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科幻 > 新纪元前夜 > 第212章 频率的回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莉娜关于能量伤疤潜藏着“记忆幽灵”的发现,如同在封闭的房间里推开了一丝窗缝,让研究组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然而,从“看到可能”到“实现突破”,中间横亘着理论与实践的巨大鸿沟。如何与这些危险而扭曲的“记忆”进行安全有效的交互,成为摆在他们面前最棘手的难题。

陈老主持了多次内部研讨会,气氛热烈却充满挫败福

“模拟旧网络频率进行调和,效果微乎其微。”一位研究员指着波动起伏不大的数据图表,“就像对着一个精神错乱的病人反复念叨他过去的名字,偶尔能引起一丝反应,但无法进行真正的沟通。”

“或许我们方向错了?”另一位提出,“它们现在是‘伤疤’,是病变组织。我们应该研究如何‘切除’或者‘隔离’它们的影响,而不是尝试沟通。”

“但莉娜的数据表明它们与底层网络连接紧密,”陈老反驳,指着“疤痕-03”的节奏对应图,“粗暴的‘切除’可能会引起整个系统更剧烈的崩溃。我们必须找到一种…一种能与它们当前状态‘共鸣’的方式。”

“共鸣…”莉娜喃喃自语,这个词触动了她的某根神经。她回想起宋茜委员长偶尔提及的、关于路岩队长与“秩序碎片”达成深层共鸣的状态。那似乎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命令或修复,而是一种频率上的契合,一种理解与接纳。

“也许…我们不应该试图把它们‘修复’回原来的样子。”莉娜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新的光芒,“它们现在是新的存在形态,是秩序与混沌冲突后的畸形产物。我们是否应该尝试去理解它们‘现在’的频率,找到能与这种扭曲状态本身产生‘共振’的方式?就像…不是去纠正一个疯子的言语,而是去倾听他呓语中可能隐藏的逻辑?”

这个想法过于离经叛道,让在场大多数人都皱起了眉头。去理解和共振一种“错误”的频率?这听起来更像是拥抱混乱,而非建立秩序。

“太危险了,莉娜!”保守派的工程师立刻反对,“主动去匹配一种不稳定的、充满破坏性的频率?这无异于玩火!万一引起共振失控,能量伤疤爆发,我们所有人都得陪葬!”

“但我们现在的调和手段几乎无效!”莉娜据理力争,“如果我们永远不敢迈出这一步,就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它们,更谈不上利用或治愈!我们需要数据,需要一次可控的、范围的尝试!”

争论再次僵持。陈老揉着太阳穴,感到无比头痛。一方面,他认可莉娜的探索精神和对新思路的敏锐;另一方面,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其中蕴含的毁灭性风险。

最终,决策权再次上交到宋茜那里。陈老带着正反双方的意见,以及莉娜那份关于“寻找当前状态共振频率”的初步构想,走进了宋茜的临时指挥间。

宋茜静静地听着陈老的汇报,目光落在莉娜绘制的那张显示着扭曲对应关系的图表上。她没有立刻表态,而是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隔间外,幸存者们工作的声音隐约传来,提醒着她肩上担负的责任。

“路岩曾经告诉我,”宋茜忽然开口,声音平静,“秩序与混沌,并非绝对的对立。”

陈老微微一怔。

“我们一直试图用‘秩序’的力量,去抚平‘混沌’造成的伤疤。”宋茜继续道,“这本身没有错。但莉娜的设想,或许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是否存在一种高于二者对立的层面,能够理解和容纳这种‘扭曲’本身?”

