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团成员都在讲台上就坐,距离黑板最近的位置,他们拥有非常好的视野,看的最清楚。
作为这场考耗首场考试主考官,何应副教授更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其郑他目光紧紧锁定在杨晓帆的答题过程上,几乎与杨晓帆的书写同步进行着判卷工作。
杨晓帆答完了,他也判卷完毕了,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讶之色。
这五道题目,杨晓帆全部答对了,而且其中两道题的解题方法极为巧妙,运用了更高级别的数学知识,硕士阶段是没有学习的。
何应副教授内心波涛汹涌,对这个罕见的年轻数学才产生了浓厚的爱才之意。他甚至在这一刻迫切地希望杨晓帆以后能选择数学专业继续深造,光大一下华清的数学界。
要知道,在数学这一理论研究学科,近年来华清一直被京大吊打。他感觉,如果能有这样一个才学生的加入,不定就能有机会改变这一局面,让华清在数学界也能出出风头。
何应副教授的思绪万千,甚至一时间竟忘记了回应杨晓帆。
客串主持的招生处工作人员原本已经徒了讲台的一侧,他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
现在在考核过程中出现了短暂的卡顿,他不得不再次站出来,打破了沉默:“考生答题完毕,下面请考核组进行现场判卷。”
何应副教授如梦初醒,条件反射般地站了起来,神情较为严肃。
他清了清嗓子,用洪亮而坚定的声音道:“杨晓帆同学五道题目作答全部正确,并且步骤完整,书写认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两道题的解题思路非常出色,堪称完美,可以获得额外加分。因此,第一门数学考试,最终成绩为120分。”
这就是“名捕”的任性之处,你答的不好就要惩罚,而答的好则一定会有奖励。
至于满分之外还能不能再加分,那当然可以了。在数学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任何界限可言。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杨晓帆不仅答题速度惊人,而且全部答对,还得到了大魔头给予的加分奖励。
台下的学生们此时纷纷将目光投向站在讲台上但依旧波澜不惊的杨晓帆,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人羡慕,有人惊叹,也有人疑惑。“他真的这么强吗?”
这个问题在所有饶心中不约而同地冒了出来。
其实,按照何应教授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个考核此时就可以结束了。仅凭杨晓帆展现出的数学水平,攻读博士都是绰绰有余的。
但他也不好擅自做出这个决定,毕竟其余几个老师也都来了,而且都准备了各自的考核内容。
他不能越俎代庖做出决定,于是他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物理老师,眼神中带着明显的暗示,意思是:“接下来该你上场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个老师自然也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