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命阅捉弄?

李闯的大军竟然和吴三桂的军队不期而遇,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撞在了一起。

李自成站在阵前,面色阴沉,冷酷地道:“吴三桂?你这不知好歹的东西,给你脸你不要,简直是在找死!”

也许,就在这一刻,李自成心中涌起了一丝悔意。

他不禁想起自己之前所做的决定,或许他真的不应该灭掉袁营,更不应该杀掉李岩。

如果他没有灭掉袁营,那么这一仗的先锋军就有了可靠的人选。

如果他没有杀掉李岩,或许就不会将南明逼成如此强大的敌人,以至于他不得不亲自率领大军来到这里。

其实,他完全可以将这些事情都交给李岩或者李过去处理,这样一来,他就不必如此辛苦地亲自带兵打仗了。

然而,事已至此,后悔也已经无济于事。

不过,对于李自成来,这都无关紧要。

因为在他的心中,真正的大敌并不是吴三桂,而是那屡次侵犯中原的满清鞑虏。

在李自成的眼中,满清才是他所建立的大政权的生死大敌,是一个值得他正视的对手,是一个真正的敌人。

至于吴三桂,不过是一道开胃菜罢了,根本不值得一提。只要他一声令下,发兵攻打,吴三桂必定会立刻被消灭。

李自成也是会看朝廷邸报的,而且对其中的内容了如指掌。

他非常清楚辽东明军的实力究竟有多么弱,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这些明军向来不敢与女真兵进行正面的野战,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因此,当李自成看到吴三桂的兵马时,虽然心中有些恼怒,但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毕竟,连辽东明军都如此不堪一击,吴三桂的这支部队又能强到哪里去呢?

李自成心想:“陈圆圆都已经还给你了,你居然还敢跳出来闹事,那就休怪我对你不客气了!等我消灭了你,夺回陈圆圆,到时候我可要好好地享受一番,毕竟我还没睡够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李自成毫不犹豫地派出了郝摇旗。

这郝摇旗性格暴躁,犹如一团烈火,而且头脑简单,一根筋到底。

他对于上级的命令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从不考虑其中的缘由和后果。

比如,之前上面下令要杀掉李岩,其他人都心存疑虑,觉得这样做不太妥当,所以迟迟没有动手。

然而,郝摇旗却完全不同,他根本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直接就带人冲上去,二话不便将李岩给杀了。

不管别人如何解释自己有多么冤枉,郝摇旗都充耳不闻,他只会机械地执行命令,其他的一概不管。

就在此时此刻,郝摇旗毫不迟疑地率领着他的本部人马充当先锋,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般径直冲向敌军。

他手中的大旗在空中猎猎作响,仿佛在为他的勇士们呐喊助威。

大顺军队与吴三桂的山海关兵马瞬间激烈地冲撞在一起,喊杀声、金戈交鸣声交织成一片,战斗的序幕就这样猛然拉开。

不得不,此时的吴三桂展现出了他真正的实力。

许多人对他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他不堪一击。

然而,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完全错误的。

吴三桂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实力超群。

他甚至能够在短时间内与满清的大军展开殊死搏斗,达到极限的一换一局面。

不仅如此,他还能将南明军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就像对待一群毫无战斗力的狗一样。

更令人惊叹的是,当他起兵造反时,竟然能够先发制人,打得满清军队节节败退。这些都是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有案可循。

因此,一般人又有什么资格去质疑吴三桂的军事才能呢?

面对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吴三桂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

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选择逃跑,而是毅然决然地站在了战场之上。

一想到自己被背叛、被戴绿帽子的屈辱,吴三桂的心中就像燃烧着一团熊熊烈火,愤怒不可遏制。

此时此刻,大顺军已经成为了他不共戴的死敌,甚至比他与之交战了半辈子的建虏还要令他憎恶。

没有丝毫犹豫,吴三桂义无反关投入到了战斗之郑

他身先士卒,率领着自己的亲信将领和家丁队的大佬们,如吴勇、吴敢、夏元杰、张树芳、金国雄等人,如猛虎下山般冲向了战场。

郝摇旗在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吴三桂的猛烈攻击,他的防线几乎瞬间被撕裂,陷入了极度的被动和混乱之郑

他不禁开始怀疑人生,难道自己就这样被轻易击溃了吗?

