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玄幻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995章 军事战略巧布局,御敌于外保家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95章 军事战略巧布局,御敌于外保家邦

李瑶在文渊阁批完最后一份《风物志》的校样时,边关急报送到了兵部值房。信使的马蹄踏碎了清晨薄霜,他翻身下马,将一封火漆封印的密函交到值守官员手郑那封信被迅速送往内厅,沿着黄铜烛台之间的长案一路传至主位前。

李骁正在查看北境地图。他接过信,拆开后只扫了一眼,便命人召集将领。厅内很快聚齐了十多名军官,有人刚从校场回来,甲胄未卸,脸上还带着汗迹。李骁没有多言,只让情报官把三月以来所有北线动向标在沙盘上。木钉插进泥土,红蓝两色丝线交错缠绕,勾出敌我兵力移动的轨迹。

“有消息蛮族在调集牧群南下。”一名老将开口,“但也有细作回报,他们内部为草场起了争执,未必真要开战。”

厅中顿时响起议论声。有人主张闭关固守,等局势明朗;也有人建议主动出击,趁其未稳打乱部署。李骁听着,手指轻敲桌沿。片刻后,他对身旁的墨衣男子点头。那人上前一步,递上一份新到的情报,左耳缺了一角,动作干净利落。

这是影七,五次潜入敌营都活着回来的人。

李骁看完情报,闭目凝神。乾坤万象匣在他识海中展开,机分支启动。短暂的推演让他额头渗出细汗,眼前闪过雪夜火光、战马嘶鸣的画面,最终定格在雁门关东侧的一处山谷——那里地势狭窄,两侧山崖陡峭,是骑兵突袭的理想突破口。

他睁开眼,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在那个位置。

“敌人会从这里来。”他,“不是现在,但在接下来十内。”

众人围拢过来。李骁开始布置三线防御。第一线由轻骑轮巡边境,每日更换路线,制造兵力密集的假象;第二线设伏营,预埋火油与强弩,由龙骧营镇守险地;第三线在百里纵深建立机动兵团集结地,随时支援或反攻。

“我们不求一次打赢。”他,“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来了就得付出代价。”

几位年轻校尉听得热血上涌,当场请命带队驻守伏击点。老将们仍有些犹豫,担心防线拉得太长,一旦被突破就难以回援。李骁明白他们的顾虑。

“内地驻军不动。”他,“这次调动的是边军轮防部队和预备役弓手。粮草从就近仓储调拨,不会影响新政地区的治安。”

他又下令,随军文官即日起每日宣讲戍边优待政策,战死者子女可入国子监读书,家属免税三年。家书由快马专程传递,不得延误。

命令下达后,各将领陆续领令离厅。李骁留下几名校尉,重新核对伏营地形图。他们发现原定陷阱位置偏西,若敌军采用分散突击战术,可能绕过主力。于是决定向东移三百步,靠近一处然塌陷带,那里更容易形成合围。

影七站在角落,等众人散去才上前一步。

“我要再进去一趟。”他。

李骁看着他,“什么时候?”

“今晚。”

“带够干粮和换洗衣物。”李骁,“记住,只查动向,不许交手。你要是折在里面,我少一个眼睛。”

影七点头,转身离去。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廊外晨雾郑

黎明前,李骁已抵达边防指挥所。这里是前线最高调度中心,墙上挂着巨幅地形图,桌上摆着实时战报记录册。寒潮提前到来,屋外风声呼啸,守夜士兵不断搓手哈气。

不久,斥候传来消息:敌方派出队骑兵试探性骚扰,在边界来回驰骋,射箭挑衅。有将领请示是否追击。

李骁摇头。“驱逐即可,不要追。”

他让人准备了一份伪造的军粮账册,故意遗落在对方撤退路线上。账册上写着“存粮仅余三成”“补给延迟半月”,字迹潦草,像是仓促抄录。

还没亮,他又亲自赶往伏击阵地。山路难行,马车无法通行,他徒步攀爬,在几名亲卫陪同下到达预定地点。坑道已挖好,火油罐埋在土下,强弩架在高处,射手们躲在掩体后待命。

他蹲下身,检查一处陷阱机关。扳扣有些松动,他亲手拧紧,又调整了引线角度,确保一旦触发能覆盖最大范围。

回到指挥所时,边刚泛白。烽燧全线点亮,火光连成一线,映着雪地格外清晰。铁甲反射晨光,像一条静卧的长龙。

李骁站在高台上,望向北方。那边依旧寂静,只有风吹积雪的声音。

“传令各部。”他低声,“今夜起,全军进入一级戒备。”

话音落下,传令兵立刻奔出大厅。鼓声在营中响起,一队队士兵列阵换岗,弓弩上弦,战马备鞍。炊事营加大饭食供应,医官清点药材,所有非必要任务暂停。

一名副将走来报告:“龙骧营已就位,伏击区完成最后检查。”

李骁点头。“让他们轮班休息,保持警觉。”

副将又问:“若敌军不来呢?”

“那就等。”他,“我们耗得起,他们耗不起。”

时间一点点过去。午后,影七的消息通过暗号传回:蛮族主力仍在集结,但已有先锋部队向南移动,方向正是雁门关东侧山谷。

李骁立即下令,第二线伏营进入隐蔽状态,禁止生火冒烟;第一线巡骑增加频次,每半个时辰上报一次情况;第三线机动兵团完成集结演练,随时待命出发。

傍晚,风雪骤起。雪花打得人脸生疼,视线缩短到不足十步。李骁站在了望台上,听着风中传来的断续号角声。那是敌军联络信号,节奏紊乱,不像大规模进攻前的统一指令。

但他没有放松。

他回到指挥所,铺开作战日志,写下今日全部调度记录。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响。写完后,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向墙上挂的剑。

那是他父亲给他的佩剑,剑柄缠着旧布条,曾经沾过血,洗过水,磨得发亮。

他伸手握住剑柄,试了试出鞘的顺畅度。刀刃滑出一半,寒光一闪,随即归位。

外面风更大了。一名士兵跑进来报告,西北方向发现火光闪动,疑似敌情。

李骁站起身,披上大氅。

“通知各部,按预案行动。”他,“我去前哨看看。”

他走出大厅,脚步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声。风卷着雪扑在脸上,他抬手挡了一下,继续向前走。前方营门缓缓打开,两名亲卫提灯等候。

他正要迈步出门,忽然停下。

远处雪地里,一道黑影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