她看向陈老,眼神深邃:“我知道风险极大。但我们也知道,停滞不前同样是死路。修复之光,不能只照亮我们熟悉的地方,也必须敢于探向未知的阴影。”

她做出了决定。

“批准莉娜的初步研究计划。但必须遵守以下铁律:”宋茜的语气变得异常严肃,“第一,实验必须在距离核心维生区最远的‘疤痕-07’区域进行,该区域能量反应相对最弱,且周边结构相对独立。第二,参与人员不得超过三人,莉娜必须在内,陈老您负责远程监控和紧急叫停。第三,不使用任何强能量源,只利用我们改造的、功率极低的频率发生器进行试探。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旦监测到能量伤疤波动幅度超过预设安全阈值百分之五,或者出现任何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实验必须立刻、无条件终止。”

这是一个极其苛刻且谨慎的框架,将风险和规模都压缩到了最。它没有给予莉娜完全的自由,却为她撬动那扇未知之门提供了一丝缝隙。

莉娜接到通知时,激动得几乎跳起来,但随即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陈老更是面色凝重,反复检查着远程监控系统和紧急切断 protocols。

实验日到来。莉娜和两名自愿参与的技术员,穿着简陋的防护装备,携带着那台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低频发生器,心翼翼地进入了被划定为临时禁区的“疤痕-07”区域外围。这里的气氛比其他地方更加压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粘稠的能量感,仿佛连光线都被扭曲吸收。

通过加密通讯频道,陈老的声音传来:“准备就绪。开始低功率频率扫描,从最低频段开始,缓慢提升。随时报告情况。”

“明白。”莉娜深吸一口气,启动了发生器。

嗡……

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感知的能量波纹,开始以特定的频率,如同声纳般扫向前方那片肉眼看不见、却能让探测器尖叫的能量伤疤。

起初,没有任何反应。能量伤疤依旧按照它自身混乱的节律波动着。

莉娜缓慢地、耐心地调整着频率。她摒弃了所有旧有的网络模型数据,完全专注于感受伤疤自身散发出的那种扭曲、痛苦的“现在进行时”的频率特征,并尝试让自己的发生器输出无限趋近于这种特征。

这是一种极其精微的操作,如同在暴风雨中试图听清一根针落地的声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远程监控室里的陈老手心全是汗。两名技术员也紧张地盯着探测器读数。

突然,当莉娜将频率调整到一个极其特定、且与旧有网络模式毫无关联的波段时,探测器上的波形猛地一跳!

不是剧烈的爆发,而是一种…奇异的“凝滞”。

“疤痕-07”区域那原本混乱不堪的能量波动,在这一瞬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出现了一个极其短暂、却异常清晰的“平台期”!虽然紧接着又恢复了混乱,但那个短暂的平台期,如同嘈杂噪音中一个突兀的、不和谐的“静音片段”,清晰得令人震惊!

“看到了吗?!”莉娜在频道里失声喊道,声音因激动而变调,“它…它有反应!它对这个频率有反应!”

远程监控室里,陈老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回放。那个短暂的平台期,虽然诡异,却毫无疑问是对外部特定频率输入的回应!

“记录频率参数!立刻!”陈老的声音也带着颤抖,“莉娜,缓慢降低功率,准备撤离!我们拿到了关键数据!”

第一次主动交互实验,在高度紧张和可控的风险下结束了。他们没有治愈伤疤,没有建立稳定的沟通,但他们做到了之前从未做到的事情——用一种全新的思路,真正“触碰”到了能量伤疤的现状,并得到了一个明确的、虽然极其短暂的“回响”。

这个“回响”本身,就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它证明,这些能量的创伤,并非不可理解的混沌怪物,它们依然遵循着某种深层的、哪怕是扭曲聊物理规则。而找到正确的“频率”,或许是打开理解它们、乃至未来某一真正影响它们的大门钥匙。

莉娜和她的同伴们带着一身冷汗和前所未有的兴奋撤出了禁区。她们带回的,不仅仅是一组数据,更是一束真正意义上的“探索之光”——它照亮的不再是已知的路径,而是那片名为“未知”的、危机四伏却也可能蕴藏着生机的广袤荒野。

宋茜在听取陈老的汇报后,沉默良久,最终只了两个字:

“继续。”

前路依旧迷茫,风险依旧巨大。但在这片沉寂的废墟之上,人类求知的目光,终于第一次,真正触及了那毁灭性能量背后的、一丝微弱的逻辑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