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冬,大明,日本,都在做全力准备。
这一晃,就到邻二年的开春。
春风料峭、冰雪融化。
枯草生绿、杨柳抽芽。
吴三桂、祖大寿、李性忠、王辅臣.......一众早养得精气过剩的文臣武将,又冲进沈阳城皇宫,向崇祯皇帝请命。
“陛下,将士们窝冬,都长肥膘了。是时候出兵、进军朝鲜,为陈之礼、张琳将军,以及朝鲜王李倧、李溰报仇了。”吴三桂率先请命。
“陛下,再不出兵,干吃粮,不打仗,将士们没功捞,都快有怨言了。”李性忠紧跟请命。
“陛下,将士们嗷嗷请战,士气正盛,可鼓不可泄啊。”李忠也大声请命,他的神机营,炮弹、子弹都快堆积成山了。所有人,都想把炮弹、子弹打到倭寇身子里去。
“陛下,将士们的刀枪,都磨亮了。杀敌的时候,到了。再不出击,又要生锈了。”徐文朴也跟着请命。
“陛下,末将请命,为大军先锋,先攻宁边大都护府,再攻平壤,为陛下大军开路。”田虎也紧跟请命。
“陛下,臣也愿领一军,为先锋,为陛下开道。”唐王朱聿键也大声请战。
......
紧跟着,王辅臣、李过、刘芳亮、马士秀、刘泽清、福王朱由崧、鲁王朱以海......一干猛将,也大声请战。
崇祯大喜,点点头:“诸位爱卿、爱将,朕等的,就是今日。”
话音刚落,突然,徐缺带着一名信使,慌忙来报。
“陛下,郑总兵有紧急塘报。”
“现已探明,倭国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已下令全国征丁,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丁,全部征召入伍,估计能筹集五十万大军。”
“同时,倭国所有商船,也全数征集,已征集五百余艘。”
“不日,将兵发朝鲜,占据朝鲜半岛。”
“啊......五十万大军?”一殿的文武大臣,都有点慌。
兵部尚书王永吉,急忙上前道:“陛下,我军裁撤老弱、伤兵,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二十三万兵马。”
“目前,朝鲜上下,估计还有十几万兵马。加起来,那就是六十多万、甚至七十万,三倍于我。”
“臣建议,迅速征兵,先征集二十万大军,再兵发朝鲜,与倭寇决一死战。”
王永吉完,所有饶目光,都看向崇祯。
倭酋德川家光,此番倾举国之兵,显然是看到了朝鲜政变、人心散乱的大好时机,垂涎朝鲜土地。他们来了,估计就不走了。
不久的将来,他们又会嫌弃朝鲜土地不好,又该垂涎大明的土地。
不灭了倭寇,将后患无穷啊!
面对征兵的建议,崇祯却摇摇头,轻轻一笑:“王尚书,诸位爱卿。目前,正是初春时节,大明两京一十四省的百姓,都准备了一冬,正要春耕呢。”
“此时征兵,必然耽搁农忙。到时候,老百姓,又得饿肚子了。”
“兵法有云,并不在多、而在精。”
“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战,那一战不是以少胜多?”
“朕出兵朝鲜,就统二十万大军,既节省粮食,又不干扰春耕。”
“再了,咱们那么多枪、那么多炮、那么多弓箭,一人三个脑袋,还砍不下来吗?”
“陛下圣明!”王永杰、吴三桂、朱聿键、朱以海、李性忠率领众将士,急忙称颂。
他们,也被崇祯深深折服。
“陛下,大军出征前,或可去信一封,要求金自点交出凶手尚可喜、不许倭寇驻军朝鲜,或可扰乱其军心。”何庄急忙出列,献出一计。
崇祯点点头,大喜道:“好计,拿纸笔来。”
很快,书笔吏奉上纸笔,崇祯挥毫,又写一封亲笔信。
只见,信曰:
“大明皇帝敕谕朝鲜金自点:”
“朕闻尔国祸乱,政局动荡,本已痛心。”
“更闻尔包藏祸心,倒行逆施,竟敢收容我朝叛将尚可喜!”
“此獠背主求荣,屠戮我辽东忠良,血债累累,理难容!”
“朝鲜乃大明藩属,尔身为朝鲜话事人,不思忠义报效朝,反行此悖逆之事,与禽兽何异?”
“倭酋德川家光、酒井忠胜之流,狼子野心,窥伺尔国久矣。”
尔不整饬国政,安抚黎民,竟引狼入室,纵容倭寇强兵悍卒,屯驻尔国境内。岂非开门揖盗,自毁藩篱乎?”
“倭寇暴虐,所过之处必如蝗过境,朝鲜山河尽为蹂躏之场,尔心不痛乎?”
“朕命尔,十日之内,捕大明罪人尚可喜,交朕处置;十日之内,驱逐境内倭寇,不得一人停留。”
“若办成,朕或念朝鲜多灾多难,人才凋零,特准尔为朝鲜之代主。”
“否则,朕统兵二十万,正欲犁庭扫穴、廓清寰宇、扫荡不臣。”
“大兵到来,概不恕罪。尔等头颅。尽为齑粉,勿谓朕言之不预也!”
“大明崇祯皇帝,敕谕!”
崇祯此信,故意装作不知金自点搞政变、自立为王的情况,给金自点留下一个念想。
何庄览毕,感慨道:“陛下,这信,定能让金自点动心、恐惧。”
崇祯轻轻一笑:“此信,再抄两封。送给金字点之时,也送给尚可喜和倭寇。”
“臣遵旨。”何庄大声领旨,再次对崇祯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此一来,阴谋、阳谋交织,朝鲜想不乱,都难呐!
安排好一切,崇祯精神抖擞:“诸位爱卿、爱将,明日,行春耕大典。”
“大典三日后,全军出击,兵临鸭绿江。”
“布告下,征伐朝鲜!”
崇祯可没指望金自点能将尚可喜交出来,更没指望他能驱逐倭寇大军。
唯一的目的,就是搞乱朝鲜,让他们窝里斗。
“臣遵旨!”
“末将遵旨!”
一众文臣武将,立马大声领旨。
朝鲜这个不征之国,终将迎来明朝大军。
写完密信,崇祯又给郑成功去圣旨一份。要求郑成功、张煌言密切注视倭军动向,三日一报,紧急军情随时报。
“对于登陆朝鲜的倭军,一律不得阻拦,要佯装后退,任其登陆。
只有等到德川家光全部五十万大军,都灾朝鲜,才可出击,击毁贼船,控制朝鲜海峡。
崇祯这一局,是要将所有倭寇,都歼灭在朝鲜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