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有英雄存在的,奇迹也是有可能。
救护车走后,对面的众人开始谈笑、话,应该是老人没啥大事。
远远地看的很清楚,美女的心情立即变得很好。
饺子馆里一起吃饭的男子,也在车内,坐在副驾驶上。他打了一个哈欠,了声:
“菜,我们走吧。今晚还要赶到沧浪。”
“好的,哥,走吧。”美女的声音,还是十分好听。
随即,司机开动了车子。
美女仍透过玻璃,看向那处场地,心里默想:
“他似乎会点武术,那个卧倒,又有点军队训练的意思,好奇怪啊。”
是的,她认出了杨晓帆。
杨晓帆和众人客气了一番后,去扶起了自己的山地车。
“啪”的一声,是自行车倒地的声音。
要这辆国产“永久”山地车,质量是真不错。这样的摔击,没有造成任何问题。
车把、车架、变速器都没事,杨晓帆本来都做好了推车回家的准备。
众人太热情了,还有邀请一起去饭店喝一杯的。
杨晓帆急忙和大家告辞,骑车立即回家。
等进门回到自己房间后,杨晓帆的心,终于真正安静了下来。
今一,遇到的事情太多了,他感觉是有些奇怪的。
他特意看了一眼桌上的日历,也是很普通的一。
1996年6月19日,农历五月初四。
次日早晨,杨晓帆虽正常起床,但并没有外出跑步。
当然早餐还是准备好了,只不过比平时,略微简单一些。没有外购油条、笼包之类的,但也多炒了一个菜。
杨腾飞起床后,感到有些奇怪。
习惯的改变,往往是有突发事情发生,特别对他这个性格坚韧的儿子。
现在早饭时间,是父子交流的最好途径,也几乎是唯一途径了。
没办法,两个人都很忙,特别是杨腾飞。
家里的事情很安心,儿子更是让人放心,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事业上了。
杨腾飞昨晚回来后,看到杨晓帆已经睡了,比往常都要早一些。
再加上今早上,他没有外出跑步。
杨腾飞一坐到饭桌前,就立即送上了父亲的关心。
“身体没不舒服吧?”
杨晓帆正给老爸盛饭,将碗递给他时,随口回了下,“没事,身体挺好的。”
杨腾飞先是放心了,儿子是不会撒谎的,但他也没放弃教育孩子的机会。
“昨晚你睡的早,今早又没去跑步。怕是这一段累坏了。你还年轻,不能太熬着,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不然等你老了,要遭罪的。”
虽是好意,但这种误会,杨晓帆还是要解释一下。
“书稿交了,晚上就不用写东西了,昨晚就睡的早了些。”
“我今上午要去打篮球,下午还要踢足球,晚上去球馆打乒乓球。”
“感觉今这运动量应该可以了,早晨就没去跑步。”
杨腾飞突然觉得,碗里的粥不香了。有个优秀的儿子,就这一点不好。
当家长的,几乎没有啥存在感和威严福
老子教训儿子,本是经地义的事情。但人家做的啥啥都很好,你能人家什么?
“爸,有个事,和你,你看有兴趣吗?”杨晓帆大口吃着饭,了一句。
这应该是有事相求,杨腾飞的心情,莫名又好了起来。
孩子就是孩子,再出色。有些事情,还是要大人出面。
“你看,爸如果能办,肯定使劲啊。”
杨晓帆直接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那个书稿交了,印刷厂昨组织了审稿会。评价还行,他们计划马上出版。”
“我听他们财务,他们资金,最近还是比较紧张。”
“这书肯定可以卖的很好。我觉得,你们信贷可以投资一下,收益绝对能保证。”
杨腾飞一听是放贷的事情,也比较重视。
他业务很好,对几个国营大厂的数据,都比较了解,印刷厂经营状况不算好,或者比较差。
这两年,基本就是靠贷款和政府支持,勉强维持,不算优质客户。
现在的存款利息很高,贷款利率更高。发放贷款,要慎之又慎。不能大意。
如果贷出去,收不回来,成为坏账,银行损失就大了,承办人也要受处理的。
杨腾飞有点纠结,儿子好不容易开一次口。自己确实也有能力办,给他们放点款,是符合规定的。
帮助国营企业,应对市场挑战,适当倾斜资金支持照顾,本来也是银行放贷的一个目标。
他对儿子写的书有信心,肯定能卖好,但回款周期是比较慢的。
儿子还是太真了,书卖的或许很好。
但不代表印刷厂,就能按时还款。它那里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底子太薄。
肉进了饿狼嘴里,怕是不好要回来。
内心经过反复琢磨,杨腾飞还是觉得,这个事情不太靠谱。
“儿子,你写的书,印刷厂出版了。我再给他们放款,这不太合适啊。”
“如果查起来,可能不清楚,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杨腾飞觉得孩子大了,有些事情需要和他明白,讲清楚。防止他以后出门办事,稀里糊涂地犯错误。
杨晓帆多聪明啊,一听就知道老爸是误会了。
他使劲嚼嘴里的馒头,打算咽下去后,好好和老爸讲讲。
杨腾飞当前也不会,就这样彻底拒绝儿子,他也想了一个法子。
“印刷厂印新书,也是一个很好的贷款理由。我和农行信贷科打个招呼,估计能给他们贷几万元。”
这个面子,杨腾飞肯定是有的。
但之所以选择农行,还因为张国庆在那里任副行长,正好分管信贷工作。
如果以后印刷厂回款不及时,也能打个招呼,别为难信贷科具体办事的。
想当干爹,就得先给干儿子办事啊。
杨腾飞还觉得自己处理的不错,正美滋滋的,就接受到了王炸的轰击。
“爸,儿子写书帮助厂里拓宽项目,父亲协调贷款挽救国营大厂。这是一段佳话啊,能够成为传奇啊。”
“国营大厂,在我们父子合力帮助下,焕发生机,全国扬名。估计省里都要表彰,谁敢查啊?”
“他们这次要大干一场,计划首印就四十万册,定价还挺高。”
“几万元贷款,估计没啥用啊。我版权费都拿了100多万。”
这几句话,特别是最后两句,直接给杨腾飞懵了。
他连忙询问具体情况,特别详细了解,对方的生产状况和上市计划。
他虽不懂印刷业,但和企业打交道多年。通过对方的行动,他能感受到对方的力度和决心。
最了解行业的,肯定还是企业自己本身。
杨腾飞了解完基本情况后,饭都不吃了,起身就走。他要马上去印刷厂做调研,绝对不能错过这个机遇。
关秀丽一笔贷款,扶起一个省内知名企业的事情。全省信贷口都知道,那还是民营企业。
如果我杨家父子合力,挽救并壮大一个国营企业,那更是了不得,政治影响更大。
印刷厂应该还没联系别的银行,现在去肯定是先拔头筹。
就算看在儿子的面子上,他们也得把这个机会,给我们工校
父子合力,本身就是佳话,也可以就此进行广泛宣传。
我杨腾飞,终于要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