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道物理题虽然非常难,但杨晓帆看了一下就有了思路,他完全能够顺利答出。
不过此时他在考虑,自己是答出来好,还是不答出来好?数学的五道题虽然难,但还属于硕士学习的范围,而这两道物理题明显已经很超纲了。
杨晓帆觉得彻底全部答完肯定是不合适的,但一点儿不写似乎更不好。他略一思忖,就快步走上去,开始尝试用硕士物理知识体系之内的方法尝试去解这两道题。
粉笔在黑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杨晓帆从基础公式开始推导,每一步都写得格外工整。但当写到后面时,推导过程突然变得晦涩起来。他刻意将关键步骤拆分成多个中间结论,用看似笨拙的试错法替代了最优解。
虽然步骤很复杂,甚至解题方法有些麻烦,但研究的方向是对的。
渐渐地杨晓帆仿佛找到了感觉,越写越快,越答越多。很快,这两道题距离最后彻底解出来,都只差最后几步了。
杨晓帆转过头去,有些不好意思地对着黄有为:“老师,我只能做到这里了。后面的有些知识点,确实不知道。”
适当的藏拙,还是很有必要的,现在这动静已经折腾的太大了。
而黄有为已经看的有些目瞪口呆了,杨晓帆能运用有限的知识,做到这一步,简直让他太吃惊了。
别的人或许不了解,但黄有为是明白的。面前这个学生这是把物理这一科彻底学深悟透了,他甚至都觉得自己有些自愧不如。
不过他也没有就这样让杨晓帆结束,而是开始讲授这两道题涉及到的新知识,以及相关定理、公式。
他讲的很详细,边讲还边在黑板上书写相关内容。讲完之后,还面带微笑地询问杨晓帆是否理解了?
杨晓帆无奈地只能点零头。
然后黄有为用手一指黑板,意思是让他继续完成那两道题。
等杨晓帆用新学习的知识顺利答完这两道题,黄有为带头鼓起了掌,并现场宣布杨晓帆物理考核成绩同样是100分。
按照考核计划,接下来是英语测试。负责英语考试的胡雪华副教授也很干脆。她并没有让杨晓帆答题,而是用英语和杨晓帆进行对话了十分钟。
对话的难度并不大,但询问的问题角度较为直接。主要是询问杨晓帆对于这次考耗态度,以及他是如何利用高中时间自学大学以及研究生知识的。
好在杨晓帆对此也有些准备,他笑着用英语回复:“兴趣指引了我,对于知识的渴望,让我能够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学习。当然还要感谢互联网,有些不懂不会的,可以随时上网寻找相应的知识点。”
流利的英语听,以及纯正的发音,自然也拿到了满分的成绩。
这个回答正好也引出了后面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测试。两位计算机老师态度也非常好,分别询问了硬件、软件等方面的一些知识点。
有些问题非常前沿,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