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菜田刚褪去薄雾,乐乐就被一阵清脆的铃铛声叫醒——是“鲜食记”餐馆的送菜车,车斗里码着空竹篮,司机师傅探出头喊:“乐乐,王老板让我来拉今的番茄和生菜,中午要推‘田园套餐’,客人都等着尝鲜呢!”
乐乐赶紧领着师傅往菜田走,帮工老陈和李婶已经摘好了蔬菜,翠绿的生菜码在竹篮里,红透的番茄裹着露水,看着就喜人。“师傅您放心,都是今早没亮摘的,叶子还鲜着呢!”老陈边边帮着搬竹篮,司机师傅拿起一颗番茄放进嘴里,笑着点头:“比菜市场的甜多了,难怪王老板非要订你们家的!”
送菜车刚走,基地门口就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张大姐带着幼儿园的朋友来了,这次每个孩子手里都多了个布包,里面装着给菜田的“礼物”。“乐乐老师,这是我们画的菜田明信片!”领头的男孩举着画着黄瓜架的卡片,“我还在背面写了‘谢谢菜田给我们好吃的土豆’!”
乐乐接过明信片,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透着真诚,忍不住蹲下身揉了揉孩子的头:“谢谢你们!我们把明信片贴在亭子的墙上,让大家都能看见。今带你们去摘茄子,刚长出来的嫩茄子,蒸着吃最香了!”
孩子们跟着乐乐往茄子田走,远和雨早就拿着篮子等在田边,雨还特意穿了件印着番茄图案的裙子:“我教你们怎么摘茄子,要抓住蒂部轻轻转,不能把枝干弄断,不然下次就长不出新茄子啦!”远则在旁边帮忙递篮子,时不时提醒:“心点,别碰到叶子上的露水!”
孩子们蹲在田埂边,心翼翼地摘着茄子,有的孩子把摘下来的茄子举得高高的,跟同伴比谁的更大;有的则捧着茄子,凑到鼻尖闻,要闻闻“田园的味道”。张大姐举着相机,拍下孩子们认真的模样,笑着对乐乐:“家长们都在群里问,下次能不能带全家来,想尝尝孩子们摘的蔬菜。”
正忙着,柳村长领着两个陌生的身影过来了——是邻村的赵大哥和他媳妇,手里提着一篮自家种的桃子。“乐乐,听你这儿的菜田办得好,我们想跟你学学,也在村里搞个采摘区,让城里的人来玩。”赵大哥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桃子是自家树上结的,给你和孩子们尝尝。”
乐乐赶紧接过桃子,领着他们往亭子走:“当然能!我把种植和管理的经验都整理好了,等下给你一份。采摘区要先规划好路线,比如把蔬菜田和休息区分开,再准备些农家吃,客人来了吃得开心,才会常来。”柳村长也在旁边补充:“我帮你们画图纸,咱们互帮互助,把周边的田园采摘都搞起来,让更多人来感受农村的好!”
赵大哥夫妻俩听得连连点头,赵大嫂还拿出手机,把乐乐的要点都记下来:“等我们的采摘区弄好了,就跟你这儿连起来,让客人摘完你的菜,再去我们那儿摘桃子,两边都热闹!”
中午吃饭的时候,基地的院子里摆上了长桌,李婶端来一大盆蒸茄子,还熬了南瓜粥,柳村长的老伴则把赵大哥送来的桃子洗干净,摆在盘子里。孩子们捧着自己摘的茄子,吃得格外香,有的孩子还把自己的茄子分给同伴,要“分享田园的快乐”;赵大哥夫妻俩尝着蒸茄子,忍不住称赞:“这味道就是不一样,比城里买的鲜多了!”
下午,孙先生带着几个病友来了,这次他们不仅是来看看自己种的黄瓜苗,还带来了好消息——病友老周种的番茄结了果,特意摘了一篮送过来,让大家尝尝。“老周身体不方便,让我给你带句话,谢谢你们教他种番茄,现在每看着苗结果,心情都好了不少。”孙先生笑着,把番茄递给乐乐。
乐乐接过番茄,鲜红的果实透着光泽,她拿起一颗放进嘴里,甜汁瞬间在舌尖散开:“太甜了!等下周,咱们把病友们种的蔬菜都收集起来,在亭子里办个‘田园分享会’,让大家都尝尝自己种的菜,聊聊种材趣事。”
孙先生和病友们都拍手叫好,刘阿姨还要带自己做的凉拌黄瓜,要跟大家比一比谁的手艺好。
夕阳西下的时候,客人们陆续离开,孩子们拎着装满茄子的篮子,跟乐乐挥手“下周见”;赵大哥夫妻俩拿着乐乐给的资料,信心满满地回去了;孙先生则推着轮椅,望着菜田感慨:“这里不仅长出了蔬菜,还长出了希望,看着就心里踏实。”
乐乐送完最后一位客人,转身就看见远和雨蹲在亭子旁,把今的事记在生长日记里——彩笔画的茄子田旁边,写着“今教了18个朋友摘茄子,赵叔叔要跟我们学搞采摘区,老周爷爷的番茄结果了”。
晚上,乐乐在合作社群里发了今的照片——孩子们摘茄子的笑脸,赵大哥夫妻俩认真记笔记的模样,还有老周种的番茄。群里瞬间热闹起来,有人要参加“田园分享会”,有人要带自家种的蔬菜来,还有人问邻村的桃子什么时候熟,想带着孩子去摘。
乐乐看着屏幕,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菜田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新的约定、新的伙伴,就像田埂上的花,在温情里慢慢绽放。而她会一直守着这片菜田,带着初心,把田园的美好和希望,传递给更多人。
窗外的月光洒在菜田里,茄子田的影子轻轻晃动,像是在诉着新的期待。乐乐站起身,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嘴角忍不住上扬——明,这里又会迎来新的客人,发生新的温暖故事,而这平凡的田园时光,也会在这些故事里,变得越来越丰盈。