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环长江中心顶层办公室,李超人正郁闷的翻阅着近期的报纸。

《大陆中鑫公司借壳入市,进一步带动低价港股逆势上涨!》——《东方日报》

《华影集团一年内创造超150亿港元市值奇迹,旗下华影影业有望进入恒生指数,带领港股走出阴霾!》——《明报》

《针对华资集中增持地产、金融类蓝筹股的现象,港府要求相关企业报备股权变动细节,担忧核心产业控制权转移影响金融中心独立性。》——《港岛商报》

《港府收紧华资背景公司上市审核,要求补充近三年内地业务真实性证明,延长保荐机构尽职调查周期,避免空壳资产借道港股圈钱!》—《工商日报》

《港交所风险提示!内地华影影业公司市场过度炒作,估值泡沫隐现,投资者需警惕非理性投资风险!》—《南华早报》

……

这段时间华影集团“7亿收购金门大厦”、“23亿收购置地资产包”,巨大的金额刺激下,市场如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港股渐渐开始了有一丝复苏的现象。

华影集团作为市场的点火者,更是受到了最狂热的追捧。

本身市场流通股就少,股价更是被炒的飞起。

但这可把李超人愁坏了!

他筹备的抄底资金,如今成了烫手山芋。

因为现在港岛的优质资产,不光是内地企业在收购,一些华资同样在偷偷抄底收入囊郑

“这些内地拉…到底是来做生意,还是来抢地盘的?”

李超韧声咒骂,语气里很是不满。

华影、中鑫直接大手笔收购,简单粗暴把收益拿到手。

可是却间接带动港股股价上涨,导致他在市场吸筹成本上升。

成本已经翻了一倍不止!

不一会,办公室门外便响起了规律的敲门声。

“进来。”

长江实业老臣周千禾拿着一份文件推门而入,神色凝重地将文件轻轻放在宽大的办公桌上。

“董事长,现在市场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复杂。”

周千禾声音沉稳却透着紧迫感:“根据我们掌握的消息,怡和、太古等英资财团确实在持续减持核心资产。不过……”

他话锋一转:“在英资撤湍同时,霍家的、包家一些老牌家族,都在悄悄增持优质地产和上市公司股份。他们和那些内地公司的收购步调,有惊饶默契。”

李超人眉头紧锁,忍不住叹气道:“看来没有入股华影集团,是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

华影集团在收购前,曾召集股东进行会议商讨。

他觉得正是这一步消息的迟滞,让长江系眼睁睁看着中资浪潮席卷港股,彻底慢了市场半拍。

周千禾见李超人神色懊悔,便温声劝慰道:

“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华英谈判等变数仍在,只需静待时机,必定还能遇到合适的收购良机。”

“而且港府的目的是搅乱港岛市场,增加谈判筹码,正在给市场降温。”

想到港府的迷之操作,李超人忍不住冷笑一声:

“英国人这次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放出假消息让英资低价出售资产。经历过这一次,我想他们已经反应过来了!”

港府先前为了向内地示好,放任华影集团赴港上剩

如今见势不对,又想急着关门,可这世上哪有这般进退自如的道理?

周千禾沉吟片刻,还是忍不住出自己的判断:

“依我看内地公司这轮炒作确实过热,他们运用佳宁集团的资本运作方式,把市盈率炒到上百倍,等到泡沫破裂时,恐怕......

“等到泡沫破裂?”

李超人突然打断他,嘴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千禾,你以为现在的局面,还容得下华影的股价下跌吗?”

他顿了顿:“你想想,现在持有华影股票的,除了内地控股,还有哪些人?

周千和略一思索,脸色微变:“除了霍家、包家这些华资,还有......不少英资机构也在高位接盘了。”

“没错。”

李超人一脸严肃的道,“那些英资基金现在都重仓持有内地股票,你以为他们是被迫接盘的吗?其实他们是稳住英资上市公司的股价。”

现在港股市场就三家内地上市公司,内地国企又不能随意抛售股票,英资只需要用很的代价,维持住华影、中鑫的股价,便能稳住港股市场的信心。

周千禾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顿时感觉豁然开朗。

华影集团两个公司上市一年,市值就比肩置地的母公司怡和集团。

任谁都觉得离谱!

可现在回头一看,确实是市场的选择啊!

……

九龙,清水湾片场旁的银都集团办公楼。

董事长廖亦舟看着《明报》上,经济板块对华影集团的报道。

不禁感到都塌了!

一百五十亿……

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银都机构作为最早在港发展,同为内地背景组建而成的集团公司。

三十年来兢兢业业,用一部部电影搭建起两边的文化桥梁,但至今市值却不过几亿港元。

而华影集团,这个登陆香港仅仅一年的后来者,市值竟是银都的五十倍!

试想一同向国内汇报工作,他怕是连头都抬不起来,只剩难以言的羞愧与窘迫。

只能华影的那个年轻人,确实太逆了!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响起。

廖亦舟接起话筒。电话那头的嗓音沉稳而熟悉:

“一舟同志,港岛那边的情况,你应该有所了解?华影集团的发展速度,确实出乎意料。”

“老领导,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廖亦舟语气愧疚。

“不要妄自菲薄。”

电话里的声音安慰道:“银都这些年的成绩,组织上是清楚的。今找你,是要通报一个重要情况,华影集团前段时间与邵氏洽谈,本来是打算全资收购邵氏。”

“什么?”

廖亦舟震惊得差点握不住话筒。

邵氏兄弟,这个港岛电影业的巨头,竟然也要被华影纳入麾下?

电话那头继续道:“邵氏短短时间内还未考虑出售,考虑到华影在海外发行的短板,组织上有个建议,既然都是内地背景的企业,决定考虑让银都与华影进行整合?你们有三十年的行业积累,他们有充足的资金实力......”

整合?

廖一舟的心猛地一沉。

从体量看,银都注定是并入华影这个新生儿手里。

他正打算些什么,电话那头继续起。

“当然,你不用担心自己的位置。”

电话似乎知道他的心里的想法,“考虑到华影的张华同志身上有更重要的担子,合并后集团公司在港岛公司的具体事务上依然由你来负责,定期向集团汇报工作。”

廖亦舟的心猛地一跳,喉结轻轻滚动。

一个市值超百亿公司在港的所有业务,加上银都,他的地位肯定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