然而,幸阅是,李自成一直在后方密切关注着战局。

当他看到郝摇旗身陷险境时,毫不犹豫地派遣了高一功、刘芳亮等部队前去支援。

这些生力军的加入,让郝摇旗的压力稍稍缓解,但吴三桂的部队却异常顽强,竟然顶住了这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为了彻底锁定胜局,李自成决定动用自己的王牌——刘宗敏。

刘宗敏是李自成麾下的得力战将,以勇猛善战着称。

他的加入,必定给这场激烈的战斗带来了新的变数。

刘宗敏作为李自成麾下的头号大将,其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然而,闯军纪律败坏的问题,他也难辞其咎。

甚至可以,他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带头大哥的角色,对这种不良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尽管如此,李自成对刘宗敏却十分放心。

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因为刘宗敏没有缺点,而是他具备两个非常突出的优点。

其一,他武艺高强,战力非凡,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其二,刘宗敏在关键问题上对李自成的支持可谓是坚定不移。

例如,当李自成遭人诬陷而身陷囹圄时,正是李过和刘宗敏等人挺身而出,将他从狱中解救出来。

此后,在面临绝境之际,刘宗敏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响应,在最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持造反。

正因如此,在北京时,面对军纪问题这一敏感议题,李自成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在刘宗敏这一边。

你李岩带人救过我的性命吗?

回答我。

还有,你李岩可曾为了坚定我的造反信念,像刘宗敏那样,将自己的老婆孩子都舍弃掉?

回答我。

就因为这么一丁点的军纪问题,你就揪住不放,那你让我该如何是好?

难道要我亲手砍掉与我一同走过风风雨雨的兄弟不成?

我们是好不容易进了京的。

就不能享受一下吗?

既然你李岩站到兄弟们的对立面了,那对不起,只好杀了你了。

这就是李自成杀李岩而无悔的心路历程。

你什么经历,什么功劳,还是你能打仗,你让我怎么选?

我当然要,选刘宗敏,我的老兄弟。

现在,宗敏,是你回报我的时候了。

李自成出动了最能打的刘宗敏部队。

乌云如墨,沉甸甸地压在广袤的一片石上空,仿佛预示着一场血雨腥风的来临。

李自成骑在一匹枣红马上,目光如炬,凝视着前方正准备出击的刘宗敏部队。

作为李自成麾下最精锐、最能征善战的力量,这支部队一直是他逐鹿下的利刃,往昔诸多硬仗,刘宗敏总能率部打出李自成自己都难以达成的辉煌战绩,当之无愧是李自成麾下的第一大将。

随着一阵激昂的战鼓声响起,刘宗敏一马当先,挥刀率领部队冲向敌军。

李自成原本满怀期待,脸上却逐渐浮现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这一次,刘宗敏的部队如同陷入泥潭一般,刚与敌军接触,便被对方的军阵死死缠住。

士兵们的动作迟缓,毫无往日那种锐不可当、摧坚拔锐的气势,仿佛换了一支军队。

他们打得畏畏缩缩,完全没有了拼命三郎的劲头,每一次进攻都显得绵软无力。

李自成的脑袋“嗡”的一声,犹如遭受雷击。

他的目光中满是震惊与懊悔,直到这一刻,他才如梦初醒。

这正是李岩生前担忧的事情!可自己不仅没有重视,还在冲动之下杀了李岩。

李自成只觉得手脚冰凉,仿佛坠入冰窖。

其实,他并非没有察觉到军队可能存在战斗力下滑的问题,但万万没有想到,情况竟然如此严重,已经到了这般不堪一击的地步。

然而,此刻容不得李自成有过多的自责和懊悔。

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李自成当机立断,决定亲自率领本部人马救援。

他任命李过为先锋,以老营作为主力,采用着名的三堵墙战法。

一时间,战旗猎猎作响,李自成的部队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向着敌军汹涌冲去。

吴三桂远远望见李自成的行动,冷哼一声,毫不犹豫地亲自率领一部兵马,迎头而上。

吴三桂作战向来勇猛,他的部队也训练有素,一时间,双方陷入了激烈的厮杀。

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耳欲聋,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尽管吴三桂本人在战场上表现得极为英勇,但闯王大军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优势。

随着战斗的持续,闯军的士兵们渐渐杀红了眼,逐渐找回了往日的斗志。

他们的战斗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开始显着提升。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吴三桂有些招架不住,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心中暗自叫苦。

若不是他身为一军主帅,必须坐镇战场,恐怕早已萌生退意。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双方都拼尽了全力,这场激烈的战斗似乎永无止境,一片石古战场被战火彻底笼罩,仿佛被卷入了一场无尽的噩梦之中 。

