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673章 柔然国下线(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3章 柔然国下线(上)

在人们的印象中,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下,北方匈奴就成了“下”的强担

其实,匈奴在中国历史里冒头的时间,正是秦朝。

在此之前,北方广袤区域有一个强大政权“东胡”。

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始皇死后一年,匈奴第二任大首领冒顿单于覆灭东胡政权,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

被匈奴击溃的东胡族人,一半成了匈奴饶奴隶,一半向东逃到鲜卑山、乌桓山,低调发育。

后来,鲜卑山的那支东胡后裔,在中原汉朝人击垮匈奴后,又回到从前被匈奴人占领的故乡,建立了许多强大部落武装。

在西晋八王之乱时,已经被命名为“鲜卑族”的东胡人中的八个大部落,联合南下,跨破长城入关,攻城掠地,占关症渡淮河、饮马长江。

古老的中原政权,被迫撤到长江以南。

可以,西晋之后,秦岭~淮河以北的中原文明,其实不是汉人文明,而是鲜卑人为主、其它胡族为辅、汉人最次的文明混合体。

传统的中原文明,真正延续地是以建康(南京)为中心的江南。

言归正传。

鲜卑人从鲜卑山森林里出来,成群结队向西、向南去抢掠。

但免不了有人会意外落单。

有个少年就是如此。

在部落扎营时,他因为疲乏沉沉睡去。

谁知醒来时,他发现部落不见了,只剩自己一人躺在草丛里。

游牧民族没有胆鬼。

少年一人独行,被其他鲜卑部落收留。

因为他骨骼奇特、年纪不大,新部落给他起名木骨闾,就是“秃子”意思。

木骨闾加入鲜卑骑兵。

随着年龄增长,木骨闾生得人高马大,腕骨、腿骨非常粗壮,骑马、挥刀、射箭功夫,样样撩,自自然然升为百夫长。

有次,他率自己队伍执行任务,却因陡起沙尘暴延误了军期。

想到回去会被执行军法,木骨闾带着百人队向西北方向远遁逃亡。

这一逃,诞生了一个新的北方民族:柔然。

木骨闾成为柔然饶始祖。

木骨闾先是投靠部落,不久成为首领。

然后吞并其它部落。

——北方游牧民族唯一信奉的东西就是武力。

部落的兴衰几乎完全决定于首领的强大。

一个强大的首领,很容易吸引远近其它部落来投靠。

木骨闾就是凭着自己碾压当世的武力,使自己的部落迅速壮大。

木骨闾死后,他的儿子车鹿会接任首领。

车鹿会率领部落归附最大的部落拓跋鲜卑。

拓跋鲜卑的几任首领都是眼光远大的枭雄,他们制定了南下征服汉蓉盘的宏伟计划。

车鹿会被留在大漠坚守老家。

随后,车鹿会后饶首领之位代代相传,一代更比一代强。

吐奴傀~跋地~地粟袁~社仑。

社仑率众攻破敕勒诸部,又吞并匈奴残余部落,逐渐统一了漠北。

地盘东起大兴安岭,南接北魏,西到阿尔泰山,北至贝加尔湖。

402年,社仑建立柔然帝国,自称秋豆伐可汗。

“秋豆伐”在鲜卑语里,大约是“开山鼻祖”之意,与“秦始皇”意思差不多。

秋豆伐可汗王庭建在弱洛水畔。弱洛水就是如今蒙古国的土拉河。

社仑招募了几个汉人儒生做幕僚,向他们学习中原典籍。

他接受儒生幕僚建议,采取“远交近攻”策略,交好后秦、北燕、北凉,袭扰北魏。

北魏对柔然不胜其烦。

410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亲征柔然。

柔然大败,社仑在溃逃途中病逝。

社仑死后,兄弟侄子几人争夺汗位,打了四年内战。

415年,社仑堂弟大檀-木骨闾夺得汗位。

424年,北魏皇帝拓跋嗣去世,大檀可汗率6万精骑扫荡云中郡。

16岁的拓跋焘刚刚即北魏皇帝位。他亲率大军迎击大檀可汗。

柔然军又一次被击败。

拓跋焘下令将柔然命名为“蠕蠕”,将他们比喻为“无脑蠕虫”。

此后,北魏除了与南朝政权、关中政权、陇右政权交战,还经常要面对北方柔然骑兵的袭扰。

429年,拓跋焘决定对柔然彻底清理一下。

他亲自指挥几路大军,在东起瀚海、西至张掖、北达燕然山,东西5000里,南北3000里的范围,展开地毯式搜索。

柔然这次被山了筋骨,此后许多年都一蹶不振。

大檀可汗惨败后抑郁至死,儿子吴提-木骨闾继位。

吴提向北魏求和,除了向北魏进献财物、美女外,还向拓跋焘求亲。

北魏、柔然相互联姻。但和平关系仅仅维持了7年。

436年,双方再次爆发战争,规模不大,但范围非常广泛。

拓跋焘为了对付柔然,便开始在阴山北麓设置军镇。

最着名的军镇有六座,自东向西是:怀荒、柔玄、抚冥、武川、怀朔、沃野。

北魏将主要军事资源用来建设北方六镇,这里成为仅次于首都平城(大同)的升官发财特区。

北魏后来的衰败,起因就是大约百年后,首都由平城迁到洛阳,国家战略重心南移,北方六镇坍塌、爆发军民起义(523年),动乱波及全国。

444年,吴提病逝,其子吐贺真-木骨闾继位。

这位吐贺真大汗发明了一套游击战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

吐贺真用这套战术对付北魏大军,经常取胜。

这套战术后来被某位造反大佬稍作修改,用来对付政府军,一样好用。

由于北魏实在太强大,柔然被迫向西发展,吞并高昌国,在西域开疆拓土。

462年,吐贺真率骑兵深入中亚,重创波斯军,将牧场推进到第聂伯河流域,在那里建立了粮草、兵源根据地。

464年,吐贺真去世,其子予成-木骨闾继位。

予成即位后立即率军攻打北魏。

他在遭遇九次败仗后,明白自己打不过北魏文成帝拓跋叡,于是遣使求和。

后来,北魏文成帝死、孝文帝元宏继位。

元宏对柔然非常宽仁。两国互遣使者,互通有无,一派睦邻友好气象。

这使得北魏六镇的军事功能渐渐成为鸡肋。

——军事将领要保持、提升地位,一直掌握资源分配权,那就必须对外搞事。

如果不经常与邻国干仗,养那么多军人干什么?干嘛要从国家税收中拨出那么多钱做军费?

这条铁律,亘古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