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都市 > 赌石:财色双收! > 第538章 最卖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坐着轮椅的姑娘在底下用竹篮接着,:“够了够了,能蒸一大锅槐花饭了。”

竹安妈把槐花拌上面粉,用竹笼蒸出来,香得人直咽口水。

孩子吃了一大碗,含糊着:“比……比城里买的蛋糕还……还香。”

戴眼镜的先生带了帮城里的老师来竹满堂,要学编竹器,回去教学生。

结巴的孩子教他们编最简单的竹蜻蜓,手把着手教,比自己编还认真。

有个老师笨手笨脚的,总把竹条编错,急得满头汗。

孩子笑着:“我……我当初编坏了十……十个呢,不……不急。”

那老师听了,慢慢静下心来,还真编出个像样的。

文化节的广场上,新学员带来的竹制轮船零件派上了用场。

结巴的孩子和他蹲在地上拼,拼到最后,发现少了个烟囱。

妹妹跑回家,拿了个竹制的笔筒来:“用这个当烟囱,正好!”

轮船拼好那,孩子们举着它在广场上跑,“开船去月亮啦”。

有个老太太看着直抹眼泪:“我家老头子年轻时就爱编竹船,可惜没留下。”

秋晒谷子,竹满堂的竹筐派上了大用场,装得满满当当。

结巴的孩子和新学员抬着竹筐往晒谷场跑,筐绳勒得肩膀发红也不喊累。

坐着轮椅的姑娘在旁边用竹制的耙子摊谷子,:“摊匀点,晒得快。”

竹安妈看着满场的谷子,笑着:“还是竹筐透气,晒出来的谷子比塑料布捂的香。”

孩子听了,偷偷把竹筐往谷子堆里又塞了塞。

竹溪网购的彩色竹条快用完了,孩子们就去山里捡野藤,晒干了染成彩色。

结巴的孩子染了根红色的,要给轮椅编个红色的扶手,喜庆。

新学员染了根蓝色的,要编个蓝色的船帆,像大海的颜色。

坐着轮椅的姑娘把染好的藤条编成辫,要给轮椅当装饰。

竹安看着这些五颜六色的藤条,笑着:“比买的彩色竹条还有意思。”

冬的炭盆烧得旺,孩子们围在旁边编竹制的玩意,准备过年当礼物。

结巴的孩子给坐着轮椅的姑娘编了个竹制的暖手宝,里面塞了棉花。

“捂……捂着,不……不冷。”他把暖手宝递过去,脸有点红。

新学员编了个竹制的风车,“开春了就能转”。

妹妹编了堆竹制的鞭炮,挂在轮椅上,“提前过年啦”。

跨年夜,竹满堂的棚里来了个新客人,是那个老太太的儿子。

他要学编竹船,想给母亲留个念想。

结巴的孩子把自己编的歪竹船给他看:“我……我教你,不……不难。”

那晚上,棚里的灯亮到半夜,老太太的儿子还真编出个像样的竹船。

新年第一,竹制的轮椅终于编好了。

结巴的孩子在扶手上缠了圈红色的野藤,坐板上铺着彩色的竹垫。

坐着轮椅的姑娘坐上去,试着转了转,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比我原来的轮椅舒服十倍!”她举着轮椅的扶手。

新学员和妹妹在旁边拍手,“师傅太厉害啦”。

风从竹林吹过来,带着新一年的竹香。

结巴的孩子看着姑娘坐着新轮椅在院里转,突然觉得,话结巴真不算啥。

手里的竹条能编出轮椅,心里的热乎能暖透人心,日子就像这竹条,看着普通,编在一起,就成了最结实、最暖心的模样。

坐着轮椅的姑娘,坐着新轮椅在竹满堂的院里转了一圈又一圈。

她轮椅的轮子转起来“咕噜咕噜”响,像在唱歌。

结巴的孩子跟在后面,时不时问:“颠……颠不颠?用……用不用再垫点啥?”

姑娘笑着摇头:“比棉花还软和,你编的轮椅会疼人。”

新学员在旁边拍了张照,要寄给爸妈看,“师傅的手艺能当饭吃了”。

开春的竹笋冒得快,孩子们挎着竹篮去挖笋。

结巴的孩子拿着竹制的铲子,专挑尖儿冒得高的挖。

“这……这种长得快,肉……肉也嫩。”他边挖边。

姑娘坐在轮椅上,指着土里的笋尖:“那边还有,藏在草里呢。”

挖回来的竹笋,竹安妈做成腌笋,装在竹坛里,“等夏就着粥吃,开胃”。

入夏的暴雨下了三,竹满堂的竹棚漏了个洞。

结巴的孩子踩着竹梯上去补,新学员在底下扶着梯子,手心里全是汗。

“踩……踩稳点,别……别晃。”新学员仰头喊。

孩子笑着:“我……我比竹梯稳。”

补好下来,他浑身都湿透了,却指着棚顶:“这……这下不漏了。”

竹安妈用毛巾给他擦脸,“傻孩子,漏点雨怕啥,别摔着”。

戴眼镜的先生又来了,这次带了本画册,是孩子们在“竹韵角”的作品。

画册里有结巴的孩子编的竹鱼,有新学员编的火箭,还有姑娘编的梅花。

“出版社想出版,让更多人看看咱的竹编文化。”先生翻着画册。

孩子看着自己的歪竹鱼印在纸上,突然:“能……能给我留……留一本不?我……我想给我爷看看。”

先生笑着点头:“给你留十本,让你爷看。”

文化节的广场上,孩子们表演编竹器,引来好多人拍照。

结巴的孩子和新学员合作编竹船,一个编船身,一个编船帆,配合得特默契。

有个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问他们学竹编难不难。

孩子想了想:“难……难,但编……编出东西来,特……特高兴。”

新学员接着:“就像……就像竹子长高,慢……慢来,就……就成了。”

记者听了,眼圈有点红。

秋收花生,竹满堂的孩子们用竹制的锄头刨,竹筐装得满满当当。

结巴的孩子刨得最卖力,花生壳上沾着泥,他也不擦,直接往嘴里塞。

“甜……甜着呢。”他含糊着。

姑娘坐在轮椅上摘花生,“这颗最大,给你”。

新学员把花生壳堆在一起,“烧着玩,能出香味”。

竹安妈看着他们,笑着“这才是过日子的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