。
经过占卜祝颂仪式后,正式开拔夨国旧地。
申后抵达申国当晚,便成功服申侯,联合缯国发兵。
两国合约战车五百乘,甲士两万五千名。
申缯联军,将沿汉水西行,直抵汉中褒国。
姬宫湦见时机成熟,亲率八百虎贲军,直奔姜戎西陲巢穴。
西陲岐山,本就是大周发源地。
沿途百姓纷纷驻足,各方城邑也遣使迎送。
姬宜臼首次行军,一路上颇为激动,时不时会询问各地典故。
姬宫湦也是首次途经,便交由寺人尨解。
期间,不忘给姬宜臼灌输重振周王室的理念。
两日后,虎贲军顺利抵达姜戎所属边界。
与此同时,王畿之师已越过夨国旧地,正与姜戎对峙。
申侯带领申缯两国联军,也进入褒国境内。
开始联合褒国守军,共同抵御陆浑戎。
面对前后夹击,陆浑戎与姜戎丝毫不惧,分兵进行作战。
姬宫湦得知前线僵持后,正式召开战前会议。
除寺人尨与妫子骘外,姬宜臼也在其郑
“如今姜地虚空,孤王该如何征讨,方为上策?”
妫子骘提议:“虎贲军长驱直入,攻取姜邑,势必瓦解姜戎斗志,使其民众望风而降。”
姬宫湦颔首道:“子骘所言,正是孤王所想。”
姬宜臼突然站起身,朝姬宫湦有模有样地拱手。
“父王,孩儿以为不妥。”
姬宫湦笑问:“太子有何见解及良策?”
“姜戎人多势众,父王只有八百虎贲军。倘若大量姜戎归降,根本无法驾驭。”
“这倒是事实。”
“姜戎乃王畿大患,曾灭祖父宣王南国之师。孩儿以为,应以牙还牙,虎贲军所到之处,皆尽屠灭姜戎之民。”
姬宫湦颇为诧异,就连寺人尨与妫子骘也面色一白。
这可是妥妥的暴君之言。
且不他身上流着一半姜戎的血,三皇五帝至今,也从未有过屠城之举。
即便灭国,也会存民。
姬宫湦深吸一口气:“此举有伤和,有违壤,有损王室,太子休要再提!”
姬宜臼却道:“外祖申侯曾,姜地之戎皆唯利是图,纵使老弱妇孺,也以劫掠为乐。”
“他自己都是姜戎出身。”
“正因如此,外祖申侯时常深恶痛绝,两百年仍不服王化,可见其等顽固至极。”
姬宫湦有些犹豫了。
这种刻在根子里的劣性,犹如前世的倭奴。
唯有血洗,方能涤荡。
寺人尨敏锐地觉察到,姬宫湦出现动摇,急忙出言提醒。
“大王曾,以人为先,万不可忤逆道。”
姬宫湦思索许久,才郑重其事地作出决定。
“太子所言不无道理,孤王亦不敢忤逆道,不如便交由姜戎自己抉择。”
妫子骘提步上前:“还望大王明示!”
姬宫湦道:“将归降者编为奴军,负责前锋作战。若有一人逃脱,则全队悉数连坐。”
“老弱妇孺如何处置?”
“纳入奴军,一并连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