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历史 > 无敌六王爷 > 第1399章 打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窑口的掌门人五十多岁了,跪在地上无比苦涩。

原本奔着广宁城的技术去的,想要剽窃来自己在窑口偷偷搞。

这其中能有很大的利润。

故此,他安排了自己的独生子,前往工业大学就学。

事实上。

干这种事儿的庆人很多很多,甚至都已经成为了默认的。

可这位掌门人怎么都想不到。

去是去了。

回回不来了!

自己的儿子,都快被彻底同化为辽人了,现在想方设法的从自己手中骗取家里的祖传秘方,想要贡献给大学。

老掌门觉得……

他就这一个儿子,秘方被贡献出去怕是迟早的事儿。

如今也就等一个机会,能让这个秘法换取到最多的价值。

这老掌门人一跪,其他几个窑口的掌门人脸色也不好看了,全都跪了下去。

他们家里的孩子……

怕是也回不来了。

好在他们家里不是独生子,为辽王贡献出一个孩子,还是可以的。

唯独有一老掌门人神色古怪,自然也被秦风瞧见了。

见秦风目光投来,那老掌门人顿时跪在地上,将事儿都了出来。

“草民的儿子,倒是回来了……可在工业大学混了那么多年,关于陶瓷一点没都学会,现在整都想当个打铁匠,这辈子一定会成为八级钳工。”

老掌门人得苦涩无比,就差一把鼻涕一把泪了。

其他几个掌门人都觉得悲痛。

因为都知晓他对那个儿子是寄予了厚望的,年少时就展现了烧瓷的赋。

可谁曾想,就往广宁城跑一趟,不单单技术没学到,反倒给儿子改了个行当……

从烧瓷的……

变成了打铁的!

他们一家祖祖辈辈的烧瓷,会打什么铁啊!

没有传承,未来混饭吃都够呛。

秦风听得差点没笑出声,好在这几年养气功夫上来了,脸上没有表露出过多表情,以免这群人做出误读。

虽总能收到相关的讯息。

可听到受害者亲自当面讲,又是另外的一种感受。

“八级钳工是个好志向,就算朝廷的二品大员,也未必比得上一位八级工。”

广宁城的八级工,那可是真正的基石!

支撑广宁城发展到现在,彻底迈入到工业化进程郑

只要能想象出来的东西,绘制好图纸。

八级工全能纯手工给打造出来。

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只是听到秦风的这话,窑口老掌门人顿时变得更加苦涩了。

“就草民犬子做的那些东西,这辈子能在辽地评为四级就烧高香了!当真应了辽地的那句话,又菜又爱,凭白荒废了在烧瓷上的赋。”

秦风能听出窑口老掌门心中的苦涩。

不过时代在变化,所有人都在积极拥抱新的时代,旧有的秩序迟早会被颠覆。

这片老窑口的掌门人们,也要懂得思变。

“未来大庆的钢铁行业急缺人才,令子有了先发优势,未必不能有一番新的成就。”

秦风勉励一番,绕开了这些话题。

对于去辽地窃取机密的事儿,秦风倒是不在意。

能被大庆人窃取到的技术,都算不到机密。

而且在范阳城,有着明显的交易途径,只不过南方的这群人谨慎惯了,觉得哪怕交易了仍然不敢保证技术的稳妥。

还是自己的后人学到了才是真的!

终究是谨慎过了头,但这也是南方诸多百姓的现状。

若不谨慎一些,可能在乱世中,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毕竟这景德镇表面上看上去挺和谐的,但窑口太多了,实际上内地里也卷的厉害。

否则不可能将全下的名窑全都给卷死了,最终只剩下了景德镇这块还在坚持。

可以。

景德镇将原本高高在上的瓷器技术,彻底卷成了白菜价,让大庆家家户户,只要略微舍得点花钱,都能用得起瓷器。

也算做了好事儿。

“想要获取辽地技术,直接前往范阳即可,唯一的问题,就是利用辽地技术生产的产品,要给朝廷缴纳十里抽一的税款。”

“没有任何地方,能逃脱掉纳税的职责。”

秦风倒也不太多,若是作坊之类的,朝廷并没有什么收税的心思。

都是每年地方官算个差不多的税,然后再由商会彼此摊牌下去,最后给朝堂上去了即可。

这种做法,可谓是相对的简单粗暴。

也是胡人想出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俗称包税制。

只不过以往胡人连农田都用包税制,致使地主豪强的权势越来越大,能轻易左右底下百姓的生死以及一牵

大庆开朝之后,虽然改了农税。

却因为士农工商,因为商属于最末,最被轻视的一群人,税制仍旧延续着之前的成法,只是做了稍微的些许优待。

当然。

真正赚钱的生意,都被家所掌控着。

就必然景德镇出产瓷器最好地方,最好的匠人,基本全被御窑厂给吸收了。

朝廷有命令时在御窑厂烧制。

当然平日里闲暇时,这些窑户也能自己烧制一些瓷器,用来补贴生计。

这些也都是默许的,或许称之为是这个时代的现状。

朝廷只能为百姓们解决一定程度的问题,解决最为基础的,却解决不了全部。

秦风在景德镇呆了一日,当地窑户反映的问题,倒也没什么大事儿,也没有什么欺压太甚的事儿。

倒是有人告发锦衣卫,班明截留御瓷,在私下贩卖。

不过后来查明,督陶官班明的确截留了,只不过都是烧制出有残次的。

这些有些许缺陷的御瓷,显然是无法送到京都去的,可要是直接砸毁了又过于可惜,便被班明自己给带回去了。

这种事儿,不单单班明在做,若是这么算下去,其他家烧过御窑的老窑户,谁家里没有一些‘御瓷’了?

只要能保证,进贡到宫里的是最好的即可。

至于民间。

目前则不许宫中御物在民间流通。

不是御物在民间不能流通,而是一旦流通,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更大,什么假冒伪劣,甚至公然窃取家物品等事儿,将会彻底禁止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