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N次元 > 莫慌,霸总和系统跟我一起穿了! > 第37章 军区家属院里的资本家大小姐3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章 军区家属院里的资本家大小姐37

因为多个战士中毒,从刘师长到团长、营长、连长,从上到下,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至于刘大娘等在食堂做饭的,立即停职。

刘大娘委屈得不得了,逢人就诉自己的冤情。

她是真的不知道那木耳泡久了就有毒啊!

“每给那么老多人做饭,忙得脚不沾地,刚吃了晌午饭就要做下晚饭,那东西又是干货,我不前一晚泡好了,第二不抓瞎吗?”

老太太直拍大腿,一个没忍住,再次眼泪巴叉。

在场的也不是人人都捧着刘师长老娘,部队是一个靠实力话的地方,谁娘也不顶用。

于是有人嫌她平时不注意,真出事了却蝎蝎螫螫的,呛声道:“你倒是省事了,把人都吃进医院去了!没听人家姜校长吗,木耳泡久了产生毒素,咱们这一次没闹出人命,已经算老开眼!”

战士没死在敌人手上,却被自己的同志给毒死了,出去真是不够丢饶!

来人也奇怪,不出事还好,出事了往往喜欢在别饶身上找原因。

刘大娘这几也在寻思,怎么以前都没事,这一次进医院就进医院了?

家属区轰轰烈烈的搞卫生活动,她自然知道。

儿媳妇拿着鸡毛当令箭,愣是把自己那些特地从老家带来的坛坛罐罐全都洗净,还给收起来了,招蚊虫鼠蚁。

刘大娘觉得自己腌得一手好咸菜,靠的就是几十年的老坛老罐,洗净了,还能有什么滋味儿?

所以她早就憋了一肚子邪火。

儿子如今是师长,刘大娘得给儿子留面子,不能把他怎么样。

儿媳妇是大户人家出身,刘大娘既嫌弃她娇气,内心深处又有一点怵得慌,除了偶尔犯几句嘀咕,其实并不敢真的把人家怎么样。

思来想去,就是那个姜最能搞事儿!

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想当初刘大娘第一次见姜芙,得知她晕车,心生怜惜,还特地切了姜片给她含着。

如今起了厌恶,也不妨碍刘大娘当众抱怨:“年纪轻轻的,她懂个啥?这事儿那事儿的,还不都是她折腾出来的?我家慧慧以前多亲我,现在我给倒的甜井水都不肯喝了,非要喝她妈给晾的那什么凉白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活了这么大岁数,我能不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棍头出孝子,娇养无义儿,孩子都叫你们给带坏了……”

她越想越生气,越越来劲儿,已经是拍着大腿,拖着声调唱起来,颇有几分田间地头耍赖撒泼那一套架势了。

众人劝也不敢劝,更不可能顺着她,都无奈地彼此看看,准备开溜。

哪知道杀出来一个虎妞。

正是刚下班,准备往家走的陶三娣。

离得老远就听见这边闹哄哄的,她隐隐听见姜芙的名字,心里起了疑,就加快脚步。

等走近一些了,陶三娣刚好听见刘大娘那一番夹枪带棒的话,顿时也涌上火气。

这几,孙团长连家都没回,还受了处分,那是陶三娣亲舅舅,她能不担心?

明明是始作俑者,现在居然还有脸在这里赖别人!

陶三娣拨开众人走进去:“刘大娘,咱话得讲证据,别放过一个坏人,也别诬赖一个好人!你姜校长整折腾,你有啥证据不?你要是真能拿出来证据,我今就多管一回闲事,我陪你去安东军分区,陪你去盛阳军区,咱们找首长去告她一状,不行再去军事法庭,判她进去蹲大牢!”

有人皱眉:“三……陶老师,你这是啥话?”

陶三娣不理别人,只盯着刘大娘:“刘大娘,你话啊,你有证据不?”

刘大娘懵了,忘了哭:“啥证据?我有啥证据?我……我就是两句,咋的,闲话也不行?”

陶三娣冷笑一声:“没证据?那可就是诬赖同志了,属于故意往同志身上泼脏水,陷害,栽赃,坑人,懂不懂?”

众人都听明白了,敢情这陶三娣是听不下去了,过来给刘大娘吃个教训。

原本要走的人这下子也不走了,等着看戏。

刘大娘也不是被吓大的,刚才那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此刻她也嚼出味儿,不禁大怒:“死丫头,你再一遍?你个赔钱货,仗着你娘舅,欺负到老娘头上来了,我看你就是个嫁不出去的,兔子下耗子,你们家是一窝不如一窝!”

建国之前,农村普遍成亲早,十五六嫁饶比比皆是。

在刘大娘看来,陶三娣这种十八岁往上还没许人家的就是妥妥的老姑娘。

在托儿所工作,陶三娣也锻炼出来了,何况她在乡下生活那么久,本性泼辣,只是之前一直收敛着,想要在连耀面前得个好印象。

如今那心思淡了,没了,还管什么形象不形象!

陶三娣反而不气了,甚至笑眯眯:“刘大娘,咱是新中国了,早就不允许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男女都一样,为啥女人就叫赔钱货?照你这么,宋主席是不是赔钱货?邓副主席是不是赔钱货?妇联的同志都成赔钱货……”

她也不管刘大娘的其他话,只专挑“赔钱货”一条穷追猛打。

没等她完,刘大娘早已变了脸色:“不许胡!”

任她再是什么都不懂的老妇,也知道宋、邓是什么人,哪能随意拿来嘴儿?

陶三娣见她萎了,周身的气势更足:“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是主席的!人家姜校长是读过书,有文化的人,她让孩子们读书,注意个人卫生,那都是好事,你们实在不愿听就算了,别在背后胡咧咧!回去看看你们家的娃儿,哪个不比之前干净懂事了?端碗吃饭,放碗骂娘,以后可别自己是庄户人家,咱庄户人家干不出这么没脸没皮的事儿!”

她习惯性地想要一甩大辫子走人,却忘了头发早就剪短了,只好用手撩一下,扭头就走。

众人看着这姑娘高挑健美的背影走远了,被震得不轻,竟无人话。

更有好些人琢磨起来,这陶三娣话办事嘁哩喀喳,本人在托儿所当老师,舅舅是团长,虽然爹娘都是老家种地的,但谁家不是从农村出来的,这不算啥。

越想越觉得是个好对象,恨不得马上去找李嫂子探听消息。

陶三娣可不知道自己替姜芙骂了刘大娘,还沾染上了几朵桃花。

第二一大早,刘大娘就收拾包袱离开驻地,据回老家跟儿子一起住,再不来了。

以后刘师长月月给汇去养老钱,每年分两次给,一次给半年的。

众人私下都议论,王老师脸上一向都淡淡的,眼见着这两也有了笑模样儿。

过不到一起去的婆婆回了老家,嘴上不,谁心里能不松快呢?

就是这食堂以后咋整呢,还开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