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和俞昌生、张动三人正在研究接下来如何应对突厥饶下次进攻时,手下之人禀报道:“报,启禀郎将,突厥人倾巢而出,正向要塞而来。”
李烨看了俞昌生和张动一眼道:“怎么样?是消耗还是击退?”
李烨之所以这么问,也正是他们刚才讨论的。
消耗就是仍然以两千左右的军卒守城,吸引这支突厥人亡命的攻城,从而造杀伤,损耗突厥饶兵力。
当然,这么做北周的损耗也会不少,也意味着将有众多军卒折损。
击退则是,四千军卒全力守城。
突厥人进攻一两次后,肯定会发现城中的守军超过他们原先的估计。而他们明白自己一方人数不足以攻下玉门要塞,便会主动退却。
消耗战是从全局出发,尽可能的杀伤突厥人,并拖延时间。击退则是着眼当下,只要守住要塞便是对得起自己的职责。
李烨需要的是手下两个得力干将的意见,从而上下一心。
俞昌生和张动都是爱兵惜兵之人,可是他们更是北周的将领,知道顾全大局。
两人相视一眼,俞昌生开口道:“李郎将,我们是北周的军卒,守卫的便是北周,便不是眼下区区一个要塞。手下的将士更是自从军之日起,便做了好战死沙场的准备。
守城卫国,便无惧生死。请郎将下令。”
张动也是附和道:“请郎将下令。”
李烨看着眼前两位战将,深吸一口气道:“好。张动,现在是你值守,便由你先行守城。俞昌生,整备你带领的两府军卒,随时准备支援,始终保持城头有两千军卒。
我李烨,会一直在城头和你们一起,死战不退。”
“喏!”
哈桑所领的突厥兵,除了这两日折损的将近千人,手上还有九千余突厥兵。
他留下几百突厥兵驻守营寨,看管马匹,带上了能带的所有突厥兵。
哈桑亲率九千左右的突厥兵猛攻西城门。
通过这两日的进攻,玉门要塞外面的护城河也被突厥人填了一些。
最终一个时辰内,突厥人一波猛烈的攻势,又付出千把人后,将西城墙外的护城河全部填平。
接下来便是惨烈的登城战。
突厥人虽然不善于攻城,但是不代表没有攻城武器。相反,这次他们带了一些云梯。
云梯,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梯下带有车轮,可以推动行驶,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
北周军守城的远程军械有投石机和床弩等。
等到突厥人攻到城墙下,取而代之的便是檑木和狼牙拍等守城工具。这些都是在圆木和木板上装上铁钉,杀伤攀登城墙的敌兵的武器。
突厥人前两波的攻城都以失败告终,连城墙都没有登上。
直到哈桑发狠,只留一个千人队,其余人轮番猛攻,才登上了西城墙的墙头,开始了惨烈的白刃战。
李烨领着陈大用等人一直也在墙头。
“大用,去通知俞昌生留下一千人,准备追击突厥人,其余人全数派过来。”李烨大声命令道。
“喏。”
“你们四人跟在我身后,杀。”
“喏。”
随着登上城墙的突厥人越来越多,北周军卒奋力抵挡,可是伤亡却在不断增加。
一个比驴蛋还的北周军卒被突厥人一刀砍在脖颈,流血而亡。
一个老卒,身中两箭还在搏杀,最终被突厥人用刀捅死。
一个李烨甚至叫不出名字的武官,独战五名突厥兵,却杀死三名突厥兵。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毅然抱着一个突厥兵摔落城墙。
就连指挥守城的张动也都挂了彩,鲜血直流,却仍然奋勇杀担
李烨也是发狠,大吼一声拼尽全力。
他手持两节河山枪,一节短矛,一节短棍,一路冲杀。突厥兵被矛碰到必死,被棍碰到必伤。
不一会儿,脸上,身上都是鲜血,只不过这些都是突厥兵的鲜血。
就在李烨杀了十余个突厥兵之后,被一个突厥千夫长盯上。突厥千夫长带着十来个突厥兵也是冲向李烨。
李烨也注意到了这伙人,迎了上去。
李烨全力运转体内真气,脚踏河山步伐,气势如山,面对对方十来个人直接冲撞了过去。
人未到,棍先到,带着呼呼的风声,首先磕飞了一个突厥兵的弯刀。另一只手上的短矛递出,将其捅了个穿。
一刀一矛随即便冲着李烨而来。
李烨转身拔出短矛,短棍扫过,荡开长矛,撞入突厥兵怀里,躲开弯刀。手中短矛翻飞,逼退其余突厥兵。
弯刀又至,这次却是砍向了李烨下盘。
李烨知道,不能跃起,否则身在空中不便躲闪。
只能俯身用短棍格挡,余光见到一支兵器直砸而下,赫然是一根狼牙棒。手上短矛下撩而上,硬碰砸下来的兵器。
李烨由于仓促硬碰,手臂被震得发麻。
而那支狼牙棒的主人正是领头的突厥千夫长,也是被震得手臂发麻。
就在此时,突厥千夫长一旁的两名突厥兵不给李烨丝毫的喘息机会,两根长矛一上一下直刺而来。
李烨无奈,只能后退来躲避矛尖。
跟在李烨身后的佟老四等人也是一拥而上,替李烨接下了这些突厥兵。
佟老四更是独战对方那个千夫长。
李烨只一眼便知道佟老四不是那个千夫长的对手。
他没有丝毫犹豫,抡棍而上,重新接过千夫长。
佟老四没有逞强,转身去帮其他人。
李烨见突厥千夫长落单,手中矛和棍全力施展。矛如河流奔腾,棍如山岳压顶,打得那个千夫长节节后退。
李烨哪会放过这个机会,瞅准一个空档,飞起一脚踹在他的胸膛。
突厥千夫长顿时气血翻涌,忍不住吐了一口鲜血。
李烨可没有给他调息的机会,短棍下砸,砸落他格挡的狼牙棒,短矛直刺,刺向他的咽喉。
突厥千夫长瞬间毙命。
李烨没有理会,反身帮佟老四等人击杀突厥兵。
就这样李烨从在西城墙上,一路拼杀,直到俞昌生手下都尉支援而来。
一众北周将士合力才将将稳住了城头,逐渐将突厥兵赶了下去。
哈桑见突厥兵攻占不了西城墙,正要亲自带着最后的一千突厥兵支援。
一个千夫长飞身禀报道:“万夫长,城里隐匿着不少北周兵,估计不下两千。咱们中计了,损失惨重。”
哈桑脸色变了变,思虑过后,下定决心。他大声下令道:“吹撤退号角,全部撤退。我亲自断后。”
突厥兵听到撤退号角声,纷纷撤离城墙,撤离不及时的只能留下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