色暗沉,正在厮杀的战场上,突然毫无征兆地起风了。

这股风仿佛从九幽地狱中呼啸而出,裹挟着黄沙与肃杀之气,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而来。

在清军大营之中,多尔衮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站在营帐外,衣袂被狂风肆意拉扯,猎猎作响。

这一阵风,这绝佳的机会,他已经等了太久太久。

自吴三桂与李自成大战以来,双方军势形成微妙对峙以来,多尔衮一直深藏不露,他像一只蛰伏在暗处的猛虎,时刻窥视着局势的变化,却始终按兵不动。

多尔衮心里清楚,吴三桂手握重兵,性格狡黠且野心勃勃,若不加以制衡,日后必成大患。

只有让吴三桂在与李自成的争斗中折损部分实力,清军日后才能更好地拿捏他,让他乖乖听话。

而李自成这边,其麾下兵多将广,势力庞大。

若贸然与之正面交锋,女真大军极有可能遭受惨重损失,这是多尔衮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因此消耗李闯的实力,也成了他的当务之急。

狂风越刮越猛,飞沙走石,地间一片混沌,让人根本睁不开眼。

远处战场上,吴三桂的军队与李自成的大顺军正杀得昏黑地,双方都已疲惫不堪,却依旧僵持不下。

就在此时,多尔衮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剑锋在风沙中闪烁着森冷的寒光。

他一声令下,女真大军如潮水般从隐蔽之处涌出,迅速向战场逼近。

女真骑兵们身着厚重的铠甲,在狂风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绕到了李自成大军的侧翼。

随着多尔衮又一声怒吼,清军如同一把锋利的钢刀,瞬间切入大顺军的防线。

一时间,喊杀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大顺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原本整齐的阵型瞬间大乱。

士兵们在风沙与清军的双重打击下,四处逃窜,乱作一团。

战场上,鲜血染红了黄沙,狂风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

多尔衮骑着战马,指挥若定,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令权寒的狠辣。

他深知,这场战役将是改写下格局的关键。

所以他盯上了在场之中,军纪最差,队伍最乱,但看起来人也比较多的刘宗敏部。

清军的八旗铁骑如黑色潮水,直扑刘宗敏的本部。

刘宗敏部此前连续作战,人困马乏,战斗力已然大打折扣。

军中纪律也松弛不少,部分士兵甚至在阵前交头接耳,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浑然不觉。

面对清军如狼似虎的冲击,刘宗敏部瞬间乱了阵脚,前排士兵还未反应过来,就被清军的长刀砍倒在地,鲜血四溅。

紧接着,后方的士兵开始动摇,有人丢盔弃甲,转身逃窜。

刹那间,刘宗敏部如同一座被白蚁蛀空的大厦,轰然崩塌。

刘宗敏部的崩溃,如同一把利刃,撕开了顺军的防线。

紧接着,各营寨纷纷受到牵连,陷入混乱。

士兵们惊恐地呼喊着,四处奔逃,完全失去了组织。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唯有郝摇旗所部还在苦苦支撑。

郝摇旗双手紧握着大旗,臂膀早已酸麻,仿佛被灌了铅一般沉重,几乎难以抱住手中的大旗。

但他目光坚定,如同扎根在战场上的磐石,一边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一边指挥士兵抵抗。

可惜,郝摇旗的努力在清军与吴三桂部的联合反击下,显得杯水车薪。

清军的红衣大炮不断轰鸣,炸得顺军阵地尘土飞扬,血肉横飞。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则如鬼魅般穿梭其中,对顺军展开疯狂砍杀。

顺军腹背受敌,逐渐陷入绝境。

李自成站在高岗之上,望着陷入混乱的战场,眉头紧皱,心急如焚。

为了挽回败局,他连自己的老营都投入了战斗。

老营的精锐们挥舞着大刀,呐喊着冲向敌人,试图稳住防线。

但激战半个时辰后,局势并未如李自成所愿好转。

此时,李自成已经无预备队可用,整个顺军如同被抽去脊梁的巨龙,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随着太阳渐渐西沉,战场上的喊杀声逐渐平息。

顺军横七竖澳尸体铺满了大地,鲜血汇聚成河,缓缓流淌。

这场大战,以顺军的惨败告终,曾经威震下的大顺政权,也在这场战役之后,走向了衰败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